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并比较54例早期乳腺癌症患者进行认知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实施认知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应对方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积极应对增加,消极应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认知护理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家庭访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家庭访视,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心理状况,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访视可明显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有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意外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64例突发意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个月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和家属辅助心理疏导在内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因子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突发意外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功能状态,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情绪障碍状况及情绪障碍对手术的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将5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研究组病例进行细致、个案的心理护理干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及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前后护理,同时,观察干预前后研究组空腹血糖、血甘油三脂、血压及总胆固醇并进行相应比较.50例患者均于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8周进行心理状况评估观察两组焦虑抑郁分值及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部分血液成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定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动静脉内瘘患者不仅要关注躯体疾病情况,更应关注心理情绪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并消除患者情绪障碍的负面影响,增加内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对择期手术患者加强人文关怀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的情况.方法 将112例首次外科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6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对照组(56例)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入院时用焦虑自评量置(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情绪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人文关怀后,术前1天及出院前1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焦虑值和抑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可有效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并能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面部烧伤的青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伤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前2组患者之间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2组患者之间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5例糖尿病合并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分别收集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指数及空腹血糖水平,行2组资料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指数及空腹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情感障碍患者空腹血糖的下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因子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护理可改善肝硬化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自尊等心理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患者治疗方式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CL-90得分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等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对血糖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对每例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糖代谢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HbA1 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干预前后糖代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葛燕燕 《全科护理》2012,10(11):963-96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糖代谢及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认知、心理、行为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定病人情绪,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HAMD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并有效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寻找适合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对策.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经诊断为尿毒症患者82例,按随机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计划及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切实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惊恐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4周心理干预后HAMA评分(7.83±3.12)分,对照组(11.42±4.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评分(19.45±3.92)分,对照组(18.67±4.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以及人际关系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认知及应对方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患者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痛分娩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全程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产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2组患者入院时、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相关指标,对2组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后态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干预后惠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实施无痛分娩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应对能力.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系统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整体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经由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广泛参与、投票表决所制定的健康路径方案,对比两组出入院时糖尿病相关知识测验得分、焦虑抑郁状况及出院时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出院时糖尿病基本认知、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检测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升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2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况、认知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与护理前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饮食结构、运动方式、并发症、注意事项、用药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规律进餐、适当运动、按时服药、检测血糖、定期复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应用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95例糖尿病合并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分别收集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指数及空腹血糖水平,行2组资料组间比较。结果 干预组焦虑、抑郁指数厦空腹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情感障碍患者空腹血糖的下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7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措施.比较2组SAS、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