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通过向脱色白土中添加不同种类和含量的重金属,讨论重金属对大豆油脂品质的影响。经实验可知.脱色过程中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均随着白土中各重金属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这四种重金属在脱色过程中充当了助氧化剂的作用,其助氧化顺序为:铅〉铜〉锌〉铬。并且,随着金属含量的增高,产品的脱色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白土中铬、锌、铜、铅等重金属的存在,可以造成脱色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上升,重金属含量越高,反式脂肪酸含量越高。其中.金属铅对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惠倩汝  王冕  周婷  王沛  顾振新  杨润强 《食品科学》2018,39(12):226-231
研究低浓度乳酸钙对大豆发芽过程中植酸降解以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在大豆发芽4?d期间,施用0.27?mmol/L乳酸钙喷淋对大豆植酸降解效果显著,并且提高锌、铁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利于人体对其吸收。此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不断下降,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上升。总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但氨基酸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在17?种氨基酸中,天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乳酸钙处理条件下,促进了天冬氨酸和缬氨酸等氨基酸的累积和其他氨基酸含量的降低。乳酸钙作为优质钙元素补充剂,用低浓度喷淋处理可促进大豆发芽并大量降解抗营养因子植酸,提高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烤烟不同部位叶片锰锌铜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中锰、锌、铜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和采收日期的延迟,烟叶中锰含量随之降低,而锌和铜含量逐渐上升。3个烟叶部位之间锌含量差异极显著,锰和铜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采收日期之间锰和锌含量差异极显著,而铜含量差异不显著;采收日期与烟叶锰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烟叶中锰与锌、铜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锌与铜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枣中样品中的钙、铁、锰、锌的含量。结果表明乐陵小枣中的钙、锰比圆红大枣中的含量高.而圆红大枣中的锌、铁的含量高.不同的枣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诗仙太白不同窖龄窖泥中铁、钙、锌、铜、锰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5种矿质元素的差异及规律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窖龄窖泥中5种矿质元素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铁元素含量在10~15年窖中最高,以10~15年窖为分界点,并随着窖龄的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钙、锌含量随着窖龄的延长而增加,其中锌含量随窖龄延长,增加速度趋缓;各窖龄窖泥中铜含量在0.031 86~0.039 82 g/kg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窖龄窖泥中,10年窖壁泥锰含量最高,达0.877 3 g/kg,但底泥锰含量以16~30年窖最高并为分界点,30年以上窖龄的底泥锰含量降低至接近10年窖底泥中锰含量。同一窖龄不同层次窖泥中的铁、锰、锌、铜、钙含量差异明显。铁、钙、铜元素含量在同一窖龄窖泥各层次之间含量总体趋势为壁泥底泥;锌、锰元素含量在同一窖龄的壁泥和底泥中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
富锌茶的锌浸出率及其饮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利用茶树的生物富集作用制得的富锌茶的锌浸出率、饮用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锌茶的锌浸出率为47.1%~51.1%,茶叶锌浸出率主要与加工方法等有关,而与锌含量无关;经粉碎加工的袋泡茶浸出率高于炒青。第一泡浸出的锌为两次浸泡锌总浸出量的80%左右,饮茶时一次冲泡即可获取茶叶中的大部分可浸出锌,通过饮用富锌茶可获取10%~15%的锌营养,并不会造成锌过量。利用生物转化生产富锌茶的农残及铅铜含量符合国家茶叶卫生标准。该富锌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锌饮料。  相似文献   

7.
