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及小窝蛋白(caveolin,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为A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B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3 mmol/L)?C组(高糖+低浓度胰岛素组,葡萄糖浓度33.3 mmol/+胰岛素浓度20 mU/L)?D组(高糖+高浓度胰岛素组,葡萄糖浓度33.3 mmol/L+胰岛素浓度1 000 mU/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检测HUVEC的Cav-1表达?结果:在高糖条件下,HUVEC凋亡比例显著升高,停滞于G0/G1期细胞增加,Cav-1表达减少;低浓度胰岛素使细胞凋亡比例减少,Cav-1表达增加;加入高浓度胰岛素不能改变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周期,Cav-1表达亦无明显改变?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可抑制高糖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而高浓度胰岛素无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v-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acteosides, Act)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和不同葡萄糖浓度组(33,40,50,60 mmol/L)HK2细胞活性,筛选最佳高糖干预浓度;检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5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mannitol, Man)组(5.5 mmol/L葡萄糖+44.5 mmol/L甘露醇)、不同浓度Act组(50 mmol/L葡萄糖+25,50,75,100,150,200μmol/L Act)和卡托普利(captopril, Cap)组(50 mmol/L葡萄糖+100μmol/L Cap)HK2细胞活性,筛选最佳Act干预浓度。HK2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5.5 mmol/L葡萄糖+44.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50 mmol/L葡萄糖)、Act组(50mmol/L 50 mmol/L葡萄糖+100μmol/L Act)、卡托普利组(50 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为模型,探讨不同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糖代谢情况,并揭示糖毒性对心肌细胞是否有直接伤害作用.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时H9C2心肌细胞3氚标记-葡萄糖(3H-G)摄取的变化,相差显微镜、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9C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细胞凋亡率.结果 培养24 h,高糖组H9C2细胞形态学开始发生变化;与5.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25.0 mmol/L葡萄糖组H9C2细胞3H-G摄取明显降低(P<0.01).培养48 h,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到H9C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5.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25.0 mmol/L葡萄糖组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高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的糖摄取明显降低,表明心肌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随着高糖的作用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发生了凋亡.高糖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泛素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ECV-304细胞在高糖(25 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 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orthern blot检测泛素mRNA的变化.结果高糖24、48、72 h组细胞OD值比正常浓度组均显著下降(P<0.05);1.8%琼脂糖凝胶电泳在高糖48、72 h组检测到细胞凋亡特异性DNA片段;泛素mRNA在高糖24、48、72 h组分别增加25.37%、53.47%和63.93%(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泛素mRNA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且发生在凋亡形态学改变之前,泛素参与调节高血糖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ECV-304细胞在高糖(25 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 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orthern blot检测泛素mRNA的变化.结果高糖24、48、72 h组细胞OD值比正常浓度组均显著下降(P<0.05);1.8%琼脂糖凝胶电泳在高糖48、72 h组检测到细胞凋亡特异性DNA片段;泛素mRNA在高糖24、48、72 h组分别增加25.37%、53.47%和63.93%(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泛素mRNA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且发生在凋亡形态学改变之前,泛素参与调节高血糖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B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NIT-1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基RPM1640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以下5组:G1组(5.6 mmol/L)、G2组(11.1 mmol/L)、G3组(16.7 mmol/L)、G4组(22.2 mmol/L)及G5组(27.6 mmol/L),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给予10-5 mmol/L罗格列酮干预48 h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施加罗格列酮浓度10-5 mmol/L 48 h时后,能够明显抑制16.7 mmol/L、22.5 mmol/L和27.6 mmol/L浓度的葡萄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2)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浓度葡萄糖组NIT-1细胞的增殖活性.(3)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葡萄糖浓度组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改善的胰岛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MIN-6细胞72h,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MIN-6的细胞活性增殖率,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低浓度(5.6mmol/L、11.1mmol/L)及高浓度葡萄糖(33.3mmol/L)作用72h后可抑制MIN-6细胞的生长;5.6mmol/L、11.1mmol/L、33.3mmol/L组处理72h后,细胞凋亡明显(P〈0.05)。结论低浓度(5.6mmol/L)及高浓度(33.3mmol/L)葡萄糖均可抑制小鼠MIN-6细胞增殖并使其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饥饿素(ghrelin)对内质网应激及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HRMECs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ghrelin组和高糖+ghrelin+衣霉素(内质网应激诱导剂)组。对照组细胞不加干预,高糖组采用30 mmol/L葡萄糖构建细胞损伤模型,高糖+ghrelin组采用30 mmol/L葡萄糖和10 nmol/L ghrelin处理细胞,高糖+ghrelin+衣霉素组采用30 mmol/L葡萄糖、10 nmol/L ghrelin和10μmol/L衣霉素联合处理细胞,所有细胞均培养48 h。采用AnnexinⅤ-FITC/7-AAD试剂盒检测4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ghrelin组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及内质网应激蛋白GPR78、IRE1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RMECs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ghrelin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Bax、GPR78及p-IRE1α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观察高糖刺激肾小球足细胞后(原)肾素受体(prorenin receptor,PRR)的表达变化,及PRR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用35mmol/L高糖刺激不同时间(0、1、3、6、12h),用不同浓度葡萄糖[35mmol/L甘露醇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含5mmol/L葡萄糖)、10、20、35mmol/L组]刺激3h,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RR的蛋白和mRNA表达;再将细胞分为35mmol/L高糖组、PRR的多肽阻断剂柄区肽(handle region peptide,HRP)(10-6mol/L)预处理组、氯沙坦(10-6mol/L)预处理组、HRP+氯沙坦预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足细胞凋亡率.