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风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中"风能—电能—反渗透"是风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形式,各国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风能—电能—反渗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提出解决风电反渗透海水淡化存在的技术问题,未来还应在智能控制、优化工艺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大幅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的产水能耗和制水成本,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标准配置。简述了水力透平式和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历程与其特点,综述了我国能量回收装置研究现状,比较了典型能量回收装置的性能,列举了2005年以来能量回收装置在我国万吨级以上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高达90%以上,已经成为海水淡化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其中国产功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已在国内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中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日处理量达1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将落户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与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政府近日签署了万吨海水淡化工程合作协议。工程投资5000万元.日产淡水10000吨.是目前国内处理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开发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回收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近20年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产水成本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主要能量回收技术,并对相应的能量回收装置原理、性能以及在国内外海水淡化工程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等压式能量回收装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反渗透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能量回收装置参数及系统参数的计算方法,明晰了各主要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并以1 000 m3/d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1 000 m3/d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所用等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有效能量回收效率为93.0%,与该种产品的实际运行性能比较接近;总产水电耗为3.01 kW.h/m3,与现有1 000 m3/d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技术应用水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王福连 《山西建筑》2009,35(21):176-178
针对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的现状,指出海水淡化是解决水危机的唯一途径,概述了各种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能耗和浓盐水处理,预计SWRO将成为21世纪主要的淡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具备升压功能的差动式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回收装置(ERD)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针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研制了一种具备增压功能的差动式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能量回收装置运行平稳,符合反渗透系统使用要求,有效能量回收效率达到96.3%。  相似文献   

8.
《西南给排水》2006,28(5):8
近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实验室研制出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新型能量回收装置,并制作出10t/d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样机,该样机由于安装了新型能量回收装置,能耗有很大降低。产出淡水总的能耗低于5kW.h/m~3(包括取水能耗),其中高压能耗为2.3~2.7kW.h/m~3。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对  相似文献   

9.
大唐王滩电厂反渗透海水淡水系统是中国第一个投运的双膜法(UF+SWRO)海水淡化项目,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一期总设计出力10,800T/D,已建成装置出力7,200T/D。项目中采用了代表世界最新科技的超短预处理工艺:自清洗过滤器+超滤(UF)。通过对王滩电厂两年多运行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对缺乏淡水的地区或海水水温随季节波动较大的地区,电厂和海水淡化厂联建是一种经济性非常好的选择方案;超滤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预处理也是切实可行的,这代表了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此项目为中国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发展作出新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反渗透海水淡化脱硼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硼在水中以硼酸的分子形式存在,其浓度过高对农作物和人体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硼的分子半径小,且不具有电性,因此反渗透海水淡化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硼含量达到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介绍了目前反渗透海水淡化中的脱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