豆类作物微量营养元素铁锌含量遗传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膳食营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豆类微量元素铁、锌含量的鉴定和遗传评价研究的主要进展。大豆铁、锌平均含量不同,国家间差别较大,铁含量范围为61~152mg/kg,锌含量31.6~51.5mg/kg;品种间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其中铁变异系数可达19.3%,锌14.40/0;铁与锌两个元素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菜豆品种间铁含量54~96mg/kg,变异系数15%~17%,锌含量21~54mg/kg,变异系数约14%;铁、锌含量遗传主要表现为数量遗传特点;利用数量性状作图技术,已发现26个QTL位点,铁、锌各13个。其它豆类铁、锌的含量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针对我国豆类微量元素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我国铁、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初烤烟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贵州毕节地区各县(市)不同植烟区域275个初烤烟叶中、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烟叶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为适宜,铜、锌、锰、铁、镁、钙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9 mg/kg、40.51 mg/kg、225.96 mg/kg、444.72 mg/kg、0.46%、2.95%;铜、锌、钙含量处于适中水平,锰、铁含量处于较高或高水平,镁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锰含量高的烟样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黔西、金沙和纳雍;钙含量高的烟样主要分布在金沙、黔西和织金;全区烟叶镁含量普遍偏低。中微量元素在烟叶的不同部位上分布较有规律,锰、铁、钙元素的含量随烟叶部位的上升而下降,而铜和锌的含量随烟叶部位的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对三种药用真菌灵芝、灰树花和姬松茸的富锌能力进行比较,在三种药用真菌中灵芝对于锌的富集能力最强.锌浓度在240mg/L时,菌丝锌含量达到6.42mg/g,富集率达30.39%;灰树花的富集能力最弱,富集率最高仅为1.66%.锌浓度超过100mg/L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姬松茸的富集能力也较强,锌浓度在300mg/L时富集率达到最大7.53%,茵丝锌含量也达到了4.07mg/g,相比较而言灵芝与姬松茸较适合作为富锌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挤压加工过程中物料配比、物料水分含量及加工温度等主要参数对麦胚芽膨化效果的影响及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麦胚芽挤压膨化后,粗纤维含量明显下降,其食用口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加工温度的上升,膨化物中粗纤维含量极显著地下降(p〈0.01),而色差值则显著增A(p〈0.05)。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大,膨化产物的色差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甘薯21个品种(系)5个产地200多份样品中的铁、锌、钙、硒四种有益矿物质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铁、锌、钙和硒四种矿物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其平均含量分别为38.97、49.02、889、70、0.1472mg,/kg(干基),相应的变幅依次为1.97~167、86、11.68~245.40、37.63~1925.6和0.01~0.51mg/kg(干基)。不同肉色甘薯铁、锌、钙和硒含量差异不显著;除铁外,锌、钙和硒含量产地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大气CO2浓度水平的田间试验,对大豆(Glycine max L.)籽粒品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提高了大豆籽粒中钙、锌、硒等元素的含量,而钾、铁等元素含量有下降趋势。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油酸相对含量在较高CO2浓度下有显著增加,亚油酸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相对含量有所减少。大豆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随大气CO2浓度升高而有降低趋势,但蛋氨酸、苏氨酸、胱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大豆蛋脂总量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探讨了羊毛/不锈钢纤维混纺纱及其织物的抗电磁性能。研究表明,羊毛/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力学性能、弹性回复率及条干均匀度均随着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纱线毛羽指数随着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混纺纱质量随着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随着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随着不锈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不锈钢纤维含量15%时,织物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性能,且当不锈钢纤维含量超过15%时,电磁屏蔽性能增幅不大,确认羊毛/不锈钢纤维混纺纱中的不锈钢纤维含量应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氨基酸螯合锌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形式锌源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断奶小鼠(KM种)81只,随机分为三组(硫酸锌组、蛋氨酸锌组和亮氨酸锌组)。实验第一周,饲喂缺锌日粮。实验第8d起,三组饲喂加锌日粮。三种锌源均能提高肝脏、血清锌含量。补锌能使血清MDA含量明显下降,不同锌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补锌7d后,三种锌源提高了小鼠总抗氧化能力、总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蛋氨锌组和亮氨酸锌组优于硫酸锌组酸(p<0.05)。