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对脑部微注射Aβ;蛋白导致的阿尔兹海默症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给小鼠海马区注射Aβ;蛋白建立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6周2株不同来源的短双歧杆菌,收集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并采用GC-MS技术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Aβ;蛋白注射改变了小鼠的菌群多样性及物种结构,灌胃短双歧杆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菌群紊乱。进一步在属水平和种水平分析各组菌群差异,发现灌胃短双歧杆菌MY显著提高了大鼠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菌Coprococcus spp.、Lactobacillus reuteri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且有效调控了肠道内3种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短双歧杆菌MY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缓解小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虾青素对油酸诱导高脂HepG2细胞及高脂膳食饲喂C57BL/6J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建立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体外模型,采用油红O对胞内脂滴染色测定脂滴含量,同时测定正常组、高脂组及虾青素组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浓度。通过高脂膳食饲喂C57BL/6J小鼠,测定正常组、高脂组及虾青素干预组小鼠血清中TC、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脏中脂肪调控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应用气相色谱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排泄量。结果表明:虾青素能够显著抑制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堆积,显著降低胞内TG、TC浓度(P0.05);与高脂组相比,给予虾青素后,小鼠的TC和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结果表明虾青素干预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虾青素干预后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且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虾青素通过降低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调节血脂水平、提高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改善肝脏病理状态,调控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血脂代谢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对高糖高脂饮食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调控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的大鼠模型,评价植物乳杆菌对代谢综合征的缓解作用;具体包括: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对肝脏、十二指肠及胰岛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测定大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引发了一系列代谢紊乱,补充植物乳杆菌对代射紊乱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存在菌株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591可调节大鼠血糖-胰岛素稳态,减轻胰岛和小肠组织病变,同时提高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论:植物乳杆菌CCFM591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实现对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黑木耳及其多糖的降血脂作用和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以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黑木耳干预组和黑木耳多糖干预组,干预饲养6周。期间测量大鼠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并于解剖后收集肝脏、盲肠内容物及粪便进行病理学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及其多糖的干预均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减轻脂肪在高脂饮食大鼠肝脏内堆积,其中黑木耳的干预更为显著。黑木耳及其多糖的干预均显著增加了盲肠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推测可能通过上调副拟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产短链脂肪酸菌群丰度来产生对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以促进血脂代谢。二者还显著提高了大鼠粪便菌群中紫红球菌科或非消化糖杆菌属丰度,显著下调了促炎菌普雷沃菌属丰度,缓解高脂饮食摄入造成的肝炎及其它炎症和疾病。黑木耳调节了与肥胖有关的瘤胃球菌科的丰度,可能是其对高脂血症预防效果更为显著的原因。本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方面阐明了黑木耳及黑木耳多糖降血脂作用的机理,为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血脂代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膳食诱导小鼠血脂代谢紊乱模型,随后对小鼠进行原花青素B_2干预,评价原花青素B_2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作用,并从肠道菌群方面来探究原花青素B_2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的机理。方法:将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组、原花青素B_2干预组,饲养12周后测定脏器指数、血脂指标、肝组织酶活力以及肝和结肠组织抗氧化活性能力,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原花青素B_2与高脂膳食小鼠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高脂膳食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原花青素B_2可以显著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显著提高肝组织脂蛋白酶活力、肝脂酶活力和总脂酶活力,并显著增强抗氧化活性,显著抑制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含量(P0.05),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门与属分类水平分析差异菌群发现,原花青素B_2可以使高脂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上升,埃希氏菌-志贺氏杆菌(Escherichia-Shigella)、未分类拟杆菌(Bacteroidales_S24-7_group)、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等13种菌属丰度有显著性差异,与高脂组相比较,原花青素B_2组占优势的菌属有Romboutsia、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和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等,原花青素B_2可以显著增加高脂膳食小鼠粪便中丁酸的含量(P0.05)。结论:原花青素B_2能够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调节高脂膳食诱导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肉桂精油对小鼠肝脏代谢相关酶活性,肝、十二指肠、结肠组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肉桂精油的摄入对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方法:将8 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和肉桂精油低、高剂量(100、300 mg/(kg·d))组;饲养4 周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肝脏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肝、十二指肠、结肠组织抗氧化能力,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肉桂精油的摄入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腹脂指数,使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肠道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摄入肉桂精油后,在门水平上小鼠粪便中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真杆菌属([Eubacterium]_fissicatena_group)等条件致病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罗氏菌属(Roseburia)、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等有益菌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肉桂精油高剂量组小鼠粪便中乙酸、丙酸、总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桂精油的摄入能够调节肠道氧化还原状态平衡和肠道菌群结构,抑制致病菌群生长,促进有益菌群增殖,具有潜在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适应性培养一周后,分别用低(1.6×106CFU/只)、中(1.6×107CFU/只)、高(1.6×108CFU/只)剂量的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灌胃,干预14 d。分别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并测定组织病理、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短链脂肪酸相关指标,评价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屏障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增加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并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增殖;同时,喂食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明显改变小鼠的肠道通透性、降低肠道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D-乳酸的含量、增强肠道屏障、提高肠道中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综上,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葡萄蒸馏酒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关系,将6周龄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2%葡萄蒸馏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乙醇组,连续灌胃7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粪便16S rDNA基因,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研究发现,低、中剂量葡萄蒸馏酒能提高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改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菌群失调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的升高,并增加了肠道有益菌如丁蓖麻球菌、瘤胃球菌、罗氏菌、厌氧棍状菌、梭菌等的相对丰度;葡萄蒸馏酒中剂量组的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乙醇组(P<0.05)。结论:每日摄入52%葡萄蒸馏酒1 mL/kg mb或2 mL/kg mb可以改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MOS)对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小鼠的益生作用。设置正常饮食(normal chow,NC)、正常饮食灌胃MOS (NC+MOS)、高脂饮食(HFD)及高脂饮食灌胃MOS(HFD+MOS)共4个实验组,MOS灌胃量为每天6 g/kg小鼠体重。经过11周实验处死小鼠,通过16 s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最后1周小鼠粪便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变化,利用LEf Se找出标志微生物,利用PICRUSt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组成进行预测,并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MOS能够有效减缓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体重增长;同时改变了高脂及正常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选择性地调节了一些微生物,增加了Akkermansia,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 PICRUSt分析结果显示,MOS能够提高小鼠肠道菌群脂代谢的能力; MOS还提高了正常及高脂饮食小鼠盲肠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同时降低了戊酸的含量。MOS能够促进高脂饮食小鼠减轻体重,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益生菌的增殖,增强肠道菌群脂代谢能力,并增加一些短链脂肪酸含量,对高脂饮食造成的肥胖小鼠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究沙棘发酵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n=8)、模型组(HF,n=8)、沙棘组(HFS,n=8)和发酵组(HFF,n=8)。实验为期8周,最后1周收集粪便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棘发酵茶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肝脏损伤。测序结果显示,沙棘发酵茶能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有益菌相对丰度升高,致病菌群得到抑制,有效缓解了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综上,沙棘发酵茶能有效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血脂水平、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