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年间小儿胆石症25例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6例;年龄5个月~17岁(平均年龄9.5岁)。胆囊结石13例,胆总管结石9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合并急、慢性胆囊炎17例,其中胆囊积液、积脓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除3例(胆囊结石1例和肝内胆管结石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拒绝手术外,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胆囊切除10例,胆囊切开取石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7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肝管切开及肝左外叶切除1例。结果本组22例手术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17例(77.3%)随访1-10年,生长发育良好,仅1例偶有上腹部疼痛。B超检查未发现有残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者。结论小儿胆石症缺乏典型症状,对有腹痛和(或)黄疸者首选B超检查,结合腹部X线平片可提高诊断率;诊断确定应行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较好术式,胆总管切开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2.
小儿胆石症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讨论小儿胆石症的腹腔镜治疗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8月-2001年8月间收治的59例小儿胆石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中55例行腹腔镜手术,54例腹腔镜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1例病人出现医源性腹膜后血肿,无胆道损伤,胆漏及死亡病例发生,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现异常。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B超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提高有关;②LC在小儿病人中应用是安全的,可以成为小儿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胆石症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胆石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收治的小儿胆石症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结石36例,胆总管结石5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初诊16例误诊,误诊率38.1%。36例行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肝管切开及肝左外叶切除1例。29例(69%)随访1~6年,生长发育良好。1例胆总管结石复发,二次手术治愈,2例患儿保守治疗出院后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结论小儿胆石症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易误诊,首选腹部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检查,诊断明确后应行胆囊切除术和有选择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小儿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总结小儿胆石症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16例小儿胆石症,年龄在2—14岁,结石分布在肝内胆管(4/16)、肝外胆管(3/16)、胆总管(12/16)、胆囊(2/16)。胆囊切除10例,胆总管探查11例,3例胆总管结石而胆囊无明显炎症者仅作胆总管探查、取石,而保胆囊。结果:15例手术患儿无手术死亡,13例随访生长发育正常,最长10年,1例结石复发。结论:小儿胆石症手术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对无明显炎症的胆囊,可予保留。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1985年以来收治的26例残胃癌病例资料。结果示本组病例中I期3例、II期10例、III期7例、IV期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46.2%),姑息性切除8例(30.8%),因肿瘤广泛转移仅作探查术和未行手术者6例。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11/12),50.0%(6/12),33.3%(4/12)。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5/8),0,0。提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和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预防残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结节钙化的发生率(42.5%)明显高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6.7%)(P0.05);甲状腺单个结节癌变发生率(20.8%)显著高于一侧多个结节者(4.66%)(P0.01)。仅4例术前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常规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一侧全切4例,一侧全切一侧次全切除27例,双侧次全切1例,双侧全切8例。40例患者中行一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1例。术后未发生明显声嘶,3例术后出现抽搐或手足麻木。孤立性结节的癌变率显著高于多发性结节(P0.05)。结论对单侧孤立结节或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应高度警惕结节恶变可能,需积极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必须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需按甲状腺癌的处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0.3。术前超声,CT,MRI,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者占95.00%(57个)。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联合应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术中超声是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病因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 例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结果 7 例中2 例为多发性髂动脉瘤,1 例为髂外动脉瘤,4 例为四肢动脉瘤。6 例患者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 例行右髂内动脉瘤单纯切除术。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可结合CT、多普勒超声等明确诊断,并需注意多发性动脉瘤的可能,直径超过3 cm 的髂动脉瘤应手术治疗。为保证盆腔脏器血供,尽量重建髂内动脉血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小儿胆石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artrik等[1]报道1970年至1979年间小儿胆石症占总胆石症患病人数的比例为3.4/10 000,而1980年至1988年间则上升至6.7/10 000.国内上世纪90年代报道儿童胆石症的发病率为0.53% ~ 1.16%[2].小儿胆石症的发病年龄一般在4~5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7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主要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57例)、上腹部隐痛(10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为首发临床表现。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6.8%,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阳性率为100.0%,磁共振胰胆管显像(MRCP)为83.3%,B超为85.9%,CT为72.3%。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2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Whipple 术及局部切除术术后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3.9%和44.4%;5年生存率分别为31.7%和33.3%。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ERCP,M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腹内疝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 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13.
