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出了一个移动平台下的卡通人脸动画系统,其输入是一张二维真实人脸照片和一段文本,输出为具有娱乐效果的手机卡通人脸动画。首先,根据输入的照片生成人物的卡通肖像,采用了基于特征发现的卡通人脸肖像生成方法。其次,在卡通肖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驱动产生卡通人脸动画。最后,将系统移植到移动平台,在手机上播放卡通人脸动画,该系统在局域网和PDA上具有很好的娱乐动画效果。  相似文献   

2.
漫画风格的人脸肖像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模拟艺术家画出的具有夸张效果的肖像漫画,由用户输入正面人脸照片,通过交互获取关键特征点,根据特征点计算面部特征值来判断需要夸张的部分和各自的夸张方式;然后根据特征点自动生成不同层级的网格并分层实施夸张变形;最后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得不同艺术风格的图像.该算法从研究漫画家的作画风格入手,总结了肖像漫画特定的夸张规律,所生成的漫画风格人脸肖像效果较好,能够应用于非真实感图形学和数字娱乐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周仁琴  刘福新 《计算机工程》2008,34(10):277-279
给出一个基于人脸特征分析的卡通人脸动画系统,其输入是一张二维真实人脸照片和一段文本,输出为具有娱乐效果的卡通人脸动画。该文采用基于人脸特征分析的卡通人脸肖像生成方法,在卡通肖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驱动产生卡通人脸动画。将系统移植到移动平台,在手机上生成卡通人脸动画。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PDA上能产生较好的娱乐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物肖像画及其卡通动画仿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和一张人脸的正面照片来自动生成具有写实风格或者夸张效果的人物肖像漫画及其动画.AAM模型是一种统计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人脸的特征点定位.但是AAM模型在信息的处理上忽略了颜色信息的作用,而肤色信息在人脸检测时往往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文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先利用肤色信息减小AAM搜索的搜索范围,然后基于这种改进的AAM模型,定位照片上的人脸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个人物肖像画生成系统.该算法对近百幅人脸的正面照片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能够快速生成特定人脸的肖像画并能较好地应用于卡通动画制作向导、多媒体智能娱乐、游戏和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特征发现的卡通人脸肖像生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成年男女各100幅真实照片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统计,获得平均人脸特征分布信息,对新输入的人脸照片进行特征比对,发现其相对突出的特征,采用主动形状模型特征提取和特征线对相结合的方法,对突出的特征实现自动变形,生成人物的卡通肖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人脸数据量大、特征提取和发现的自动化、变形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计算机生成肖像漫画的方法尚不能从漫画作品中有效地学习到人物五官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互作用,其生成的肖像漫画不够协调、生动。为此,通过分析人脸肖像漫画的作画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分析的肖像漫画生成方法。该方法从研究漫画家的作画风格着手,通过形状夸张和关系夸张来协调五官的位置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所生成的肖像漫画更为生动、形象,具有较好的协调性。通过与一种简单有效的非真实渲染方法结合,最终实现一个素描漫画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由单幅人脸照片生成人脸变形动画的方法.首先,根据一张人脸正面的照片,使用特征识别的方法生成人脸模型,然后使用模型关键表情插值法产生人脸变形动画.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只需要一张人脸正面照片,在更低的硬件条件下达到或接近其他方法生成的人脸动画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重彩画作画风格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云南重彩画人脸肖像生成 算法。首先从云南重彩画绘画作品中学习云南重彩画人脸绘制特点,引入特征比例对云南重 彩画人脸特征进行描述,发现云南重彩画人脸绘制特点,并归纳总结云南重彩画人脸绘制规 律。然后对输入的人脸照片进行轮廓线提取、特征点标定、特征值及特征比例的计算,将特 征比例与云南重彩画人脸特征比例进行比对,发现变形程度并进行变形。最后,根据主观辨 识后的经验值对五官特征的位置进行调整,再进行风格转换处理。运用该算法生成的云南重 彩画风格的人脸肖像,既与原图相似,又符合云南重彩画人脸绘制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MPEG-4的人脸表情图像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时地生成自然真实的人脸表情,提出了一种基于MPEG-4人脸动画框架的人脸表情图像变形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face alignment工具提取人脸照片中的88个特征点;接着在此基础上,对标准人脸网格进行校准变形,以进一步生成特定人脸的三角网格;然后根据人脸动画参数(FAP)移动相应的面部关键特征点及其附近的关联特征点,并在移动过程中保证在多个FAP的作用下的人脸三角网格拓扑结构不变;最后对发生形变的所有三角网格区域通过仿射变换进行面部纹理填充,生成了由FAP所定义的人脸表情图像。该方法的输入是一张中性人脸照片和一组人脸动画参数,输出是对应的人脸表情图像。为了实现细微表情动作和虚拟说话人的合成,还设计了一种眼神表情动作和口内细节纹理的生成算法。基于5分制(MOS)的主观评测实验表明,利用该人脸图像变形方法生成的表情脸像自然度得分为3.67。虚拟说话人合成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在普通PC机上的平均处理速度为66.67 fps,适用于实时的视频处理和人脸动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模拟素描的笔画和突显肖像素描中五官的部分,提出基于人脸特征和线积分卷积的肖像素描生成方法.首先进行人脸分割,由人脸特征点确定GrabCut算法中每个特征的初始trimap,然后根据分割结果使用线积分卷积算法绘制肖像素描.文中使用了基于分割结果的多分辨率白噪声和方向场,并提出了基于分割结果的自适应性边界提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改善了肖像素描的生成效果.  相似文献   

11.
