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问题,虽然大部分病例两周内水疱可自消.但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痛,特别是老年患者.自1954年开始,陆续有作者报告,用依米丁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报道用去氢依米丁和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对比结果.60岁以上确诊为带状疱疹,发疹不到10天的患者40例.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去氢依米丁和去炎松治疗.去氢依米丁每24小时肌注60mg.注射次数3~9次,取决于疼痛持续的时间.去炎松治疗方案:48mg/日×7、24mg/日×7、16mg/日×7共3周,全部病人共观察6月.  相似文献   

2.
用氨苯砜治疗麻风有少数病人会发生氨苯砜综合征,这是一种过敏反应。作者在1985~1986年间见过3例。例一,刘××,男,50岁,1984年12月诊断为 BL。门诊治疗,用 DDS100mg/日,RFP600mg/月。服 DDS 4周后发热、皮肤搔痒并出现密集的芝麻大的红色丘疹,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面部四肢浮肿;肝在  相似文献   

3.
患者顾××,女,52岁,已婚,农民,南通县人,1985年4月22日诊断为结核样型麻风,查菌阴性,用DDS在家治疗。1986年12月16日改用RFP 600mg/月加DDS100mg/日,每月送药监服。治疗前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异常,肝功正常,肾功未查。过去尿频、无尿急、尿痛、尿血及浮肿史。  相似文献   

4.
患者杨××,男,36岁,BL型麻风,于1993年2月5日住院,住院前自服DDS300mg/日以上,10天共服5400/mg;入院时面部红肿有丘疹,头昏,恶心,胃纳欠佳,全身疲乏无力,畏寒,全身皮肤潮红、丘疹、有鳞屑。诊断为BL型麻风的剥脱性皮炎(DDS所致)。停麻风药,用  相似文献   

5.
该区联合化疗方案于1981年6月11日开始,经3年强化执行阶段,于1987年6月10日完成。少菌型病例联合化疗方案复发的研究是从1985年1月至1989年1月进行的,在联合化疗规定的标准处方下选择病例,进行临床评价和皮肤涂片查菌。直至1989年1月,总计10995例少菌型麻风病例解除防治,其中21例复发。全部复发病例的诊断都经过临床、细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证实。少菌型病例给DDS100mg/日×6个月;RFP600mg/月监服×6个月。  相似文献   

6.
自1971年以来,作者局部应用BCNU积累了10年经验,治疗了91名患者。其中斑块型副银屑病2名,淋巴瘤样丘疹病3名,蕈样肉芽肿86名,一名斑块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约占全身体表面积之一半。局部应用的药物剂型有0.4%软膏,2mg/ml酊剂外用,或1~2mg/ml水溶液或1%利多卡因溶液作皮损内注射。有的患者全身用药配以局部治疗。有21名患者只用局部治疗,开始药物浓度及剂量偏大,60mg/60ml/日×14,总剂量为840~1260mg或更大,出现骨髓抑制及严重皮肤反应。后采用10mg/  相似文献   

7.
例一:吴××,男,45岁,农民。1987年3月19日诊断为BB麻风,门诊治疗。给DDS100mg/日,RFP 600mg/日,B663 50mg/日加300mg/月,服药第五周,全身出现麻疹样皮疹,红色,甚痒。5月5日,出现发热、厌食,巩膜发黄,面部浮肿,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于肋下3cm可触及,有触痛;脾未扪及。黄疸指数36u,TTT 4u,TFT(一),OPT 500u(金氏),Hb 600g/L,RBC 300万,WBC21 300,N 78%,L lO%,M 2 %;尿中尿胆元及尿胆素(士),胆红质(++),蛋白(一)。停用抗麻风药物,给皮质激素、抗生素及护肝药物。6月30日复查,黄疸、面部浮肿均消退;皮疹消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PUVA和高压氧联合治疗45例银屑病患者(男33、女12),年龄19~62岁,病程为6个月至30年.其中31例为泛发性进行期、10例为静止期、4例为红皮病型.治疗前都经内科、神经科、五官科、眼科及内分泌检查,并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胸透.照射前2小时口服补骨脂素,剂量为0.6mg/kg.每周照射4次,开始剂量为2.5×10~4J/M~2,每照射2次剂量增加2.5×10~4J/M~2,最大剂量可达15×10~4J/M~2.疗程为10~12次.每次照射后过1小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即在氧流量为每分钟300升的1~2.5大气压的密闭室内停留40~  相似文献   

