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利尿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的利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和肝硬化腹水造模组,造模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B组)、双氢克尿塞组(C组)、中药小茴香组(D组),每组11只。用药4周后,收集24h的总尿量。取血进行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醛固酮(ALD)放免检测。取肝、肾组织固定,进行HE染色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组织化学切片。结果:(1)造模后,大鼠腹腔内可见大量腹水,肝脏表面凸凹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假小叶形成,门管区炎细胞浸润。(2)双氢克尿塞(C组)和中药小茴香(D组)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总排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肝功能检测表明,B、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D组ALT水平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4)B、C、D组ALD水平均高于A组(P均〈0.05);D组ALD水平降低,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组织HE染色显示,D组假小叶明显减少,汇管区炎症明显减轻。(6)NOS免疫组化显示,B组和C组有阳性结果,D组为阴性。结论:(1)中药小茴香对肝硬化腹水大鼠有明显的利尿消腹水、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肝功能的作用;(2)中药小茴香具有降低肝硬化腹水大鼠ALD、NOS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动物模型(CM)的建立及其稳定性。方法:8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别采用复合因素法、四氯化碳(CCl4)加乙醇法及玉米面、胆固醇加乙醇法建立大鼠肝硬化的模型(假小叶形成为判定CM成功的唯一标准)。复合因素法:40只大鼠,饲料为80%的玉米面、20%的动物油、0.5%胆固醇,饮料仅为15%的酒精,首次皮下注射40% CCl4-橄榄油溶液 5 mL·kg-1(以下浓度相同),以后每3 d皮下注射CCl4 3 mL·kg-1。第6周末随机处死6只大鼠做肝脏病理,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将余下存活的26只(逃逸2只、死亡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只均正常饲养,其中一组每7 d皮下注射 3 mL·kg-1 CCl4,观察第7、8周末的病理变化。CCl4加乙醇法:20只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余条件同复合因素法前6周。玉米面、胆固醇加乙醇法:20只大鼠,不用CCl4,余条件同复合因素法前6周。 结果:复合因素法6周末处死6只大鼠均形成CM,成模后正常饲养,2周后假小叶均消失,而继续应用CCl4 2周后,大鼠假小叶基本存在。其余2种方法大鼠均未见典型肝硬化改变。结论:采用复合因素法建立的CM形成率高,成模后CCl4的应用能够保持CM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所致的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首先行大鼠MSCs的分离、纯化及扩增。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采用60%的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8周,然后肝硬化组再随机分成MSCs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及8周肝硬化组。MSCs移植组经门静脉注射MSCs入大鼠肝内,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行肝功能检测、肝脏免疫组化检查和HE染色的病理检测。结果MSCs经门静脉移植肝硬化大鼠后,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明显下降及血清白蛋白(ALB)和胆固醇(CHO)含量明显升高。病理检查结果示MSCs移植组肝内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尽管假小叶仍然存在,但小叶周围和小叶内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小叶中还出现了较多形态正常的肝细胞。结论MSCs可能在肝硬化大鼠体内分化成为具有肝样细胞的功能,并改善了肝硬化大鼠的部分肝功能及肝脏的部分病理结构,为今后临床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兔肝硬化动物实验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探讨肝硬化对恶性肿瘤肝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法建立兔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实验组用CCL4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每3周采集兔血和小块肝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HE染色病理学观察。明确肝硬化形成后,分别通过经胃壁、脾脏接种VX2肿瘤细胞,观察肝硬化兔与正常肝脏兔接种VX2肿瘤细胞后肝转移发生率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1)实验9周末HE染色可见肝硬化典型病理变化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模型建立成功。(2)肝硬化组恶性肿瘤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L4溶液皮下注射成功诱导建立了兔肝硬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实验结果提示肝硬化对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羊水干细胞(hAFSC)移植对CCl4诱导性肝硬化大鼠的改善。方法使用贴壁法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肝硬化组(n=16),肝硬化组采用60%的CCl4植物油皮下注射7周,制造肝硬化模型,再随机分成肝硬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n=8)、hAFSC移植组(n=8)。直接经肝内注射hAFSC,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分离的羊水干细胞均表达特异性标记物Oct-4、SSEA-4。与大鼠肝硬化模型组比较。肝硬化程度明显减轻,假小叶附近脂肪化细胞和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减少。结论 hAFSC肝内移植可减轻大鼠肝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虎清肝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大鼠血液TNF-α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1组(双虎清肝颗粒小剂量组)、C2组(双虎清肝颗粒中剂量组)、C3组(双虎清肝颗粒大剂量组)、D组(水飞蓟素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经皮下注射400mL/L四氯化碳8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双虎清肝颗粒干预8周,阳性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8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各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A组肝细胞排列整齐,未见脂质空泡形成,汇管区未见炎症,肝小叶结构清晰可见,未见肝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B组可见大量脂质空泡形成,汇管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肝细胞广泛变性呈片状坏死。汇管区可见大量假小叶形成,肝小叶间隔明显增宽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C1、C2、C3、D组:C1组同B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可见大量脂质空泡形成,汇管区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肝细胞广泛变性及点状、片状坏死及较多假多小叶形成。C2组同模型组相比,脂质空泡有所减少,肝细胞坏死程度有所减轻,假小叶形成较少,仍明显可见、较多胶原纤维沉积。C3、D组同B组相比,脂质空泡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假小叶形成、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见图1)。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病变半定量结果:A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为0,B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为16.1±5.5,C1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为12.6±4.6^a,C2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为10.7±3.9^a,C2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为6.4±3.4^a,D组大鼠纤维化程度为6.5±3.3^a,以上数据为半定量计数结果,计算公式:P+L+2×(PN+BN);与B组比较,^aP〈0.05。各组大鼠肝脏TNF-α表达结果:A组大鼠8.01±3.45^b,B组大鼠19.15±4.86,C1组大鼠11.28±3.43^a,C2组大鼠9.93±5.31^a,C3组大鼠9.37±5.02^a,D组大鼠10.86±5.28^a。与B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1。