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证型分布。方法:对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5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术后咽痛患者164例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医症状、舌象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咽痛的中医内在规律。结果:164例患者中,阴虚火旺证53例,占32.3%;气滞血瘀证48例,占29.3%;痰结咽喉证39例,占23.8%;气虚津亏证24例,占14.6%。按患者咽痛严重程度分:轻度(4~7分)93例(56.7%),中度(8~11分)47例(28.7%),重度(12~15分)24例(14.6%)。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后咽痛中医辨证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本虚以阴虚火旺、气虚津亏为主,而标实则以血瘀、痰结多见。轻度以阴虚为主,中度多分别兼夹痰热证和血瘀证,重度多见痰瘀互结,痰瘀化热伤气伤津,兼见气虚津亏。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证候分布:阳虚血瘀证32例(15.8%)、气虚血瘀证28例(13.9%)、气滞血瘀证28例(13.9%)、痰瘀交阻证24例(11.9%)。兼证中:血瘀证及其兼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合计占88例(43.6%)、阳虚及其各兼证组(阳虚寒凝证+阳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合计占62例(30.8%)>气虚及其兼证组(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证)合计50例(24.8%)。[结论]血瘀阳虚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体检人群脂肪肝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证型与年龄、性别、肥胖、生活习性、相关疾病、生化指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占总数的66.6%,痰浊壅阻证(34.1%)和肝郁脾虚证(27.7%)在5个证型中占主导地位,男性患者痰浊壅阻证所占比例最大(36.2%),而女性患者则以肝郁脾虚(39.4%)及肝肾不足证(27.3%)多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饮酒人群中。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以肝肾不足证最多见,伴有高脂血症或胆囊改变者以痰浊壅阻证及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结论:痰浊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不同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及伴随疾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肺止咳胶囊治疗咳嗽肺热证的疗效。方法:将221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13例,分别给予清肺止咳胶囊及神奇枇杷止咳胶囊各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9.1%、88.0%,与对照组比较(34.5%与81.5%),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而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急性发作期辨证为痰热壅肺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53.7%、90.7%,与对照组比较(36.3%与85.0%),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在改善咳嗽、咳痰与痰色质方面清肺止咳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与血中胃泌素(GAS)、D-二聚体(D-D)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并与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比较,为中医辨治ACO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条件的ACO和单纯COPD患者各50例,比较ACO组和COPD组之间血中GAS、D-D、前白蛋白(PA)及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PBL)的区别,并观察ACO组不同中医证型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在实验室指标方面:ACO组血中GAS、PBL水平高于单纯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水平有高于单纯COPD组趋势,D-D水平有低于单纯COPD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中医证型分布方面:ACO组患者中,痰浊蕴肺型17例(占34.0%),痰热郁肺型20例(占40.0%),肺肾亏虚型13例(占26.0%);COPD组患者中,痰浊蕴肺型18例(占36.0%),痰热郁肺型18例(占36.0%),肺肾亏虚型14例(占2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中医证型各项指标的差异方面:ACO组不同中医证型间GAS表达水平不同,其中痰浊蕴肺型最高,痰热郁肺型次之,肺肾亏虚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PA表达水平也不同,痰热郁肺型低于痰浊蕴肺型及肺肾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BL方面,肺肾亏虚型略高于其他2型,在反映机体纤溶水平的D-D方面,痰热郁肺型略高于其他2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S在ACO患者和单纯COPD患者之间,以及GAS与PA在ACO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表达水平不同,且PA与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相关,GAS、PA可能是ACO中医证候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8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侯分布回顾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及证侯要素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8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中医证型和心衰证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中医证型分布大致为痰瘀互阻417例(49.7%),气虚血瘀190例(22.65%),气阴两亏121例(14.42%);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为血瘀者613例(73.06%),痰浊者437例(52.09%),气虚者358例(42.67%),阴虚者144例(17.16%),水湿者13例(1.55%),阳虚者6例(0.72%)。