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乌药叶[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凝胶色谱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乌药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香樟内酯(Ⅰ),乌药内酯(Ⅱ),pseudoneolinderane(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Ⅴ),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Ⅵ),槲皮素-3-O-β-D-木糖苷(Ⅶ),quercetin-3-O-(2″-O-β-D-glucopyranosyl)-α-L-arabinofuranoside(Ⅷ),quercetin-3-O-(2″-O-β-D-glucopyranosyl)-β-D-xylopyranoside(Ⅸ),丁香苷(Ⅹ),acantrifoside E(Ⅺ),2,6-dimethoxy-4-hydr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Ⅻ)。结论 化合物III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Ⅻ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丽红  原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37-1339
目的:对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山柰酚(2),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5),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 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石油醚和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菜油甾醇(2)、环桉烯醇(3)、齐墩果酸(4)、熊果酸(5)、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山柰酚(8)、槲皮素(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槐糖苷(11)、槲皮素-3-O-β-D-槐糖苷(12)、槲皮素7-O-β-龙胆二糖苷(13)、银椴苷(14)、芹菜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5)。结论 其中化合物2,4,5,6,7,12,13,14,15等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月季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核桃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核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核桃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Ⅶ)。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过山蕨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宁  李铣  冯志国  杨世林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4):1049-1051
 目的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过山蕨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山柰酚(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2,3,4,5,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Sieb. et Zucc.)Miq]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胡萝卜苷(Ⅱ),伞形花内酯(Ⅲ),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芹菜素-6-C-葡萄糖基-8-C-木糖苷(Ⅶ),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HPLC技术对乌骨藤总苷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骨藤总苷H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acissoside A(1、tenacissoside B(2、tenacissoside C(3、tenacissoside D(4、marsdenoside K(5、11-α-O-乙酰基-12-β-O-惕各酰基tenacigenin B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6。结论 化合物6是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乌饭树叶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7- O-<>β- D- 葡萄糖苷 (1) ,欧槲寄生苷乙 (2) ,柯伊利素 -7- O-(6'- O- 对羟基肉桂酰 )-<>β- D- 葡萄糖苷 (3)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4) ,异鼠李素 -3- O-<>β- D- 葡萄糖苷 ( 5 ) ,槲皮素 -3- O-α-L- 鼠李糖苷 ( 6 ) ,槲皮素 -3- O- α-L- 阿拉伯糖苷 ( 7 ) ,牡荆素 (8) ,槲皮素 -3- O-<>β- D- 半乳糖苷 (9) ,荭草素 (10) ,异荭草素 (11)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苷 (12) 。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2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ToyopearlHW-44、SephadexLH-20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委陵菜的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Ⅰ),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Ⅱ),山柰酚-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ide,Ⅲ),山柰酚-3-O-β-D-(6-O-cis-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O-ci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Ⅳ),山柰酚-3-O-β-D-(6-O-trans-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Ⅴ),4′,5,7-三甲氧基-黄酮醇(Ⅵ),布卢姆醇A(blumenol A,Ⅶ),dihydrosyringenin(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委陵菜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南苜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南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反复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南苜蓿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4)、木犀草素(5)、异芒柄花素(6)、异甘草素(7)、刺囊酸-3-O-[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苷](8)、香豆雌酚(9)、腺嘌呤(10)、黄嘌呤(11)、正三十九烷醇(12)、胡萝卜苷(13)、β-谷甾醇(14)。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3、4、6、8、10、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三七茎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茎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水煎煮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提纯,通过理化性质及IR,UV,MS,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kaempferol,Ⅰ)、槲皮素(quercetin,Ⅱ)、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 7-O-α-L-rhamnoside,Ⅲ)、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kaempferol 3-O-β-D-galactoside,Ⅳ)、山柰酚-3-O-β-D-半乳糖(2→1)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2″-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Ⅴ]、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葡萄糖苷[quercetin3-O-(2″-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Ⅵ]。结论除山柰酚(kaempferol,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之外,其余4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Ⅲ与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田基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田基黄(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田基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巴西红厚壳素(Ⅰ),槲皮素(Ⅱ),山柰酚(Ⅲ),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苷(Ⅴ),异槲皮苷(Ⅵ),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Ⅶ),田基黄双酮(Ⅷ),3,8″-biapigenin(Ⅸ),白桦酸(Ⅹ),豆甾醇(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Ⅻ)。结论化合物Ⅶ,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甘青乌头乙醇总提取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后的剩余水溶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30%,60%,95%乙醇洗脱,合并回收溶剂分别得到各洗脱部分。从30%,60%乙醇洗脱部分共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丁香苷(1),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2),阿魏酸4-O-β-D-阿洛糖苷(3),阿魏酸4-O-β-D-葡萄糖苷(4),芥子酸4-O-β-D-葡萄糖苷(5),4-羟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9),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3)-(4-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3)-(4-O-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1),红景天苷(12),2-(3,4-二羟基苯基)乙醇 1-O-β-D-葡萄糖苷(13),(7S,8R)-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14),citrusin B (15),异叶乌头碱(16),tanaconitine(17),山栀苷甲酯(18)和淫羊藿次苷B1(19)。除化合物 4,13,1617 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槐果皮中两个山柰酚三糖苷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槐果皮中的黄酮醇三糖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 ,尤其是 2DNMR实验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2个黄酮醇三糖苷成分 ,山柰酚3-O-β-D-槐糖苷-7-O-α-L-鼠李糖苷 ,山柰酚-3-O-(2″-O-β-D-葡萄糖基 )-β-D-芸香糖苷。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滇重楼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根茎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葡萄糖苷(1)、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葡萄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乙基-α-D-呋喃果糖苷(4)、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5)、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滇重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滇重楼的根茎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3,5和6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和6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园  瞿慧  姚毅  刘志辉  方祝元 《中草药》2013,44(24):3435-3439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奥卡宁-4′-O-β-D-(3″,4″-二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金丝桃苷(9)、芦丁(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槲皮素(13)、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4)、咖啡酸(15)、没食子酸(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41518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南刘寄奴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山柰酚(2)、半齿泽兰素(3)、木犀草素(4)、芹菜素(5)、槲皮素(6)、大波斯菊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 (10)、广寄生苷(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和1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鲜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α-L-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苷(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α-D-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毛冬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锋  朱明晓  谢宁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0):732-736
 目的研究江西产毛冬青根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反复的硅胶、反相硅胶以及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得14个化合物,并鉴定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3β,19α,24-三羟基取代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O-β-D-xylopyranosylspathod-icacid28-β-D-glucopyranosylester,1),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mono-β-D-glucoside,2),广玉兰赖宁苷C(magnoleninC,3),丁香脂素-4,4′-O-β-D-双葡萄苷(liriodendrin,4)、ilexsaponin A1(5)、ilexsaponin B1(6)、ilexsaponinB2(7)、ilexosideA(8)、ilexoside O(9)、ilexgenin A(10)、ilexgenin B 3-O-β-D-xylopyranoside(11)、肌醇(myoinosit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