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多克隆RK1抗体和单克隆K(27)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74例女阴白斑在不同病变的表达方式。研究结果表明,K(27)可作为角化或正在角化细胞的标志物。应用K(27)单克隆抗体,外阴白斑CK异常均发生在疾病不同类型的细胞增殖状态,提示角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引起角朊细胞的高度增生因素有关。用K(27)单克隆抗体,有助于增生病变与萎缩病变及良性与恶性病变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80例外阴白斑、3 3例外阴鳞癌和 2 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hTERT的表达。结果 hTERT在外阴白斑各分型中阳性率分别为 :增生型 3 6.3 6% ,硬化萎缩型 4.17% ,混合型 2 3 .81% ,不典型增生型 46.15%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率为 13 .0 4% ;在外阴鳞癌中阳性率为 87.88% ,与外阴白斑和正常组织表达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hTERT在Ⅰ级、Ⅱ级、Ⅲ级外阴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62 % (11/ 13 )、88.89%(8/ 9) ,90 .91% (10 / 11) ;鳞癌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原位杂交检测hTERT能够间接反映端粒酶活性 ,hTERT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外阴白斑与外阴癌性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阴白斑与外阴癌性激素受体的测定余春艳,慧延平,王长军,刘春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38)许多学者对非性激素的靶器官进行激素受体的研究,发现在脑瘤、肺癌、胃肠癌的组织中也可以测到性激素受体(SHR)[‘j。本文采用生物素一亲和素...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层黏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59例外阴白斑和9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基底膜蛋白染色。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外阴白斑(增生型、硬化萎缩型和混合型)LN和IV型胶原基底膜染色密度高,呈连续线状。LN和IV型胶原的染色密度和基底膜的连续性与外阴白斑的异常增生度及鳞癌的分化程度(由高分化到低分化)呈负相关。结论:基底膜蛋白的表达和分布与外阴白斑分型有关,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外阴白斑各型,基底膜蛋白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癌前病变的一种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7种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在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组织进行CK7(K72.2)、CK8(C-51)、CK10(DE-K10)、CK14(LL002)、CK17(E3)、CK18(DC10)、CK19(KS19-1)标记,观察不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皮肤上皮组织中,7种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有所不同。结论 有选择地检测一组CK的联合表达,有助于各种皮肤上皮组织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外阴癌和外阴白斑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阴癌和外阴白斑之间的关系受到普遍关注,外阴白斑是否为癌前病变尚无定论。我们对外阴癌和外阴白斑患者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和妇科的活检标本,其中现症病人42例,以往诊断的石蜡组织块筛选出38例,石蜡组织块作5um切片,HE染色进行分级和分型。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用ABC法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第一抗体为PCNA抗血清(Dako公司生产),工作浓度1:50,生物素标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瘦素对HaCaT细胞角蛋白17(K17)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给予100 ng/ml的瘦素作用24 h,应用实时PCR检测K1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K1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1.000 0 ± 0.000 0)相比较,瘦素组(3.086 7 ± 0.186 1)K17 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瘦素组K17蛋白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上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RT-PCR、Western印迹结果相符。与单纯使用瘦素组(2.242 7±0.188 7)相比较,STAT3抑制剂组和Erk1/2抑制剂组K17 mRNA分别为0.674 1 ± 0.060 0、0.855 0 ± 0.390 3,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个抑制剂组的K17蛋白较瘦素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瘦素可以诱导HaCaT细胞表达K17,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TAT3、Erk1/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7种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在皮肤附属器肿瘤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不同皮肤附属器肿瘤进行CK7(K72.2)、CK8(C-51)、CK10(DE-K10)、CK14(LL002)、CK17(E3)、CK18(DC10)、CK19(KS19.1)标记,观察不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模式。结果:49例皮肤附属器肿瘤中7种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有所不同。毛发分化的肿瘤中CK表达多数较弥漫;而汗腺分化的肿瘤中,不同CK表达位置明显不同,每种肿瘤各有特点。结论:综合分析CK1018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汗腺肿瘤与毛囊肿瘤的鉴别,CK10-18 支持为汗腺肿瘤,CK10 18-支持为毛囊肿瘤。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外阴皮疹伴痒4年加重1年,于2007年1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4年前因外阴起皮疹瘙痒,曾多次自行购买“疣立康”、“5一氟脲密啶软膏”外搽患处,从去年开始症状加重,皮疹范围扩大,遂来我科就诊。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可见小阴唇萎缩,小阴唇皮肤黏膜交界处,尿道口周围黏膜,阴道口黏膜呈斑块状灰白色病变,皮疹稍隆起,触之粗糙、稍硬、瘙痒(图1);阴道深部黏膜正常。阴道口病变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棘层增厚,有鳞状窝及角化不良细胞,细胞排列尚无异常改变(图2)。诊断:外阴黏膜白斑。治疗:给予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某些皮肤肿瘤的不同角蛋白和丝聚合蛋白及桥粒斑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抗表皮(AE)系列单抗、连续冰冻切片法及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几种皮肤肿瘤进行了研究。结果:①Bowen病、蕈样肉芽肿(MF)、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病损处表皮基底层角朊细胞与AE1反应减弱或消失,棘层、颗粒层角朊细胞可与AE1反应。SCC、Paget病、Bowen病的瘤细胞可与AE1反应。①疣状痣、脂溢  相似文献   

13.
