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11):650-652
黄竹斋(1886-1960年),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幼时刻苦自学,苦读经史、数理知识,尤喜中医,对中医学术矢志钻研,尊崇仲景学说,以继承和发扬中医学为己任,曾任西安中医专科学校校长.1954年被聘任为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1955年奉调赴京,受聘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后任该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仲景学说、针灸学、文献医史等研究方面,著述50多种,成绩甚著.他针药并用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其倡三阳三阴钤百病之说,以现代生理学理论,解释三阴三阳,阐发仲景六经辨证;以六气解六经之属性,用开阖枢释六经之功用.其学术观点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常克教授立志于中医肾病研究,以“读中医经典,做临床”的学术态度,专研肾病几十年,总结了一套实用于当今肾病临床的辨证施治理论。其推尊医圣仲景学说,强调临证时应以六经辨证为纲,然尊古,而不泥古。根据临证所察,有外邪之物可迅速传入肾府,损伤少阴。而此又不同于仲景所言:六淫外感须经三阳、太阴,方才入肾;或少阴虚极外邪直中也。须臾间,外邪入里伤肾,正邪变化甚快,非以往传统辨证所能指导也。故自立六淫邪毒传肾论,并创立方药用于临床,屡见奇效。撰写本文而析常克之学术思想,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河南中医》2012,(2):274-F0004
本刊讯2011年12月25日上午,河南中医学院第二届仲景学术文化节开幕式在郑州隆重举行,与此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换届会议暨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刘平,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河南中医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4.
常克教授立志于中医肾病研究,以"读中医经典,做临床"的学术态度,专研肾病几十年,总结了一套实用于当今肾病临床的辨证施治理论。其推尊医圣仲景学说,强调临证时应以六经辨证为纲,然尊古,而不泥古。根据临证所察,有外邪之物可迅速传入肾府,损伤少阴。而此又不同于仲景所言:六淫外感须经三阳、太阴,方才入肾;或少阴虚极外邪直中也。须臾间,外邪入里伤肾,正邪变化甚快,非以往传统辨证所能指导也。故自立六淫邪毒传肾论,并创立方药用于临床,屡见奇效。撰写本文而析常克之学术思想,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大大扩展了临床辨证疾病的范围。通过对临床中消渴病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发现其遵循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传变规律,与仲景疾病由三阳到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相符合。本文借鉴仲景六经辨证的核心理论——"三阳三阴"理论,尝试以六经辨证体系辨证消渴病肾病,以六经辨证为依据立法指导消渴病肾病的诊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6.
丁元庆(1957-),男,山东日照人,医学硕士.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主持人,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身疾病学术常委,山东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相似文献   

7.
六经辨证体系为后汉仲景创立。但在仲景原文中却无六经之名,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的提法。对六经(少数医家称之三阴三阳)实质的认识历代医家并非一致,现笔者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思邈作为伤寒八大家之一,其对伤寒学说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为伤寒学说能够流传于世作出巨大贡献;②首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③发展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方法;④奠定三方为纲的基础;⑤发展了儿科伤寒和妇科伤寒;⑥遵仲师制方之法,在实践中发展经方。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将"六微"注释为"六腑"不符合张伸景命名"六微"本义.提出"六微"的本义就是"六经微病"."六微"系微邪导致六经气血失调而出现的六经轻微之病.其病因为"非其时"之风、寒、湿、雾、馨饪、热6种微邪及"我克"行传来的病理产物之微邪.病位在六经之手、足三阳经.基本病理变化为六经之手三阳经、足三阳经气血失调.临床症状为六经之手、足三阳经的证候.治疗原则当以调理六经之手、足三阳经气血.  相似文献   

10.
张望之视力保健学术思想及方法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望之教授(1905~1985)祖籍河南省清丰县。少时聪敏,弱冠效医仲景,博采名家,悬壶问病,疗疾乡里。后赴省府深造,选调河南中医学院,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创建眼喉科教研室,并兼任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是河南省中医眼科学会的奠基人,著名中医眼科学家。笔者系张老的嫡系传人,随其从事中医眼科学术研究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视力保健的学术思想初步整理,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11.
试论调理脾胃是治疗癌症的前提和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 ,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有脾胃功能失调 ,造成饮食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不良 ,导致气血生化乏源 ,正气不足 ,免疫功能低下 ,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反 ,通过调理脾胃 ,改善其功能 ,患者全身症状就会改善 ,生存质量也相应提高 ,从而深刻体会到调理脾胃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它是一个前提 ,下面就此问题展开论述一下。1 中西医对脾胃的认识“脾为之使”语出《素问·刺禁论》 ,脾为肺使 ,生金尤当补土。脾为心使 ,养心亦当健脾。脾为肝使 ,肝虚当先实脾。脾为肾使 ,治先天应重调后天…  相似文献   

12.
学好经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应用经方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用好经方是学好经方的目的和归宿,用活经方是学好经方的目标和宗旨。在临床中只有用活经方才是学习经方的真正目的和宗旨,只有用好经方才是学习经方治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只有用好经方才是提高疗效的根本保证,只有用活经方才是确保疗效的重要举措。只有深入学好用活经方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外老年高危病患者手术护理后的情况,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病人中选取年龄在60岁以上,病种分别为胃癌,直、结肠癌,肝、胆管结石、肠梗阻、慢性病合并骨折等高危病例130例,对其在手术前后护理情况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外老年高危病患者手术护理后的情况,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病人中选取年龄在60岁以上,病种分别为胃癌,直、结肠癌,肝、胆管结石、肠梗阻、慢性病合并骨折等高危病例130例,对其在手术前后护理情况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加微波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腿痛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针灸加微波32例;对照1组:针灸组32例;对照2组:微波组3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1组为65.6%,对照2组为56.3%.观察组与对照1、2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1﹤0.05 )、(P2﹤0.01).两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3﹥0.05).结论:针灸加微波是治疗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D型人格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便利取样,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D型人格的问卷对125例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血透患者消极情感、社交压抑与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透患者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且生存质量与D型人格呈显著负相关,加强血透患者心理干预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增龄相关记忆障碍(AAMI)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老年医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60岁以上人群中记忆障碍的发生率达56%~75%,严重者可发展为健忘症.我们旨在通过双益平、尼莫地平及两者合用治疗增龄性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试图找到对增龄性记忆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高的益智药.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药物中毒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传统治疗方法(如洗胃、补液、利尿、解毒剂、拮抗剂等)主要依靠患者自身代谢与排泄,往往不能控制病情,且抢救时间长、起效慢、并发症多,中毒严重者可致脏器功能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床边血液灌流(HP)是临床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是一种吸附型的血液净化技术,通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与固体吸附剂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外源性毒素和药物,再通过静脉通路将血液送回患者体内[1].床边血液灌流不受场地限制,可使不宜搬动的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治疗.2005年5月~2010年5月,我院血透室应用床边血液灌流救治58例急性中毒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将近年来的床边血液灌流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压疮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观察,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压疮发生率标志着护理质量,这就要求从事护理工作者要掌握引起压疮的因素,而且能够启用干预措施来预防及治疗压疮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和感染率,提高了院前压疮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减少院内压疮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