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为贵重常用中药。生品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胸腹刺痛,崩漏,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熟品能补血和血。用于失血,贫血。  相似文献   

2.
正三七粉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1次,连续5日为1疗程。本方具有活血化淤、散结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扭挫伤导致的局部钝痛、刺痛、青紫淤血、活动受限等。重庆铜梁李明杰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三七,又称田七、金不换等,其性温,味甘微苦,主要有散淤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三七为伤科、血证之要药,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  相似文献   

3.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干燥根,因其珍贵又称金不换。性味甘温、微苦、人肝、胃经。含三七皂武甲(C30OH52O10)、三七皂甙乙(C23H38O10)和黄酮式。药理作用为止血、祛瘀、消肿止痛。药理实验证明三七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本品能加速血液凝固,因而止血迅速,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三七确为血证之要药,适用于各种血证,具有止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优点。《本草新编》推为“止血之神药”。本人临床常用三七治疗各种血证确有奇妙快速之效。现将临床常用的血证治疗经验介绍于…  相似文献   

4.
三七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七为五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又名参三七,田七。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过去多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三七还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  相似文献   

5.
黄国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86-3486
三七胶囊,内含100%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兴奋中枢神经,扩张冠状动脉,生血活血之功效。主治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病症。三七化学成分复杂,但主要成分皂甙,其中人参皂甙Rg1含量最高,为5.7%。文献报道采用双波长溥层扫描法测定三七胶囊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三七隶属有参属植物,又名参三七、田七等,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归胃、肝经,具有定痛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三七粉则是取三七的根茎,洗净待干燥后碾磨成粉,既可冲泡生服亦可炖煮熟服~([1])。自《本草纲目》记载以来,三七一直被应用于治疗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三七粉更是被广泛推崇,由口服三七粉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被更多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口服三七粉不良反应的现状和应对措施等研究开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清荣  稅丕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04-3705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苦、微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三七是中医传统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要药。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及三七氨酸,其中三七总皂苷(PNS)在块根中的含量可达到12%。近年三七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在抗肿瘤和治疗肝肾方面的疾病,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三七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元日 《中国药业》2012,21(4):86-87
三七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还能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该文综述了三七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并对三七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三七的传说     
<正>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肺、大肠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主治各种出血症,跌打瘀肿,胸痹绞痛,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疮痈肿痛。说起三七,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个叫张小二的人,患了一种出血症,危在旦夕。母亲急忙请来了一个姓田的郎中医治,服药后果然好了。临走时,郎中将这种药的种子送给张小二,叫他种在花园里,长大后可治出血症。一年过去了,草药长得枝繁叶茂。这时,知府大人的女儿也得了出血症,张小二为了钱财,就把刚长了一年的草药根茎挖出来,送去给小姐治病,结果血没有止住,小姐却一命呜呼了。知府大人大怒,严刑拷打,  相似文献   

10.
三七叶总皂甙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富国 《医药导报》1992,11(5):42-43
三七别名田七,人参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on)的干燥根。本品味甘微苦,性温。生品能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熟品能补血活血,为常用名贵中药之一。近十余年来。三七的有效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取得突破。发现三七根、茎、叶与主根有类似的药理作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从三七叶中分离得到一组  相似文献   

11.
药材三七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32-2932
三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始载于《本草纲目》,又名山漆、田山七、金不换,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呕血、咳血、胸腹刺痛、崩漏、跌扑肿痛、外伤出血等症。因其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独特功效,被誉为"国药明珠"。  相似文献   

12.
定风止痛胶囊是一种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药,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该标准未对其中任何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本文采用HPLC法对该制剂的成分之一三七中的三七皂苷R1进行含量测定.该法简单可行,回收率、重复性和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为我国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滋补强壮,止血化瘀,消肿定痛等功能,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止血定痛等症。我所化学室三七组从三七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组份,经鉴定为以含人参二醇型皂甙为主的总皂甙,三七叶总皂甙具有明显的镇静及镇痛消炎作用,本文报道其三七叶总皂甙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人言其叶三右四,故名三七……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论其功用,《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简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白、痈肿、虎咬蛇伤诸病。现代《中药学》列为活血药,中医作为化瘀止血、消肿定痛药,用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吐血咯血,胸腹刺痛等证,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熟品能养血活血,用于失血贫血。  相似文献   

15.
潘雅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40-1841
三七,别名参三七、滇七、田七、金不换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温,肝、胃、心、小肠经。《本草纲目》载三七能"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打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亦称"田三七"、"山漆"、"田漆",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始载于<本草纲目>,以根、茎入药,其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肾、胃经,具有止血化淤、消肿定痛之功,被誉为血症良药、伤科要药.三七已被国家列为贵重药材,<中国医药大辞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文献书籍中都对三七作了充分的肯定性的记载,有"金不换"、"南国神草"等美誉.由于三七的有效活性物质高于大多数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学家称为"参中之王".  相似文献   

17.
《上海医药》2012,(18):32-32
中药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味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功能:止血;散血;定痛。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疮痈肿痛。中药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三七总皂苷、三七素、三七多糖类、黄酮苷、挥发油、氧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等。清朝药学著作《本革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相似文献   

18.
虎力散胶囊致不良反应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致珍 《贵州医药》2006,30(7):648-648
虎力散胶囊含有制草乌、白云参、三七、断节参四种成份,具有驱风除湿、舒筋活络、行瘀、消肿定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三七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别名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甘、微苦、温,归肝胃、大肠经。功用主治: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打瘀血、创伤出血、瘀肿疼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三七以颗粒大、坚实、滑身、无枝者为优,三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3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三七以个大,根部粗壮,颗粒大而圆(俗称猴头、狮子头),表面灰褐带绿,不裂隙(俗称铜皮铁骨),味苦回甘浓厚的春七为佳..此外,由于生产的原因,造成主根上细下粗,悬殊大,习称“疙瘩七”。主根上下粗细均匀,俗称“萝卜七”,2者均为质次。现就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三七为五加科草植物三七[P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以夏秋采收,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的“春七”为佳。本品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之功。用于人体各种出血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俗有“金不换”之称。三七能行瘀血而敛新血,一切瘀血皆破、一切新血皆止。每遇血证,遗之悉愈。颇有效验,屡试不爽。有止血之功、无虚劳之虞,功效独特,深得古今医家之青睐.谓理血之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