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矿井掘进的巷道掘进工作面,使用多匝小回线装置,通过设计多角度、多扇面探测技术,精准确定掘进工作面前方异常体的范围及位置。通过坐标转换,将深度—视电阻率文件离散化到笛卡尔三维空间坐标系下,使用Voxler软件实现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异常解释三维可视化。结合探测成果及实际地质资料,对超前探测数据进行三维处理,利用Voxler成像软件进行三维成像,实现异常空间三维可视化,异常的范围及位置更直观,使探测成果更加易于分析,可更好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顶板上层煤采空区为例,通过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在巷道掘进头进行超前数据采集,进行数据处理、反演计算等,形成巷道掘进头顶板视电阻率剖面图,解释了巷道掘进头上层煤采空区的范围和位置特征,该超前探测方法拓展了超前探测的范围,建立了一套适合煤矿采掘过程中超前全方位探测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拓展了传统矿井物探方法的探测范围,实现了矿井全方位的超前探测,不仅能探测前方,对顶、底板以及侧帮都有较好的探测效果;矿井瞬变电磁法不仅可以反演形成剖面图,还可以形成不同探测角度的顺层切片图,实现了多角度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立井井筒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剖面显示技术的非直观性、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根据立井井筒空间形态的特点,设计了立井井筒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数据采集方法,提出运用Matlab语言和Voxler软件实现对探测成果的三维显示.文章结合某矿立井井筒超前探测应用实例,将超前探测数据进行三维处理,对异常体位置及范围进行了圈定,结果表明瞬变电磁三维显示技术在立井井筒超前探测中可以准确、直观地展现掘进前方含水低阻构造体的空间位置和延展范围,提高了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的精度和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4.
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对低阻体敏感、横向分辨率较高、体积效应较小等优点,在煤矿水害探测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出预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Voxler软件平台实现了矿井瞬变电磁法的三维解释,并给出了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处理流程。应用实例表明,提出的矿井瞬变电磁三维立体探测技术可以实现迎头前方及其附近岩矿石的三维电阻率成像,可直观地反映出异常区的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该技术实用性较强,并能取得较好地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和矿井地质异常体的电磁场响应特征,提出应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常规物探方法较难探测的工作面顶、底板富水构造和巷道迎头超前富水构造的发育情况进行探测,并在某工作面巷道掘进头进行应用试验,应用结果与地面三维地震所确定的陷落柱位置及范围相吻合,能够有效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矿井防治水中,需要利用物探技术超前探明掘进巷道前方富水构造以保证安全生产。在黄陵一号煤矿812回风顺槽掘进过程中,利用Voxler成像软件对超前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富水异常空间的三维可视化,并结合矿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勘探精度。探测结果精细地圈定了顺煤层方向上富水断裂构造的发育范围,实现了对巷道掌子面前方含水异常体的精准探测。由此表明:该三维超前物探技术能够为煤矿防治水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Voxler三维视图软件,结合井下瞬变电磁探测试验,研究井下瞬变电磁的三维可视化形成过程,以及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测三维可视化、采煤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测三维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Voxler软件可以用于矿井瞬变电磁三维可视化研究,且成果图直观,立体显示探测成果,使探测成果更加易于分析,可更好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瞬变电磁技术在巷道掘进头连续追踪超前探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巷道掘进头前方超前探测富水异常体对巷道安全掘进、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也是多年来学术界和实践中未能彻底解决的一个难题.利用瞬变电磁技术,通过设计出合适的超前探测装置形式,可以有效地超前预报掘进头前方富水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煤矿巷道掘进前方各类含水体进行有效的预测预防,消除突水的潜在威胁,保证煤矿的安全掘进,文章以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技术为例,通过井下超前探测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反演计算,形成电阻率剖面图,来解释巷道掘进头前方含水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煤矿掘进过程中超前预报含水体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综合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矿井直流电法对各类含水体探测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10.
瞬变电磁勘探在井下超前探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回采工作面探测中应用较少,且对资料结果的解释还处于常规二维成像阶段,无法对探测异常体的空间位置分布进行精细化定位,不利于矿井对异常区进行验证。介绍了工作面三维成像技术的基本流程,在赵庄二号井1309回采工作面得以应用,对比常规二维解释图件表明:三维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回采工作面瞬变电磁资料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徐佳  朱鲁  翟培合  夏银玲  郭凯 《煤炭技术》2014,33(12):58-60
介绍了三维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巷道超前探测中的基本原理、勘探方法及应用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探测成果及实际地质资料,对超前探测数据进行三维处理,成功构建超前探数据三维数据体,与其他现有的超前探测方式相比实现了异常体三维可视化,在三维空间对异常体位置及范围进行圈定,提高了超前探测资料的解释精度,充分体现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矿井水害治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2.