9.
患者陈××,男,59岁,未婚,农民,1989年9月诊断为LL型麻风,予院外三联方案治疗。1990年3月24日面部出现ENL,时有低烧;白细胞12000,中性76%,血沉45mm。诊断为Ⅰ型反应,予强的松每日30mg分3次服。4月1日  相似文献   

10.
高××,女,33岁,工人,界线类麻风,查菌阳性。1986年12月入院,口服DDS100mg/日,B663 300mg/次后每天口服50mg,原有斑疹高起扩大,发热,次日全身泛发性痱子样皮炎,剧痒,四肢浮肿。第4天全身浮肿加剧,皮疹互相融合如猩红热样。面、颈、腋窝等处皮肤皲裂、糜烂,有浆液性渗出,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高度充血。停用一切抗麻风药物,口服泼尼松、苯海拉明,补液和给大量维生素C,用青霉素预防感染,再加对症治疗。经上述处理后7天,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家两例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ACC)和原发性肠道淋巴管扩张(IL)并存。例1,男,3岁半。出生时头皮有1×2cm卵形无发瘢痕区,其下骨质缺损。眶围水肿,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左掌猿纹。生后6个月水肿自然消失。2岁半时发现近视和两侧视乳头缺损。3岁时又出现全身水肿。头顶瘢痕区扩大到5×6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500,淋巴细胞800。血桨总蛋白2.7g/dl(白蛋白1.7g/dl,球蛋白1.0g/dl)。IgG 180mg/dl,IgA43mg/dl,IgM47mg/dl,血钙7.6mg/dl,血磷5.2mg/dl。尿量150~250ml/d,尿常规正常,尿培养(-)。头颅片正常。钡餐:小肠普遍水肿,粘  相似文献   

12.
Wegener肉芽肿病患者口服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皮质类固醇可明显提高生存率。然而长期反复应用环磷酰胺可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和癌症。本组145例肉芽肿病患者口服环磷酰胺2mg/kg/d,泼尼松1mg/kg/d,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若有明显好转,泼尼松渐减为隔日给药直至停用。在患者完全缓解后,环磷酰胺仍继续应用至少1年,然后每2~3个月减少25mg直至停用,病情复发即增加剂量,其量应调节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保持在10×10~6/L以上。患者每1~3个月随  相似文献   

13.
一例BL病人用联合化疗46天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生命垂危,经抢救转危为安。吴××,女,45岁,农民,江苏人。1990年11月8日在本所被诊断为BL。用联合化疗,RFP 1200mg/月、B663 300mg/月,监服,B663 50mg/日,DDS 100/日,自服。回家服药46天后,发热、关节酸痛、胃纳减、四肢乏力。T37.8℃;心率125次/分,律整;两肺呼吸音清,肝脾(一);原皮损发红。出现新的水肿性皮损。按麻风反应处理,10多天来见好转。于3月6日到当地卫生院,其时患者表情淡漠,两肺呼吸音粗糙,咳嗽伴咽痛,肝肋下约2cm,脾可触及;面颈部均见水肿性浸润斑,略高起皮面边缘清、表面光滑;全身有大小不等的暗红斑,表面较干燥、脱皮;T39℃,Hb、Rbc及Wbc等明显减少,疑为伤寒收住院,停MDT,予洁霉素1.8g/日静注,加丁胺那邪0.4g/日于补液中静滴,氟哌酸O.4g每日三次口服及其  相似文献   

14.
例1,田××,男,28岁,LL,病期6年。曾用DDS 1年,因常出现Ⅱ型反应而转我所住院治疗。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见红斑,浅色,境界不清,分布对称,眉全脱,兔眼,满月脸.面部及下肢有EHL.浅神经干粗大,质软。右足底小溃疡。皮肤查菌BI 5.20.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给予联合化疗。同时为抗Ⅱ型反应给地塞米松1.5mS/日,反应停300mg,/日,反应控制后逐渐减至维持量。用MDT54个月后,皮肤查菌两次(一),停MDT观察。麻风反应虽可控制,但激素无法撤去,始终需地塞米松1.5mg/日。一个月后停激素2天,病人即烦燥不安,精神不振,面部,双下肢出现ENL,逐  相似文献   