结论:双虎清肝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四氯化碳所诱发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及TNF-α的表达,并且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军  李善高  俞蕾敏  方莉  孟立娜 《浙江医学》2010,32(11):1651-1653,1656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0在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每组32只。模型组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0.3ml/100g,2次/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3、6、9、12周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及组织学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门静脉组织HO-1mRNA、HO-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肝脏变形、变小、变硬,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对照组大鼠门静脉组织中有少量HO—1mRNA表达,在第3、6、9、12周分别为0.33±0.05、0.34±0.02、0.33±0.04、0.34±0.04,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门静脉组织HO—1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0.52±0.03、0.74±0.05、0.93±0.05、1.01±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第9周与第12周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与模型组HO-2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大鼠门静脉组织中HO-1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HO—2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改变,提示HO—1与肝纤维化有关,在门静脉高压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灵芝孢子粉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粉对肝硬化大鼠脏器指数及肝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0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灵芝孢子粉低剂量组、灵芝孢子粉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复制模型,模型复制同时灌胃给予灵芝孢子粉混悬液,连续8周后测量肝脾湿质量,取肝左叶制备切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肝湿质量、肝指数、脾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灵芝孢子粉低、高剂量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灵芝孢子粉低、高剂量组肝脏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灵芝孢子粉可以抑制四氯化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用不同白酒对大鼠肝脏及中血清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31只分为对照组、A酒组(高加低剂量组)、B酒组(高加低剂量组),于2、4、6月末各组随机抽取2只大鼠处死,取肝脏观察组织学改变;6月末,用黄曲霉素B1(AFBl)腹腔注射建立体内肝癌短期模型,6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取血清进行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IV)含量检测。结果:(1)在单纯灌酒后,A酒组发生肝纤维化的比例比B酒组低,AFBl造模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并肝癌的发生率A酒组低于B酒组;(2)与对照组相比,A酒组和B酒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P〈0.05);(3)HA、CIV在B酒组中的含量比A酒组中的含量高。结论:2种白酒对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HA和cⅣ的影响不同,引起的肝损伤程度也不同,B酒可增加HA和cⅣ的水平,相对而言,A酒的作用要轻得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探讨长效奥曲肽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纤维化组(n=16)、长效奥曲肽组(n=16)。通过40%CCL皮下注射(3ml/kg)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长效奥曲肽组同时给与长效奥曲肽(善龙,0.8mg/kg)肌肉注射,每28天给药1次。8周后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形态、肝脏重量/体重比和组织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无异常改变。肝纤维化组及长效奥曲肽组大鼠肝脏质地变硬,表面明显结节,组织学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但后者组织学损害显著轻于前者(P〈0.05)。肝纤维化组及长效奥曲肽组肝脏重量/体重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长效奥曲肽组低于肝纤维化组(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HA、PIlINP含量分别为(18.5±3.8)ng/ml、(8.2±3.4)ng/ml,肝纤维化组大鼠血清HA、PIIINP含量分别为(179.3±33.5)ng/ml,(59.6±15.6)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长效奥曲肽组大鼠血清HA、PIlINP含量分别为(152.4±36.1)ng/ml,(41.2±13.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低于肝纤维化组(HAP〈0.05:PⅢNPP〈0.01)。结论:长效奥曲肽能减缓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致病因素诱导的肝硬化大鼠TGF-α和TGF-β1改变及丹参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肝硬化组(8只)、丹参素干预组(8只)。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丹参素干预组采用丹参素进行干预[0.05 g/(kg·w),每日灌胃]。于实验第8周末取材;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内毒素水平;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脂肪变性明显,有典型的假小叶形成;血浆ALT、AST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浆和肝组织匀浆TNF-α和TGF-β1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而TGF-α水平无明显变化。与肝硬化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浆ALT、AST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和肝组织匀浆TNF-α和TGF-β1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而TG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持续的肠源性内毒素作用下,TNF-α大量产生,TGF-α和TGF-β1之间失平衡,可能是复合致病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硬化发病的重要机制,丹参素可以通过某种机制降低内毒素水平,减少TNF-α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TGF-α和TGF-β1之间的平衡,对肝脏发挥促再生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臌软坚丸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消臌软坚丸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和TGF-α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将正常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血清和肝组织TG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肝小叶结构亦受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形成间隔。血清和肝组织TG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消臌软坚丸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同时可降低血清和肝组织TGF-α水平,具有显著的抗肝脏纤维化,阻断肝硬化进程的作用,对腹水的产生与消退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维拉帕米和尼群地平对大鼠肝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尼群地平对大鼠肝硬化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寻求用钙拮抗剂治疗肝病的新途径。方法:8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维拉帕米组、尼群地平组、联合用药组。第4周、第8周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肝组织切片分析。