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因此建立筛查制度进行合理筛查、早期干预,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及致盲率有重要意义[1].目前ROP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多是针对出生体重<1500 g,甚至是出生体重<1250 g的早产儿.有发展中国家的ROP筛查指南评估结果显示,一些比较"成熟"的婴儿错过筛查,而且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可能患有一些疾病,经历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的医疗措施[2].所以,我们对一组1500~1999 g早产儿的ROP筛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是预防ROP致盲的有效措施.卫生部2004年颁发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以来,全国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ROP筛查工作,但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筛查和治疗工作相对较成熟[2 4],中小城市医院因对ROP病变了解不深、对筛查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筛查的时间相对滞后,造成中小城市ROP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1].发达国家对ROP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使ROP发生率显著下降[2,3].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于探索阶段,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指南出台后,北京新 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ROP的 发病率和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在北 京六家医院NICU 住院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同时对其全身的情况进行记录 ,分析R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六家医院NICU符合筛查标准 并完成ROP筛查的患 儿639例中,发现ROP患儿69例,占10.8%。69例ROP患儿中,达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1型需要 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者23例39只眼,占3.6%。R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越 低,出生孕周越小,ROP发病率越高。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 、贫血、呼吸暂停>20 s、缺血缺氧脑病和胎盘早剥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ROP防治指 南出台后,北京NICU中ROP发生率10.8%。低出生体重、贫血、呼吸暂停>20s,缺血缺氧脑 病和胎盘早剥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三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广东省3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发展特点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出生或收治于广东省3家妇幼保健院的出生体重<2000 g早产儿和低体重儿638例进行ROP筛查。排除未完成随访的52例,共586例1172只眼纳入研究。首次眼底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0~6.0周或矫正胎龄32.0周。对阈值期前1型病变考虑激光光凝治疗,阈值期病变48 h内首选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至周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ROP病变自然退行或治疗后病变退行且治疗后至少1个月。观察并分析ROP发生率,ROP发生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治疗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病变进展天数以及随访期间治疗眼的预后情况。对ROP患儿胎龄与其ROP发生、治疗时出生日龄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172只眼中,发生ROP者118只眼,占10.07%;视网膜完全血管化1054只眼,占89.93%。发生ROP者胎龄中位数30.2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6.4周;发生ROP时出生日龄中位数40.5 d。共60只眼需进行ROP治疗。其胎龄中位数29.3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7.5周;需治疗时的出生日龄中位数59.5 d。相关性分析发现,胎龄与ROP发生、需治疗时出生日龄均呈负相关(R=-0.65,-0.80;P=0.000)。ROP 1期进展至2期、2期进展至3期、3期进展至需治疗的3个阶段,其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4.0、10.5、3.0 d。随着病变加重,病情进展时间缩短,并呈非正态分布。各进展阶段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69,P=0.000)。治疗眼治疗后追光、注视反应正常,视盘、黄斑、视网膜结构正常,无视网膜血管行径异常,亦未发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病变形成。结论 广东省3家医院ROP发生时间在矫正胎龄36.4周左右,ROP治疗时间在矫正胎龄37.5周左右。随着ROP病变加重,其病情进展时间缩短。治疗眼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Yin H  Li XX  Li H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95-299
目的 探讨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g的早产儿进行眼部检查,并分析发生ROP的相关因素。结果 北京妇产医院98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ROP,ROP发生率为17 .3%。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4例(7只眼),占4. 1%。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 >5d)和最高氧分压及发生败血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等是发生ROP的基本因素,长时间吸氧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等因素与R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来就诊的胎龄小于36周、体重低于2500g的210例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情况及高危因素.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12.9%,其中ROP3期以上的发生率为3.8%;低孕周、低体重、出生后吸氧时间过长、严重的新生儿疾病的早产儿ROP发生率高;双生子ROP发生率(20.5%)高于单生子(10.8%),且ROP发生严重.结论 低孕周、低体重、出生后吸氧时间过长、患严重的新生儿疾病、非单生子等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7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60例早产儿出生后2w开始检查眼底,连续观察3m。结果(1)ROP的发病率为46.3%;(2)出生时体重越低、胎龄越短,ROP的发生率越高;(3)ROP的发生与持续吸氧治疗有关;(4)ROP3期视网膜冷凝治疗有效。