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氧树脂的共混增韧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氧树脂是一热固性树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的韧性较差,针对这一不足,详细介绍近几年来有关环氧树脂共混增韧改性的一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通用树脂,但其脆性大、热稳定性差、加工性能不佳等,需要进行改性。通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对PVC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可得到高性能的PVC复合材料。共混改性为PVC增韧改性的最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共混体系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热塑性弹性体...  相似文献   

3.
硬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EM、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对聚氯乙烯(PVC/ACR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对ACR增韧硬质PVC的机理作了探讨,当PVC中含有8phr以上完善核壳结构的ACR时,在共混体系能形成网络结构,这一结构在受冲击时产生多重银纹,并实现银纹的纯化,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中占主导地位,同时,ACR诱发PVC产生剪切形变也是提高其增韧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填充增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及增韧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表面处理的CaCO3填充聚丙烯(均聚物PP),PP/CaCO3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得到增加,克服了通常填料填充聚合物降低韧性的缺点.用J积分研究其断裂韧性给出:裂纹扩展阻力dJ/d(△a)低是聚丙烯缺口脆性的主要原因,随着填料体积分数Vf的增加PP/CaCO3的Jc出现一极大值,但其裂纹扩展阻力却不断增大;用裂纹引发点后的Jc=Jc+[dJ/d(△a)]·△a=Je(J积分弹性分量)+Jp(J积分塑性分量)可全面表征韧性聚合物材料的断裂韧性;PP/CaCO3的Jp明显增加,是裂纹扩展阻力和Jt增加的原因.SEM分析结出,CaCO3填料在裂尖损伤区内引起强烈的空洞化损伤,并增强了裂尖钝化破坏过程,这些细观损伤机制的变化,导致能量耗散增加,可用滞后分量Jh定量表征.由此给出聚合物材料被增韧的J积分判据为:复合材料的Jh>基体的Jhm.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塑料之一。为了克服聚丙烯脆性大的弱点,人们发展了多种方法来增韧聚丙烯,其中聚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是常用的改性聚丙烯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较为普遍接受的增韧理论,并对近年来国内外聚烯烃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增韧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中心的有关橡胶增韧机理的理论,并且总结了界面,性能、粒子尺寸、粒 距及缠结密度等因素对橡胶/高分子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作者所在课题小组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增韧增强聚丙烯(PP)共混体系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研究进展及增韧增强机理。该成果将为提高通用型塑料PP的综合力学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及机理,从而实现通用塑料高性能化和工程塑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丁腈橡胶(NBR) 对聚甲醛(POM) 树脂的增韧机理,并比较了POM/NBR 体系和POM/ 热塑性聚氨酯(TPU) 体系的异同.结果表明,高丙烯腈(AN) 含量的NBR 有着和TPU 相近的溶度积参数,且其分子上的氰(CN) 基或双键对POM 分解时产生的甲醛及大分子自由基的捕捉作用,有利于改善NBR 和POM 之间相容性,因而可和POM 树脂形成良好的合金体系;当NBR 含量达40wt% 时,POM/NBR 体系出现脆 韧转变,从逾渗机制、剪切带机制、类互穿网络(IPN) 作用机制等角度进行考察的结果证明,NBR 对POM 树脂的增韧行为以及POM/NBR 共混合金体系的脆 韧转变规律与POM/TPU 体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CaSO_4晶须补强增韧聚氨酯弹性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是聚氨酯研究领域里普遍关心的课题之一,一般采用刚性粒子和纤维类无机填料增强聚氨酯弹性体,但上述填料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会导致韧性降低,空易造成脆性断裂,因此填料能否同时补强增韧聚氨酯弹性体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晶须是一种单晶纤维状材料,其直径极小,几乎不存在任何缺陷,由于内在的完整性,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使其强度接近晶体理论--原子间价键的强度,晶须凭借微细的直径、较短的长度、极高的强度,成为一种新型补强增韧剂,目前晶须的复合基体多为陶瓷基、金属基和树脂基,有关复合基体多为陶瓷基、金属基和树脂基,有关复合聚氨酯弹性体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制备了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的CaSO4晶须/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通过微观分析揭示了CaSO4晶须对聚氨酯弹性体补强增韧的机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SEM,TEM,DSC,WAXD和有效网链密度(v_e)测定,研究了共混时间长短和返炼对EPDM/PP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两相分散随共混时间和返炼而更趋均匀。随共混时间,PP结晶度(x_c)先行降低然后升高,抗张强度正相反,v_e则降低x_e和v_e返炼后总是较一次共混降低。影响强度的因素主要是两相分散均匀和两相界面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1.