P53和P21ras基因在正常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癌基因rasP21和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1,2]。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rasP21及P53在外阴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表达与外阴白斑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材料 102份标本来自西安市5家医院1970年~1991年病理HE染色确诊标本,根据Fridrich命名[3],其中外阴白斑增生型20例,硬化萎缩型28例,混合型23例,不典型增生8例,鳞癌23例,并以21例手术病人胸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脂质体介导角蛋白K14反义寡核苷酸(ASODN)阻遏人角质形成细胞K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抑制体外增殖活性的效果.方法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3~10代用于实验,利用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正义、反义及错配K14寡核苷酸基因片段导入角质形成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K1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脂质体介导的K14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后,能有效地抑制角质形成细胞中K14基因的表达;48h后可阻遏K14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见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而正义寡核苷酸1组、错义寡核苷酸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无此变化.结论 应用反义技术封闭K14基因,可以阻遏角蛋白K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细胞角蛋白和c-erbB-2在外毛根鞘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皮肤外毛根鞘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细胞角蛋白(CK)和原癌基因蛋白(c-erbB-2)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应用HE染色观察和免疫组化法对22例外毛根鞘癌和9例鳞状细胞癌(鳞癌)进行高分子角蛋白(CK-H)和低分子角蛋白(CK-L)及c-erbB-2免疫标记。结果 外毛根鞘癌的分叶状结构和中央的骤然角化是其独特的形态学特点,也是与鳞癌进行鉴别的重要依据;免疫组化标记。CK-H在外毛根鞘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1.8%(18/22),其阳性细胞分布在癌巢中央角化与周边瘤细胞之间的中间区,与鳞癌的表达不同。c-erbB-2表达阳性率为50%(11/22),阳性细胞分布于癌巢的周边区.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表达增强。结论 外毛根鞘癌的形态学与鳞癌不同,两者的鉴别决定该肿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CK-H免疫组化标记的特殊分布提示其外毛根鞘来源;c-erbB-2参与外毛根鞘癌的激活并与其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细胞角蛋白(CK)阴性的上皮样肉瘤。患者男,40岁。左前臂结节2年,渐增多8个月伴破溃1个月来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有一环状肿瘤团块,团块由两种形态的细胞构成,一种细胞数量多、形态多样、胞质丰富。数量少的细胞呈梭形,分布于肿瘤边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而不表达CK,CD68和结蛋白(desmin)。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化染色均符合上皮样内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K auto Ab作用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后,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以及提取角质形成细胞DNA作电泳特征分析。结果 AK auto Ab作用后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光镜、电镜下形态发生凋亡特有的改变,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并形成凋亡小体;细胞周期分析图中出现凋亡峰;DNA电泳呈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结论 AK auto Ab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年来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综述了角蛋白的分类,表达,调节,结构,功能特点,形成和在皮肤中的功能,概述了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表皮肿瘤,皮肤附件肿瘤,皮肤淀粉样变和Paget病中的应用,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探针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HaCaT细胞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角蛋白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和CD44蛋白的表达以鉴定MSCs细胞。传代后与HaCaT共培养。分别在共培养3、7天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和HaCa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CK)、CK19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MSCs CD34、CD45阴性,CD44阳性,表明MSCs培养成功。MSCs与HaCaT共培养3天、7天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Pan-CK和CK19均为阳性。共培养7天的MSCs Pan-CK阳性率明显高于共培养3天的MSCs[分别为(29.1±8.3)%、(13.5±3.7)%,t=13.35,P0.05],共培养7天的MSCs CK19阳性率与共培养3天的MS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3±0.8)%、(3.1±0.5)%,t=1.37,P0.05]。结论:与HaCaT细胞共培养可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及表皮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