结论心衰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阳虚,甚或阴虚为主,标实主要是瘀血、水饮、痰浊,最终可致气虚与阴虚、阳虚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特征与其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规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其中104例进行随访,同时对纳入病例进行了介入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的中医证候的观察,将其介入时的冠脉特征与后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①介入术前冠心病中医证候中以血瘀证165例(87.2%)、气虚证145例(76.5%)及痰浊证90例(47.5%)最为常见.介入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冠心病中医证候中仍以血瘀证、气虚证及痰浊证最为常见.②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病变为最多见,其中又以阳虚、痰浊、血瘀及气虚等证型病变支数为最多:阳虚(平均2.32支)>痰浊(平均2.16支)>血瘀(平均2.15支)>气虚(平均1.96支);气虚、血瘀、痰浊及阳虚等证型的冠脉狭窄程度较重.在冠脉Gensini评分上,标实证型中以痰浊证及血瘀证为最高,本虚证中则以阳虚证为最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介入特征与其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方法:分别按照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类对341例急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341例患者眩晕的证候特点。结果:梅尼埃病的眩晕症主要以肝肾阴虚型为主,占51.11%;高血压病出现的眩晕主要以风阳上扰(58%);脑动脉粥样化中眩晕主要以气血亏虚(43%)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眩晕主要以肝肾阴虚型(40.63%)为主;341例急性眩晕患者中风阳上扰型眩晕占22.58%(77/341),气血亏虚型眩晕占31.09%(106/341),肝肾阴虚型眩晕占28.15%(96/341),痰浊上蒙型眩晕;18.18%(62/341);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眩晕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眩晕患者的病因不同,其证候分布也不相同,临床治疗眩晕时应正确把握主要病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调查并记录1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证候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发现中医证候、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分布:实证从多到少依次为瘀证、痰证、寒证、热证,其中瘀证出现的频率达到90.5%,明显高于其他实证;虚证从多到少依次为心气虚证、心气竭证、心阴虚证、心气脱证、心肾两虚证及心血虚证,其中心气不足(包括心气虚证、心气竭证、心气脱证)出现的频率达75.6%,高于其他虚证.急性心肌梗死(AMI)实证方面的瘀证和寒证出现的频率及虚证方面的心气虚证和心气竭证出现的频率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P<0.01).中医证型分布:AMI心血瘀阻型所占比例高于UA(P<0.05),而UA痰浊壅塞型所占比例高于AMI(P<0.05),气阴两虚型在两者所占比例以UA显著(P<0.01).[结论]气虚证和血瘀证是本病的主要虚实证候, 虚实夹杂、证候演变是本病证候的显著特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证候有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辨证分为9种证型,其中痰热蕴肺证占40.77%,气虚血瘀、痰浊壅肺证占22.33%,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占15.53%,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占9.71%;证候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其中痰热蕴肺证所占比例最大(46.6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壅肺(27.18%),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16.50%),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7.77%);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结论]将聚类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科学地进行中医疗效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卢建荣  田卓民 《中医学报》2016,(11):1796-1798
目的:探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谵妄各亚型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87例ICU谵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行亚型分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及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结果:谵妄发生率为20.14%,活动减少型、活动增多型及混合型分别占49.4%、18.4%和32.2%。谵妄中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病性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虚证较少;实证以痰、热、瘀多见,虚证多为气虚、阴虚;实证及虚实夹杂证患者的APECHEII评分较虚证者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谵妄发生率高,多表现为活动减少型,痰、热、瘀、虚是其主要病机,中医辨证与APACHEII评分相结合可以初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2008年1-12月住院并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2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合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类型.结果 各证型中以气滞血淤型,痰浊阻滞型及心阳不振型多见,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滞血淤型(36.4%),痰浊阻滞型(26.3%),心阳不振型(18.5%),心脾两虚型(13.5 %),肝肾阴虚型(15.6%).