Haze usually causes severe interference to image visibility. Such degradation on images troubles both human observers and computer vision systems. To seek high-quality images from degraded ones, a large number of image dehaz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like image enhancement, restoration, and fusi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ep learning, CNN-based methods have already dominated the mainstream of image dehazing and gained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benchmark datasets.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existing image dehazing methods, and then conduct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among representative methods, from classic methods to recent advanced approaches. We expect the literature survey and benchmark analysis could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dehazing methods. Moreover, a discussion on possible trends in single image dehazing is put forward to innovate further works.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象工程:1995(续)   总被引:23,自引:1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中国图象工程:1995”一文[1]的补充,我们首先对图象工程与一些相近学科的关系给予了进一步的讨论,其次在1995年出版的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期刊上又先取50多篇有关图象工程的论文根据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最后还结合[1]中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an algorithm that can detect the most unusual part of a digital image in probabilistic setting. The most unusual part of a given shape is defined as a part of the image that has the maximal distance to all non-intersecting shapes with the same form. The method is tested on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and has shown very good results without any predefined model. A version of the method independent of the contrast of the image is considered and is found to be useful for finding the most unusual part (and the most similar part) of the image conditioned on given image.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scan large image databases, as for example medical database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象工程:1995   总被引:36,自引:3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图象工程:1995章毓晋(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1前言图象是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去感知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的实体。图象技术在广义上是各种与图象有关的技术的总称。目前人们主要研究的是数字图象,主要...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图像拼接算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吴洁明 《计算机仿真》2012,29(2):273-276,313
研究图像拼接优化问题,在图像拼接中有精度要求,但由于受到光照、目标移动、视角等影响,图像含有噪声,且容易发生变形,传统Harris特征提取算子不能适应图像变形特性,容易获得很多错误的特征点,导致后继的图像拼接精度低。为了提高图像拼接精度,提出一种改进Harris算子的图像拼接方法。首先对待拼接图像进行平滑和几何校正处理,然后采用改进Harris算子提取图像特征点,最后采用傅立叶变换实现图像配准,平均值法进行图像融合,得到一幅全景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减少了图像拼接耗费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图像精度和拼接的效率,达到了图像无缝拼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首先简单介绍了图像定位和分类系统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几种图像定位和分类系统的实现方式与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图像和分类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可重配置器件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协同工作,实现了便携式图像处理系统。最后给出系统测试平台设计思路,并详细列出新型系统的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17.
材料腐蚀图像内容检索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钢  张小川  成卫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36):217-219,226
文章主要介绍了图像数据特征的表述、图像内容的检索方法,并对材料腐蚀特征中的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便于材料腐蚀特征的提取,图像内容的匹配,从而实现材料图像内容的检索,为图像数据库的储存、检索、处理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器视觉和图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与机器视觉和图像技术相关的一些名词给出了简洁概括的定义,对机器视觉中主要涉及的图像技术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一些图像技术应用的实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本是计算机视觉的许多应用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大量复杂图像文本的应用,使图像文本分析技术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图像文本分析技术和通常的文档图像分析技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图像文本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图像文本分析技术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文档图像分析的更加丰富的内容。我们将图像文本分析技术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图像文本定位、图像文本的预处理和图像文本的识别进行讨论。最后,本文也对图像文本分析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个多幅无序图像的自动匹配和识别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多幅无序图像进行自动匹配和识别,并对具有重叠的图像进行自动拼接。系统首先对输入的每一幅图像进行MOPS特征检测,然后通过k-d树的最近邻搜索完成不同图像特征之间的快速匹配。其次基于图像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用RANSAC算法建立任意两幅图像之间的匹配模型,并用概率算法进行鲁棒校验。通过构建与图像匹配关系对应的无向连通图结构,实现多幅无序图像的自动识别。最后使用递归算法对无向连通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并用多频带融合算法消除拼接痕迹,合成相应的全景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自动对多幅无序图像进行自动匹配与识别,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