The compatibility of PP/N-66 blending system modified with maleated polypropylene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EM, DMA and other mechanical testing. It was found that when proper amount of modifier was applied, the compatibility was greatly enhanced and the impact toughnes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 important direct evidenc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copolymer was also found. However, when excessive amount of modifier was use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 was not conspicuous. The phenomena were interpreted from a view of molecular motion that the interfacial block copolymer forced the two components to 'compatibilize' and many flexible PP molecules were set free from the restraint of the crystallites of plain PP so as to absorb much more impact energy.  相似文献   

12.
刚性有机粒子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形态和增韧机理的研究周丽玲,吴其晔,杨文君,刘士龙,张漫(青岛化工学院橡胶系青岛266042)关键词刚性有机填料,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形态,增韧机理在共混改性中,弹性体增韧硬质聚氯乙烯(nyV...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辛烯弹性体 /半结晶性塑料共混物 (TPEg)对热塑性共聚聚酯(PETG) /聚乙烯辛烯弹性体 (TPE)共混体系增容增韧作用的影响 .马来酸酐接枝物显著地改善了PETG与TPE之间的相容性 ,导致TPE分散相颗粒细化 ,并促使分散相颗粒面间距等于甚至小于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临界面间距 .在固定PETG基体含量为 85wt %的前提下 ,当TPEg在 15 %分散相中的含量由 2 0 %增加到30 %时 ,即TPEg在共混体系中的含量由 3 %增加到 4 5 %时 ,共混体系出现了由脆性到韧性的转变 ,冲击强度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辛烯弹性体/半结晶性塑料共混物(TPEg)对热塑性共聚聚酯(PETG)/聚乙烯辛烯弹性体(TPE)共混体系增容增韧作用的影响。马来酸酐接枝物显著地改善了PETG与TPE之间的相容性,导致TPE分散相颗粒细化,并促使分散相颗粒面间距等于甚至小于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临界面间距。在固定PETG基体含量为85wt%的前提下,当TPEg在15%分散相中的含量由20%增加到30%时,即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研究含介晶基团的高聚物LCEUPPG增韧环氧树脂E 51/双氰双胺(dicy)固化体系固化反应活性、反应机制、动态力学行为及冲击性能的基础上,以扫描电镜(SEM)为手段,对材料断裂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断裂面的形态均呈微观两相网络结构,明显不同于未改性体系,正是由于两相网络结构的存在,导致了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界面粘结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丙烯腈(AN)含量不同的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界面粘结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体层度T相等时,过强的界面粘结,使PVC/NBR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降低,并且其产生脆韧转变的临界基体层厚度Tc减小.界面粘结对于聚合物共混物的增韧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损伤区分析给出:随着界面粘结强度增大,空洞化过程受阻,减弱能量的耗散,并且不利于诱导剪切屈服损伤的产生,因而不利于增韧;但是界面粘强度过小,意味着共混物的相容性太差,致使分散相粒径过大,也不利于增韧.所以对增韧来讲,共混物的界面粘结强度存在一个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7.
多组分单体接枝聚丙烯/尼龙6反应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到聚丙烯 (PP)上 ,制得具有较高GMA接枝率的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GMA co St) .将PP g (GMA co St)与尼龙 6 (PA6 )进行共混 ,利用扫描电镜 (SEM) ,差示扫描量热计 (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 (WAXD)对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晶进行了研究 .在共混过程中 ,PP g (GMA co St)与PA6反应原位生成了PP g PA6 ,有效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 ,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 .在PP g (GMA co St) PA6为 3 7的体系中 ,PP g (GMA co St)出现分级结晶现象 ,其在较低温度下的结晶属于均相成核结晶 .在PP g (GMA co St) PA6为 7 3的体系中 ,由于PA6相分散细微 ,在通常结晶温度下不结晶 ,而是在低温下均相成核与PP g (GMA co St)同时结晶 .WAXD证实体系中接枝PP ,PA6为分别结晶 ,无共晶或新的晶型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