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黄河流域6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量化了流域水资源工业生产价值,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水资源工业生产价值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工业生产价值介于16.3~26.9元/m~3,流域中东部价值较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工业生产价值全局Moran(莫兰)指数为0.327 1,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Moran散点图和LISI(局部空间关联)聚集图显示,黄河流域水资源工业生产价值以"H-H"(高值)型集聚为主,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东部。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工业系统水量分配提供理论支撑,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成遣  周林飞  谭艳芳 《人民黄河》2012,34(6):105-107
采用能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能值-货币价值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调节方面对当地自然环境调节及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服务以及水产品的能值-货币价值相对较大,是优先发展、保护和建设的方向。应重点关注双台子河口湿地水产资源的合理建设,将生态服务效应的保护和利用放在首位,同时应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维持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是伴随着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的过程而实现的。水循环伴随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调节气候价值、输送价值、水体自净价值;碳循环伴随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净初级生产力、生物量;氮循环伴随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水污染损失。针对河道内生态用水不同组分量纲不同,采用能值统一度量水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以郑州市水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其2011年生态服务价值为3.16×1020sej,各项服务价值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输送价值调节气候净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量水体自净水污染损失,分析其优势和薄弱环节。研究成果可为水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货币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方法在水污染损失量化中的缺陷,将能值理论引入水污染损失量化研究,以关键污染物净化为基础,建立水量稀释模型,构建了以污染物稀释水量的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作为水污染损失的量化方法。以许昌市6个典型断面为例,计算2013年关键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造成的水污染损失总量为85.8万元,远大于以水价代替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能值理论的水污染损失量化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损失,为水污染损失准确量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1水资源价值理论 1.1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从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源不仅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本文从直接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和假想市场法三个角度论述了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翀 《长江建设》2008,(11):39-40
环境资源不仅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本文从直接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和假想市场法三个角度论述了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水系生态环境功能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针对生态水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气候调节、调蓄洪水等功能,提出生态水系生态环境效益能值分析方法,实现生态水系各类生态环境效益的定量分析和统一度量。以河南省中牟县规划的生态水系为例,对2015年、2020年、2030年3个规划水平年的生态环境效益能值进行了计算,结果分别为1.568 3×1020、6.314 7×1020、7.627 3×1020 sej,可以看出中牟县生态水系的生态环境效益呈增长趋势,按照规划对水系进行生态性改造的效益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3,(12):57-60
利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采用C-D生产函数建立了以能值计量的农业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价值进行研究。根据江西省2001—2009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江西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与产出分析的时间序列。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影响力大小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水资源投入的贡献和农业水资源能值进行了测算和讨论。结果表明,水资源能值投入是江西省农业产出的主要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水利建设项目能值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分析的基本原理,从核算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费用(支出)和效益(收入)角 度,提出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步骤。以河南省赵口灌区二期工程项目国民经济 评价为例,对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能值成本效益方法和货币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评价结 果基本一致,评价结论相同,说明能值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是对目前水利建设项目 经济评价的一种改进,可以给项目经济决策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析黄河流域突出的水资源问题,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将能值理论和水生态足迹法相结合,构建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黄河流域2011—2018年的能值水生态足迹、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和水生态盈亏状况.结果表明:2011—2018年黄河流域能值水生态足迹呈平稳上升趋势,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历年能...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经济学的能值理论为基础,视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为有机整体,从系统能值流、经济发展能值、水资源能值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值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3个指标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黄河流域沿岸各省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及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属于资源消耗型生态经济模式,黄河上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较黄河下游低;黄河流域水资源能值利用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但是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率不匹配,需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黄河流域地区环境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应加大可更新资源的投入,以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值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出发,提出了采用能值(Emergy)理论与方法对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的新思路。论述了能值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原理,绘制了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的能值系统图,编制了系统的能值分析表,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的能值指标体系,并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县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实例表明,基于能值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生态经济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水和广义水资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虚拟水为切入点,基于对区域虚拟水生产、消费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由经济压力指数和社会压力指数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市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5年间,除2000年和2003年外,经济压力指数均小于1,对经济发展而言区域水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况;社会压力指数均大于1,对社会发展而言区域水资源处于供需平衡状况。结合水资源承载状态的判断标准及类型,郑州市水资源处于超载状况,超载原因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热。水资源承载状态及趋势分析表明,郑州市水资源超载状态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区域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针对郑州市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的特点,指出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虚拟水生产结构,使郑州市区域水资源的压力状况逐渐改观。  相似文献   

16.
以成都市区的水质、水量、人口密度、国民收入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市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初步评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态供水系统中供水效益的影响,弥补传统间接计算法不能全面考虑所有效益的缺点,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将生态生产系统的投入和产出转化为同一量纲,对生态供水效益进行量化研究,绘制生态生产系统能量图并建立能值分析表,计算生态供水效益分摊系数,从而计算生态供水总效益和单方水供水总效益。以南水北调东线应急供水受水区——京津冀地区为例,利用2015年的数据,计算得出该地区的生态供水效益分摊系数为4.08%,单方水供水效益为5.48元/m~3。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础性资源,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能否支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常用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水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客观评价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状况,揭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驱动因子,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水足迹理论与LMDI模型,分析计算2003—2018年水足迹变化以及经济、技术和人口对水足迹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北京市总水足迹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在2003—2011年为波动阶段,第2阶段在2012—2018年为下降阶段。水足迹变化总体呈良性发展,但输入依赖度均大于25%,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水资源可利用增长指数持续增加,可持续性增强,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量变化起决定性的驱动因素是技术效应,其次是经济效应,人口效应占比最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带来的用水量的增加,重视发展节水科技,转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