15.
皮肤滴虫性溃疡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院利用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 (简称CTB技术 ) 〔1〕,发现皮肤滴虫感染并急性溃疡 2例 ,特予报告。临床资料患者男 ,5 8岁 ,1999年 7月 13日门诊 ,阴茎冠状沟后侧近端距冠状沟 0 5cm处有 0 5cm× 2cm× 0 4cm溃疡 ,剧痒 ,分泌物多半个月 ,复诊前曾用环丙沙星、甲硝唑、强的松口服 ,4%硼酸水外用 7天未愈。取分泌物CTB检查 :滴虫(+ )、白细胞 ( )、其他 (- )。口服环丙沙星 0 4g,2次 /日× 7天 ,甲硝唑 0 2g,3次 /日× 7天 ,皮炎平 10克 +甲硝唑 0 2g× 2 1片研粉拌匀外用 ,2次 /日。妻亦口服甲硝唑0 2…  相似文献   

16.
这个试验从1979年开始,1988年结束,历时9年。试验对象为新的和复发的瘤型麻风病人358例。男280例,女78例。年龄15-60岁。病人分为二大组:组1为新病人;组2是用DDS治疗过的复发者,又各分2个小组。泰国97例病人分组I_A33例。组1_B32例,组2_A和组2_B各16例:菲律宾128例分组1_A34例,组1_c39例,组2_A27例,组2_c28例;朝鲜133例分组1_A30例,组1_D34例,组2_A40例,组2_D29例。组1_A:DDS100mg每天1次×5年,RFP1200mg开始1次;组1_B;DDS同1_A,RFP600mg每天1次D×4周;组1_c;DDS同1_A,RFP1200mg开始1次,B663 100mg1周3次×24周;组1_D:DDS同组1_A,RFP1200mg开始1次,丙硫异烟胺375mg每天1次×8周;组2_A:B663 100mg 1周3次×5年,RFP600mg每天1次×4周;组2_B:B663同组2_A,RFP600mg每天1次×2周;组2_c:B663同组2_A,RFP1200mg每4周1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1例 SLE 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用DDS 治疗有效。患者女,29岁。1980年诊断为面部DLE,病史4年,此前曾有短暂的手指血管炎性损害和末梢关节病。实验检查:ANA 阳性(1:80),C_3、C_4降低,血小板计数140×10~9/L,DNA 结合率<20U/ml。其皮肤病变用 DDS 治疗,100mg/d 约2个月获良效。1年后皮肤病变复发,且血小板减少(11×10~9/L)。此前5个月曾患玻璃体出血,故重又使用 DDS,10天后血小板上升至67×10~9/L。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7岁。因用硫唑嘌呤9天后发热48小时伴全身不适而就诊。患者于9个月前发现皮肤易发生青肿且常规血小板计数为6×10~9/L,经骨髓检查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8年前曾因血尿经检查发现膀胱癌,但定期随访细胞学检查未见复发证据。血液学检查证实有IgG单克隆丙球蛋白病。尽管每日使用泼尼松龙10mg,血小板仍维持在60~80×10~9/L,于是在9天前加用硫唑嘌呤50mg,一日3次。 由于发热、白细胞增加,临床上曾怀疑脓毒血症,始用头孢噻肟钠并停用硫唑嘌呤。后因热退又重复应用硫唑嘌呤,次日出现广布的色泽较暗的斑疹、下背疼痛且重又发热。曾怀疑皮疹  相似文献   

19.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日我们应用云南昆明红星制药厂生产的妇科净外用洗剂及栓剂配合治疗 130例妇科炎症病人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就诊的已婚女病人 ,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治疗组 130例 ,年龄 2 0岁~ 6 8岁 ,病程 2天~ 8年 ,霉菌性阴道炎 5 8例 ,滴虫性阴道炎 34例 ,细菌性阴道病 38例。对照组霉菌性阴道炎 6 1例 ,滴虫性阴道炎 38例 ,细菌性阴道病 41例。2 治疗方法 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口服甲硝唑 0 2B·i·d× 14天 ,霉菌性阴道炎酮康唑 0 2g/d× 5天。治疗组除…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自拟“生精汤”加减,辨证治疗少精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0例为本门诊2001年3月 ̄2002年9月份患者。年龄21 ̄30岁216例,30~35岁60例,36岁以上24例。平均年龄30.9岁,其中年龄最大49岁,最小21岁。婚龄1~2年65例,2~3年169例,3~5年41例,5年以上25例。2.体检及精液分析300例患者中,门诊检查先排除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超雌综合症、隐睾及泌尿生殖系感染等因素。精液常规检查:精子计数凡在两次以上化验精液平均值少于20×109/L,即诊为少精症,其中少于10×109/L者109例,少于20×109/L者191例。3.治疗方法生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