结果:维拉帕米和尼群地平有降低ALT和TBIL的作用,对肝硬化的指标HA和Ⅳ-C也有改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病理证明两种药物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延缓假小叶形成。结论:维拉帕米和尼群地平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CCl4/乙醇对大鼠肝功能的损伤,降低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预防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形成的动态变化。方法5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6只)、EGb防治组(16只)和秋水仙碱组(16只)。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或药物灌胃治疗,于第4、8周随机各处死8只大鼠,动态观察EGb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肝病理组织学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EGb防治组肝功能指标ALT、AST、白蛋白(ALB)、AKP明显改善(P〈0.05或P〈0.01);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VG染色示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EGb综合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结论EGb对慢性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纤维化。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槐定碱对大鼠肝硬化形成及内毒素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槐定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肝硬化模型组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复制肝硬化模型,槐定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后1h分别腹腔注射槐定碱36、、10mg.kg-1,每周2次,注射8周。实验8周后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并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试管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病理观察发现肝硬化模型组肝组织有假小叶形成,而三个剂量槐定碱干预组的肝组织均无假小叶形成,纤维化程度较低。五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浓度的总体均数不相等,每两组大鼠血液内毒素浓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定碱可以通过抗内毒素而延缓肝硬化的形成,不同剂量槐定碱干预效果不同,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TA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最佳初始浓度,观察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后肝脏病理、血清ALT、内毒素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只、TAA组15只,对照组只给予饮用水,TAA组前6周在饮用水中加入0.03%TAA、后6周在饮用水中加入0.04%TAA造模,共12周。结果:TAA组肝硬化形成率95.8%,病死率4.2%;TAA组光镜下见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TAA组血浆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0.03%TAA作为诱导剂量,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且肝硬化形成率高,该剂量大鼠死亡率低;且说明内毒素血症与大鼠肝硬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茅台酒对大鼠肝组织中CYP2E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茅台酒对大鼠肝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2El(CYP2E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茅台酒组、乙醇组,各组大鼠分别予蒸馏水、茅台酒和乙醇灌胃,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12周。末次灌胃12h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测病理改变,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丙二醛(MDA)含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YP2E1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茅台酒组及乙醇组大鼠肝组织切片HE染色均可见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但茅台酒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明显低于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茅台酒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比空白对照组和乙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乙醇组比,茅台酒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显著较低(P〈0.01);茅台酒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肝组织中CYP2E1mRNA及蛋白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茅台酒组与乙醇组比较+大鼠肝组织CYP2E1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较低(P〈0.01)。结论:饮用一定量的茅台酒12周后可致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但比饮用相同剂量单纯乙醇程度较轻,可能与茅台酒所含的非酒精性物质抑制了CYP2E1表达,对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吴茱萸总生物碱(totalalkaloidsofEvodiarutaecarpa,TAE)对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CCl。皮下注射12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层黏连蛋白(1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nicacid,H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type1ii,PCⅢ)、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部分大鼠形成完整的假小叶;血清ALT、AST、MDA、SOD、LN、HA、PCⅢ和肝组织中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给药10周末,TAE50,1.0mg/kg组肝小叶结构明显改善,脂肪变性减轻,胶原纤维间隔减少,ALT、AST、MDA、LN、HA、PCⅢ及肝组织中Hy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TAE50,100mg/kg灌胃给药对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与人体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探讨肝硬化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0只,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只,正常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均饮用灭菌食用水,实验组用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喂养大鼠诱发肝硬化,对大鼠第5、7、9、11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实验组大鼠第5、7、9、11周经过肝细胞损伤或坏死,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水肿,形成假小叶的等病理变化,肝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加,细胞器的数量减少,细胞基质密度降低,肝糖原减少等超微结构.在第9周末,坏死-增生率为100%,肝硬化率为33.33%,在第11周末肝硬化率86.67%.结论 该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肝硬化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洛伐他汀对大鼠脂肪性肝炎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对大鼠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的治疗作用。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病理模型组12只进食低蛋白高脂饲料7周,并于前4周皮下注射40%CCl4及20%酒精灌胃诱发脂肪性肝炎;洛伐他们治疗组9只在前的基础上于后3周用洛伐他汀灌胃至7周:健康对照组5只饲以正常饲料7周。结果: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洛伐他汀治疗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小叶及汇管区炎症明显改善(P<0.05);血清CHO、TG、ALT水平明显下降(P<0.05),AST无显差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对大鼠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