结论ROP的发生与患儿的体重、胎龄及持续吸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入高浓度氧气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与缺氧及吸氧密切相关[10].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医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高,RO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我国ROP筛查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合理完善的筛查制度与模式[3].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ROP筛查相关研究开展少,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鲜见报道.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ROP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我们对一组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和相关全身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汕头地区的 ROP筛查标准。
  方法:对2011-01/2014-12在汕头4家医院NICU住院的1813例出生体重≤20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成像系统( RetCamⅡ)进行ROP筛查,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
  结果:发现ROP 202例388眼,占筛查总例数11.14%。其中重症ROP(阈值前期Ⅰ型或阈值期)43例85眼,占筛查总例数2.37%。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408例,重症ROP 34例67眼,占全部重症 ROP 病例的79.07%。GEE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结论:汕头地区ROP检出率11.14%,但重症ROP检出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出生体重<1500 g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适合成都及周边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模式.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出生的332例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332例早产儿中有41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2.35%.其中严重的4例(7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1例(1只眼)接受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治疗,占1.20%.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仅259例受检儿符合标准,ROP检出率为14.29%,有4例ROP患儿漏诊.眼底正常组患儿出生孕周和体重均明显高于ROP组,两组间有吸氧史者所占比例及不同严重程度ROP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吸氧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的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发病可能性越高.成都及周边地区ROP筛查标准应在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对出生胎龄<37周的313例早产儿的626只眼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进行了ROP筛查。其中,男性200例, 女性113例。出生体重890~3500 g,平均出生体重(1977.37±497.03) g。出生胎龄26~37周,平均出生胎龄(33.13±2.44)周。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所有ROP患儿均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如视网膜未能完全血管化则随访至视网膜情况稳定或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同时对两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婴儿吸氧史、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3例626只眼中,ROP组52例87只眼,分别占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16.61%和13.90%。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 2只眼;1期38只眼;2期36只眼;3期11只眼。无ROP组261人539只眼,分别占受检早产儿人数及眼数的83.39%和86.10%。接受激光光凝治疗20只眼。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和无ROP组在出生胎龄(t=-4.348)、出生体重(t=-3.966)、婴儿吸氧史(χ2=9.05;比值比=3.403,95%可信区间1.475~7.85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妊娠年龄、分娩方式、试管婴儿、多胎妊娠、孕期吸氧、宫内缺氧、子痫、先兆流产、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地区ROP发生率为16.61%;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婴儿吸氧史是影响ROP发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发展特点、危险因素及冷冻治疗疗效,探讨其合 理的筛查时机及治疗模式。方法 采用间接检眼镜合并巩膜压迫器加压 的方法对829例胎龄 ≤35周,体重≤2000g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对32例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 病变患 儿行视网膜冷冻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3~16个月,以附加(plus)病变消退,血管嵴消退,冷冻斑形成,玻璃体视网膜出血吸收及无视网膜不良结构出现作为病情控制指标;若有病变遗漏区、血管嵴发展或附加病变不消退甚至加剧者则再次冷冻;若玻璃体积血不吸收,病情仍进展,发展 为视网膜皱 襞或脱离者则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发现ROP86例172只眼。ROP各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 间有显著性差异;出生体重≤1000 g、1001~1500 g、1501~2000 g的早产儿ROP发病比例 分别为69.56%、16.38%、4.14%;出生胎龄≤30周、31~32周、33~35周的早产儿ROP发病 比例分别为37.14%、10.43%、2.91%;单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7.52%,双生子及 多生子早产儿中ROP患病率为20.22%。32例接受视网膜冷冻手术治疗的患儿,30例病情控制 满意, 2例病情发展为视网膜脱离,伴有后部附加病变,周边视网膜出血。32周内发病患儿 冷冻手术成功机 率高。 结论吸氧时间长、出生体重≤1000 g,胎龄≤30周ROP发病 风险显著增高,建议加强筛查。32周内发病或伴后部附加病变、周边视网膜出血的ROP患儿要严密随访;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病变行视网膜冷冻手术效果满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胎龄小于37周或体重低于2500g的616例早产儿Ret Cam III眼底筛查情况。结果 616例早产儿中,ROP的年发病率为7.63%,其中ROP3期以上的发病率为1.1%。结论秦皇岛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欧美国家、台湾及北京地区ROP发病率低。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