结果 (1)35mmol/L高糖刺激3、6、12h细胞PRR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上调(P<0.05).(2)20mmol/L与35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足细胞PRR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和甘露醇刺激细胞显著升高(P<0.05).(3)氯沙坦、HRP及HRP+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凋亡率较35mmol/L高糖刺激细胞显著降低(P<0.05),HRP+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凋亡率较氯沙坦预处理细胞降低(P<0.05).结论 高糖刺激足细胞可通过上调PRR导致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Glu)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4h、48h、72h,绘制细胞增殖曲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高浓度Glu(20mmol/L、40mmol/L)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同时诱导了内皮细胞的凋亡,并随作用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更为明显。结论:高糖使培养的HUVECS凋亡加速,同时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可能被阻滞在G1/S转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高糖高脂作用下胰岛β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情况.方法 分别于5.6 mmol/L和25 mmol/L葡萄糖中加入0.4 mmol/L软脂酸,培养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24 h,通过荧光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改变,了解β细胞线粒体...  相似文献   

13.
L-精氨酸在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在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 ,检测和分析不同浓度L 精氨酸作用下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QGY 770 3的生长、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1)浓度在4mmol/L以下的L 精氨酸 ,轻度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 ;4mmol/L以上浓度的L 精氨酸 ,则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2 )高浓度L 精氨酸 (16mmol/L和 6 4mmol/L)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并且使肝癌细胞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L 精氨酸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 ;高浓度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并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微颗粒释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根据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5mmol/L),中糖组(17.6mmo/L),高糖组(33.3mmol/L),另设甘露醇对照组(20.0mmol/L)。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微颗粒细胞凋亡率及微颗粒,ELISA法检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Bad、Bax的表达以及PBK、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微颗粒的释放及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高糖组最高(P〈0.01);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泌Bad、Bax逐渐增多,高糖组最高(P〈0.01);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泌PBK、p-Akt逐渐减少,高糖组减少最明显(P〈0.01)。与甘露醇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微颗粒的释放,细胞凋亡率,分泌Bad、Bax、P13K、p-Ak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微颗粒的释放.其机制可能同PDK/AKT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herb,EH)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胰岛β细胞RINm5F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糖高脂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棕榈树酸(PA)]、低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 μmol/L EH)和高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0 μmol/L EH),EH处理48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RINm5F细胞中miR-19a-3p表达。在高糖高脂损伤的RINm5F细胞转染anti-miR-19a-3p或在高剂量EH组细胞转染miR-19a-3p,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第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细胞凋亡率、miR-19a-3p表达量、P21和Bax蛋白表达量提高(P < 0.05)。不同剂量的EH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糖高脂环境下的细胞增殖能力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P < 0.01),减少细胞凋亡率和P21、Bax蛋白表达量(P < 0.01),与抑制miR-19a-3p表达作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过表达miR-19a-3p能逆转EH对高糖高脂刺激的RINm5F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 < 0.01)。结论EH通过miR-19a-3p保护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葡萄糖(5.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培养基连续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观察葡萄糖对细胞增殖、分泌活性产物的能力、凋亡以及矿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升高的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多的细胞数量并没有带来相应细胞活性的增加。相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能力以及矿化能力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且在不考虑渗透压因素情况下,细胞凋亡比率增加。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高糖环境对细胞活性,特别是矿化能力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工作中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ROS)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血糖(5 mmol/L)组、高糖(30 mmol/L)组、ROS (10 μmol/L)组、高糖(30 mmol/L) ROS (5 μmol/L)组和高糖30 mmol/L ROS 10 μmol/L 6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后24、48、72 h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ROS对高糖刺激下integrin β1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integrin β1的蛋白质和mRNA的改变趋势相同,高糖组较对照组及正常血糖组增加(P<0.05) ,经ROS处理后integrin β1的表达较高糖组降低,且与ROS浓度呈剂量相关.各实验组在48 h、72 h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48、72 h的细胞凋亡率低于24 h(P<0.05),但48 h与72 h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S可明显抑制高糖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ntegrin β1的表达,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而RO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 integrin β1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的活力和白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为阐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病中作用与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胎盘蓝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和黏附分子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使内皮细胞的死亡率增加,ICAM-1表达显著上调,但VCAM-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减少高糖诱导的ICAM-1、VCAM-1表达增加,对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