胃扭转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扭转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7例(56.7%),手术中确诊13例(43.3%)。诊断为纵轴型21例(70.0%),横轴型8例(26.7%),混合轴型1例(3.3%)。3例行内镜下复位,27例接受手术治疗。30例均康复出院,全组病例均随访5年,内镜下复位后复发1例,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胃扭转主要由胃周支持韧带松弛引起,发病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或手术探查,治疗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多位于胃部,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手术前81.3%(26/32)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因复发而2次手术者10例,3次及以上手术者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死亡8 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容易误诊,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的病例亦可反复手术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2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资料.诊断手段包括钡餐、胃镜、B超和CT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大部分辅以化疗.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和腹部肿块多见,手术切除率为90.5%.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综合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0 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 年间收治的120 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症的临床表现,血糖均<2.75mmol/L;75 例空腹血清胰岛素>25μU/mL,平均(65 ±6.0)μU/mL。术前B 超检查60 例,2 例发现肿瘤;CT 检查50 例,10 例发现肿瘤;术中B 超检查18 例,16 例与术中探查相符,1 例发现了未能扪及的肿瘤。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4例,胰岛细胞增生症4例。行单纯肿瘤摘除70 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胰体尾脾切除44 例,单纯胰体尾切除4 例,活检2 例。112 例良性胰岛素瘤术后111 例低血糖症状立即消失,1 例术后仍有低血糖症状发作,通过再次手术时发现钩突部肿瘤,切除后治愈。继发胰瘘20 例,均为肿瘤摘除者,其中14 例经引流自愈,5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 例因腹腔感染死亡。结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 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对良性者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CPMHP)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CPMH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中有嗜酒史16例,胆囊结石史12例,病因不明1例。诊断采用实验室检查,CT或螺旋CT检查,PTC或ERCP检查;术前诊断为CPMHP21例、胰头癌8例;经术中穿刺活检均诊断为CPMHP。29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6例,胆总管探查术12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5.9%,无手术死亡。29例平均随访5年,1例未行胰头切除者5年后发现胰头癌,1例术后7年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结论该病与胰头癌鉴别较困难,结合临床特点、CT和ERCP检查对鉴别有一定帮助,术中对肿块进行活检有较高的鉴别价值。由于该病可发生癌变,提倡以手术切除胰头肿块为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 超及CT 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8%(66/76),84.3%(16/19),28.2%(24/85),39.6% (21/53)。全组85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61例,肿瘤肠管节段切除术(SR) 8例,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并十二指肠肿瘤切除2例,短路手术14 例。患者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58.3%,31.9%。PD和SR术后的 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67.7%,41.6%和100.0%,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PD和S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淋巴转移和肿瘤局部浸润深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内镜检查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诊断率;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3岁。术前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14例(40.0%),术中确诊21例(60.0%)。Ⅰ型9例,Ⅱ型18例,Ⅲ型7例和Ⅳ型1例。13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9例,另4例(30%)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7例,胆囊部分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和经瘘管胆总管T管置入2例。开放手术的26例中,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7例行胆囊部分切除,其中15例胆总管内置入T管引流,2例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4.2%),包括胆瘘3例,切口和肺部感染各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死亡。33例获随访1~5年,情况良好。结论重视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术中辨认,尤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时更应警惕,及时中转可减少甚至避免胆管损伤。术中胆道造影有助于了解病理改变,胆囊部分切除可以降低胆管损伤的风险,术后胆总管内应常规置入T管。如遇胆管壁毁损严重,适宜行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