该文简要阐述了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超前探测瞬变电磁激发场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超前探测技术的观测系统布设,介绍了其数据处理和解释图件的绘制方法,并进行了超前探测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对前方低阻体响应较敏感。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技术对探测掘进巷道前方的低阻含水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煤矿工作面顶底板和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构造情况不清,导致近年来煤矿井下水害频发。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原理、井下探测工艺、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流程,总结出富水异常体解释和划分方法。应用YCS4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观测系统对霍州煤电集团文明煤矿掘进工作面进行了超前探测研究,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掘进工作面前方100 m内的富水异常体。  相似文献   

14.
常规井下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存在体积效应,仅能确定富水采空区的方位,难以对其边界进行精确探测,为了查明朝阳煤矿9101巷道掘进前方的采空区及其富水情况,基于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方法,采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波场成像技术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同传统全空间数据处理视电阻率结果相比,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波场成像技术能够确定采空区富水边界位置,波场曲线幅值同含水采空区出水位置对应较好,采空区的富水边界位置同全空间波场成像结果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牟义 《煤炭工程》2013,(5):109-111
 在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极易遇到断层、裂隙等含水构造以及采空积水等含水体。为了对前方各类含水体进行有效的预测预防,消除突水的潜在威胁,保证煤矿的安全掘进,本文以煤矿超前探测应用最广的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矿井直流电法探测技术为例,通过井下超前探测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反演计算,形成电阻率剖面图,来解释巷道掘进头前方含水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煤矿掘进过程中超前预报含水体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探测,对大、中型含水体能较好的圈定分布范围;矿井直流电法对正前方进行探测,抗干扰能力强,对小型含水体能较好的区分距离;综合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矿井直流电法对各类含水体探测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弥补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中存在的盲区,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红外测温法进行联合超前探测,以实现掘进巷道前方准确预测预报。本文探讨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红外测温法两种超前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联合探测的可行性,介绍了联合探测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最后结合山东某矿-950m边界回风下山掘进巷道进行两种方法联合超前探测的工程应用,分析了联合探测的地质效果,并与实际巷道掘进揭露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效果。研究表明,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红外测温法联合进行超前探测,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探测精度,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掘进巷道构造富水性电法探测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法超前探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实施方法等方面分析,分别阐述了目前二维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三维高密度等超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条件。根据井下巷道现场工作环境,采用矿井三维高密度超前探测技术、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对掘进巷道前方断层富水带进行综合探测并对比分析。探测结果表明:三维高密度电法较矿井瞬变电磁方法具有更广的适用性、抗干扰能力;矿井瞬变电磁方法具有较高的低阻分辨能力、一定的探测方向性;两者综合应用于巷道前方构造富水区探测中具有互补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巷道掘进迎头前方采空区积水情况,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超前探测。现场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选用重叠回线装置,固定探测仪器设备和参数,现场解释分析人员固定,降低系统误差,总结巷道掘进验证资料,为辉坡煤业井下巷道安全掘进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测煤矿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附近区域的含水体、采空区或构造等地质异常体,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瑞利波法、反射波法、音频电透视法和无线电波法等6种井下探测技术,通过井下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计算,形成可视化图件,来解释矿井含水体、采空区及构造等地质异常体的范围和位置特征,建立了一套适合煤矿采掘过程中井下物探动态监测水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掘进工作面,采用瞬变电磁法或直流电法可以较好地超前跟踪探测前方各类含水体;采用瑞利波法或反射波法可以较好地超前跟踪探测前方边界明显的构造、采空区等地质异常体;对于采煤工作面,采用瞬变电磁法或音频电透视法可以较好地探测采煤工作面区域各类含水体;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法可以较好地探测采煤工作面区域构造等地质异常体;对于已掘巷道,采用瞬变电磁法或矿井直流电法可以较好地探测巷道区域各类含水体;采用瑞利波法或反射波法可以较好地探测巷道区域边界明显的构造、采空区等地质异常体。  相似文献   

20.
巷道掘进或工作面回采期间,断层等含导水构造的存在,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作为一种发育规模较大、威胁程度较高的构造类型,大型断层在煤矿水文地质探测中一直是一个难题。针对大型断层这一复杂问题,采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探测解释,可以互相印证,提高资料可信度。利用三维成像软件将物探成果进行三维成像显示,可以实现异常三维可视化,在三维空间对异常体位置及范围进行圈定,提高了超前探测资料的解释精度,为矿井水害治理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