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对台儿庄进出水流道设计与制造进行了介绍。台儿庄泵站进出水流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流道为肘形,出水流道为驼峰渐变型,均需要设计制作异型流道模板。文章对进出水流道模板主要设计制作过程进行介绍,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是泵站土建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因其线形复杂、断面变化大、质量控制要点多,使得肘形模板施工工艺的比选成为参建各方探讨的热点。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刘老涧二站和睢宁二站这两项类似工程为例,从模板制作安装精度、现场控制重点、施工工期和成本三个方面对砖模和木模这两种不同的肘形模板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分析归纳各自的优缺点,为将来类似工程肘形模板施工方案的比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泵站群中的第1~第7级为低扬程、立式布置泵站,是由方变圆的肘形进水流道及由圆变方的虹吸式出水流道组成,因其模板尺寸大、体型复杂、制作及加固困难而成为工程施工的难点。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造价,泵站流道变径段全部采用预制异形钢模板和内撑外压法施工,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在北方建设类似低扬程、立式轴流泵站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泵站流道木模容易出现错台、麻面、皱褶和平整度差等质量问题,通过在泵站流道木模表面增加玻璃钢复合面层,将木模板改造成无接缝的整体玻璃钢-木复合模板,可保障流道模板表面顺滑,提高流道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满足流道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减小流道成型后的水流阻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泵站流道作为特殊的混凝土工程结构,有体积大、异形面繁杂、单次浇筑砼量大等特点,对施工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以南水北调工程淮阴三泵站流道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例,从模板及主要支撑结构设计、混凝土拌合配比、浇筑工艺、混凝土温度控制等几个方面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结论表明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可以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为今后类似泵站流道混凝土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水工建筑物中泵站肘形进水流道为三维曲面结构,是泵站工程中结构型式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关键部位,也是泵站BIM技术研究应用的难点之一。扬州市瓜洲泵站工程在施工实践中采用Revit软件攻克了肘形进水流道建模难关,很好地解决了精确计量、三维立体视图、模板精细制作等难题。并以Revit建模为基础实现了碰撞检查、施工模拟、质量控制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为BIM技术在泵站工程中的全面应用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杨庙泵站工程进水流道施工中,肘形部位钢模板制作安装的技术要点,并对钢模板进行强度验算。着重分析了施工中如何对要点与重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进水流道混凝土的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装配式钢模板的肘形进水流道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线型等施工质量均满足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三店塘泵站机组进水流道混凝土施工技术,从模板设计、制作安装上控制混凝土结构尺寸及外观质量,从混凝土级配及浇筑方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在质量;从施工过程的测量上控制机组中心。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控制措施施工,使蜗壳混凝土结构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睢宁二站是南水北调江苏东线工程最后实施的一个泵站。为实现安全、质量、工期及成本的有效控制,对该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部位——进水流道,进行了多方面的方案优选。对流道施工是一次成型还是预留后浇带进行分次浇筑,进行方案比较后,预防控制了流道典型异形部位容易产生裂缝问题;优化设计了进水流道层的作业流程及施工分层;重点对肘形流道模板是采用砖模还是木模,进行方案优化设计,解决了异形结构的模板问题。另外还在混凝土生产系统浇筑能力、泵管及布料点设置、流道混凝土温控及施工过程中的应急措施等方面,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了重点控制。通过分析实施效果各项指标统计,该工程达到甚至优于规范要求,取得了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泵站肘形进水流道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较难控制的特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流道曲面扫测,获取流道三维场景,与设计三维模型进行整体对比和典型断面与设计断面比较,分析曲面误差整体分布及典型断面误差分布情况,为泵站工程下一步施工、流道流线平顺及泵装置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泄洪深孔是三峡枢纽工程中最重要、要求最严、施工难度最大的结构物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模板工艺和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温度控制措施,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深孔过流面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溪沟水电站厂房坝段尾水扩散段两边墩内弧线由圆变方渐变成形。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美观,传统的施工工艺是在模板上贴一层铁皮,并用铁钉固定,这样会出现铁钉印子,而且铁皮容易鼓包。在深溪沟水电站工程施工中是在木模板上贴一层铝塑板,采用万能胶固定,操作简便,经济性也好,质量也易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底孔溢流堰设计与施工中所采取几个的关键技术;其中基于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底孔溢流堰设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底孔溢流堰设计既能保证水流平顺,过流能力大,又能保证不出现导致堰面发生破坏的堰面负压。此外,底孔溢流堰施工通过采用倒弧面模板和混凝土分区等工程措施可保证堰体混凝土满足强度、抗冲、温控以及平整度等要求。这些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溢流堰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跨度大、质量要求高。在岩锚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创新的模板工艺,实施有效的温控措施,确保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表面达到免装修水平,基本消除了混凝土裂缝。  相似文献   

15.
岩壁梁是地下厂房重要的构筑物,清水镜面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混凝土配合比和模板。介绍了长河坝水电站岩壁梁施工中,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模板工序控制及吊罐入仓、复振和温控等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在设计阶段拟采用常规工艺,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可能无法满足度汛对工期的要求。经过技术分析,并借鉴国内成功实施的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经验,提出了溢流面混凝土与大坝混凝土一次浇筑、溢流面层采用翻模工艺、支撑大梁采用悬臂支模的优化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新的工艺方案保证了溢流面混凝土的结合质量,且节约工期5~7个月,相关经验可供类拟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赵飞  方禹 《江淮水利科技》2022,17(4):8-10,27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受水化热影响,容易因里表温差较大产生有害的温度裂缝,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做好温度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裂缝的发生。本文以无为市神塘河泵站工程泵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选、骨料预冷、预埋水管通水冷却、后期养护等温度控制的具体技术措施,通过后期拆模检查,混凝土外观质量良好,未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裂纹,证明温控措施切实可行。可为类似工程大体 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厂房发电机层以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故采用了镜面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对模板施工及混凝土浇筑等工艺的研究,掌握了适合本工程的镜面混凝土施工技术要领。拆模后框架混凝土表面平顺、光滑,轴线、体型尺寸准确,棱角分明,达到了免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振淮  卢山  谭柳萍 《红水河》2004,23(2):117-120
乐滩水电站尾水弯肘管为口径14.168m,长22.591m,宽22.772m,高14.168m的大型弯肘管,模板结构经过优化设计后具有节省消耗性材料、制作简单、安装拆除容易,周转使用两次无损坏,混凝土进料方便,取消了高流态混凝土等优点。1台机弯肘管模板安装只用7天时间,混凝土成型后表面光滑,变形小,一年后未发现裂缝。  相似文献   

20.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的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拱坝由于连续施工的坝体混凝土体积大,施工期间需要采取较为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而所采取的温控措施是否有效,目前尚没有一个能够用于实际施工过程的快速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方式,不能根据已施工坝体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利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系统来快速地获得坝体混凝土内部的大量温度信息,进而实际标定温度仿真程序并通过标定过程模拟拟施工的连续碾压层,以检验其温控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坝体内部的温度、温度变化速率和梯度来达到实时控制坝体碾压上升速度、坝面和仓面养护、以及冷缝灌浆处理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