亮氨酸锌,蛋氨酸锌的抗氧化能力优于硫酸锌,氨基酸螯合锌组之间抗氧化能力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泸州老窖窖泥物理特性及矿物元素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窖龄不同层次之间窖泥矿物元素和微团聚体的差异。结果表明:(1)锰、锌、钙、铜含量有随窖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铁和镁含量差异不大。窖龄430年的国宝窖池,全窖平均锰含量分别比100年、40年和20年窖泥高7.5%、63.2%、48.5%;锌含量分别高112%、37%和170%;钙含量分别高47.8%、39.4%和33.9%。(2)同一窖池不同层次窖泥中的铁、锰、铜、锌、钙、镁含量差异较明显,其中铁含量是窖壁上层高于窖壁下层;锰含量上层为下层的1.28~1.65倍,窖底为窖壁的1.48~2.75倍;锌含量百年以上老窖池,窖底约为窖壁的2、39~2.95倍,40年和20年的窖池窖底仅为窖壁的0.69~0.81倍;镁含量窖壁上层比下层高0.09倍,窖底泥比下层高0.11倍;钙含量窖底约为窖壁的2.38~4.69倍。(3)百年以上老窖泥的分散系数、结构系数以及团聚度(1~0.05mm%)均有比40年和20年窖龄窖池高的趋势,窖壁泥有比窖底泥略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霞多丽自根苗和嫁接苗(砧木5BB)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O2H2O)处理下,镉在霞多丽植株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及其对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霞多丽植株中根、茎、叶的镉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120mg/L时达到高峰,而新梢的镉含量在60mg/L时达到高峰。②根、茎、新梢、叶片中镉含量依次呈极显著性下降。在30mg/L和60mg/L镉处理时,自根苗叶片中镉浓度分别为其根的7.5%和5.3%;嫁接苗植株根系镉浓度分别是自根苗的1.9倍和1.3倍,而运输到叶片中的镉浓度仅为自根苗的66.7%和20%。③自根苗的根和叶片中氮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茎和新梢中有所提高。④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在低镉浓度时根和叶片中氮含量提高;而高镉浓度时,叶片中氮含量显著下降,茎和新梢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抗氧化体系、离子含量及基因表达探讨了β-氨基丁酸(BABA)诱导烟草抵御高锌胁迫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2 mmol/L BABA能够诱导烟草缓解高锌胁迫,相比对照组增加了幼苗叶片中脯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且使丙二醛含量恢复到几乎正常水平;APX、POD、CAT酶活性略有下降但SOD酶活性增加最终使信号分子H_2O_2含量上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表明BABA处理使叶片中Zn~(2+)含量下降,而对根部Zn~(2+)含量影响不大;基因表达得出0.2 mmol/L BABA处理后PR1、PR2、Nt MTP1A、Nt MTP1B、Nt C477及Nt YSL基因表达上调。综合来看0.2 mmol/L BABA缓解烟草高锌胁迫是通过激发植物体抗氧化系统、限制Zn~(2+)向上运输以及抗病蛋白和离子转运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邵阳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邵阳烟区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布状况,测试了邵阳烟区1790个土壤样品的有效锌含量,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邵阳烟区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丰缺状况、空间分布、演变趋势及p H值、有机质组的影响。结果表明:1邵阳烟区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总体上丰富,平均值为3.15 mg/kg,变异系数为73.18%,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92.57%。2邵阳县和新宁县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隆回县。3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斑块状分布,总体上具有从中部分别向西南部和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4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年度变化呈上升趋势。5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有随p H值升高而降低的趋势。6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有随有机质提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氨基酸种类,含量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葡萄越冬前的抗寒锻炼期间,对抗寒性不同的四个葡萄品种的枝条叶片内氨基酸的种类,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呈递增趋势,以抗寒性强的品种变化得缓慢,抗寒性差的品种变化较强烈。其中,丝氨酸含量较高,随着温度下降而降低,精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下降而增加。枝条内总氨基酸含量与电解质渗出率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萌发荞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荞麦种子萌发后总蛋白质和各蛋白组分如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山西甜荞和四川苦荞萌发后总蛋白质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山西甜荞经过72h的萌发,其蛋白质总量由最初的11.90%下降到5.44%,下降了6.5个百分点。四川苦荞由萌发初的6.53%下降到0.96%,下降了5.6个百分点。荞麦清蛋白和球蛋白在萌发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总蛋白质含量变化相一致。谷蛋白在萌发后至36h内含量下降,之后又快速增加。四川苦荞醇溶蛋白含量在萌发后逐渐增加.而山西甜荞则有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