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以血淤,痰浊及心阳不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A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AL初治患者按中医证侯诊断标准分为:热毒炽盛型(47例)、痰热瘀结型(25例)、气阴两虚型(22例)、气血两虚型(12例)4型,检测并比较各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并观察化疗后4型完全缓解(CR)率。结果:(1)热毒炽盛型、痰热瘀结型ET含量明显高于气血两虚型、气阴两虚型(P<0.05),其趋势为热毒炽盛型或痰热瘀结型>气血两虚型或气阴两虚型。(2)化疗后CR率气血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明显高于热毒炽盛型、痰热瘀结型(P<0.05),气血两虚型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其趋势为气血两虚型(91.66%)>气阴两虚型(81.82%)>热毒炽盛型(42.55%)或痰热瘀结型(48.00%)。结论:血浆ET可作为中医证候诊断及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判定和估计预后的客观化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念源  李玉叶  刘玉鑫 《广西医学》2022,(16):1890-1893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5例老年AECOPD患者,采用自制的老年AECOPD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AECOPD常见的40个证候进行证素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专家意见(临床判定)明确辨证证型名称。对聚类分析结果和临床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40个常见证候提取出10个公因子。由10个公因子确定的病位证素包括肺、肾、脾,病性证素包括痰、气虚、湿、阴虚、阳虚、热、水、寒、血瘀、气滞、饮。临床判定结果显示,肺脾气虚、痰瘀蕴肺证占比28.78%,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占比26.34%,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占比20.98%,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占比16.10%,其余证候占比均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脾气虚、痰瘀蕴肺证占32.99%,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占28.87%,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占25.26%,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占12.89%。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老年AECOPD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判定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肾、脾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其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中频数分析与交叉表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68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的证素及证候分型。【结果】268例病例提取的12个证素中,病性证素以痰频率最高(25.7%),其次为气虚(24.0%)、热(22.2%)、瘀(15.8%)、阴虚(11.3%)等;病位证素以肺频率最高(53.0%),其次为脾(31.0%)、肾(15.0%)等。组合形式以四证素组合(17.2%)及五证素组合(47.8%)相对较多。268例病例中,原临床辨证分型有23种,其中气阴两虚、痰热瘀阻(24.3%),气阴两虚、痰热阻肺(11.9%),气虚痰热瘀阻(10.8%),肺脾肾虚、痰热瘀阻(9.7%),肺脾两虚、痰热壅肺(8.6%)等5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30例(占11.2%),单纯虚证共2例(占0.7%),虚实夹杂所占比例最大,共236例(占88.1%)。【结论】支气管扩张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本,以痰、热、瘀等病理因素为标,其间常相互夹杂,相互为因,使病机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肺脾气虚、痰热瘀肺","气阴两虚、痰热瘀肺"4种证型为COPD急性加重期主要证型,分别占34.3%、15.2%、26.3%、24.2%.是否合并肺心病、右心衰在4种证型间的分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其分布规律体现了"气虚痰瘀"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试验组44例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40例仅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80例脑梗塞患者男 58例 ,女 2 2例 ,根据证型分为A组 (络脉空虚 ,风邪入中型 ) 32例 ,B组 (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型 ) 38例 ,C组 (痰热腑实 ,风痰上扰型 ) 10例 ,均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 ,观察对各证型的疗效。结果 :A组 (络脉空虚 ,风邪入中型 )显效有效率为 93.75% ,B组 (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型 )显效有效率为 94 .74 % ,C组 (痰热腑实 ,风痰上扰型 )显效有效率为 90 .0 % ,说明刺五加注射液对上述各组证型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对各种证型的脑梗塞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总有效率达 93.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病机特点,以期指导AMI的治疗。【方法】采用病例调查表的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MI住院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中医证候情况等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39例AMI患者证素分布以实证为主。实证以血瘀(83.2%)、热毒(59.9%)、痰阻(43.1%)为多,气滞(6.2%)、寒凝(1.8%)较少;虚证以气虚(24.2%)、阴虚(15.9%)为多,阳虚(4.1%)较少。证型分布中,实证最多(73.75%),虚实夹杂证次之(20.35%),纯虚证最少(5.90%);实证中以热毒血瘀证最多(37.46%),热毒血瘀、热毒血瘀痰阻、血瘀痰阻3证共占63.71%。【结论】AMI证候特点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热毒、血瘀、痰阻为主要实证证素,气虚、阴虚为主要虚证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