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调脂药物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调脂药物服药依从性及一般资料等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调脂药物服药依从性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20例调脂药物服用依从性好302例(48.71%),依从性差318例(51.29%)。依从性差者未婚、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居住方式为未与家人住、无糖尿病教育、病程≥10年占比较依从性好者明显高,且经济收入较依从性好者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与家人住、无糖尿病教育及病程≥10年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调脂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血症患者调脂药物服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是否与家人住、有无接受糖尿病教育以及病程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调脂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他汀类是目前降脂治疗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本文通过对62例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氟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观察氟伐他汀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罹患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45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药物治疗状况,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测量血压,评估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不同个数患者的血脂代谢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达43.1%,其中高三酰甘油血症16.9%,高胆固醇血症12.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67.7%,混合型高脂血症3.1%;仅29.2%高脂血症患者予以低脂饮食及口服非诺贝特调脂治疗.高脂血症检出率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χ2=14.110,P<0.01),有糖尿病史者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史者(χ2=11.852,P<0.01),住院时间≥84 d者显著高于<84 d者(χ2=8.430,P<0.01).患者随着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增多,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逐渐下降(F=17.635、3.891、8.831,P<0.01);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既往有糖尿病史、三酰甘油>1.7 mmol·L-1等为精神病患者罹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B=-1.334、0.964、1.551,P<0.05或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影响因素较多,但临床医生对高脂血症的关注较少,实施调脂治疗率较低,此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每晚顿服,氟伐他汀40mg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升高不明显。结论氟伐他汀是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效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顿服。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水平,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轻。因此,可考虑将辛伐他汀作为此类患者的调脂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血脂代谢异常疾病,而且该疾病为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血脂水平异常,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鉴于高脂血症的危害性,本文阐述了饮食干预影响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并总结高脂血症治疗经验,提出结合科学的饮食疗法,对降低降脂、调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同时与之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以外,还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抗氧化应激等途径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总体而言,及时启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益的,尤其是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各证型高脂血症调脂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高脂血症分为五个证型,分别进行辨证施治,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分析调脂前后血脂的变化及效果。结果:51例高脂血症病人,经调脂治疗,总有效率达92.2%。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南省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月16—20日湖南省32家二级、三级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104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55.99%(584/1043)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时点患病率较高,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重视度及筛查力度,并早期干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内制剂三生调脂舒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继续给予原降糖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生调脂舒,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而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生调脂舒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26例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6例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处于高血糖、高血脂状态,18例病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下降,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4例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酶的特异性改变.全部病例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4例心肌梗死患者有病理性Q波。经控制血糖、调脂及常规冠心病治疗.疗效较好。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与血糖、血脂水平相关,控制血糖,尤其是控制餐后高血糖,兼顾调脂治疗,对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顿服.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4、8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结论 辛伐他汀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水平,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轻.因此,可考虑将辛伐他汀作为此类患者的调脂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众  李强  王冠宇  孙玉倩  张巾超 《临床荟萃》2006,21(17):1247-1248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迅速增加。近期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笔者对1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160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其他代谢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及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两种他汀类降脂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秀 《临床荟萃》2004,19(14):820-821
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代谢异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纠正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量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常为一线调脂药物。我们对96例合并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旨在探讨两种药物的调脂疗效。  相似文献   

15.
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可单药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需行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本文简要综述DPP4抑制剂与某些口服降糖药、调脂药、降压药及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达标为靶目标的调脂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影响。方法:84例病程在1年以内、无AS的T2DM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达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达标调脂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检测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AS斑块情况。结果:治疗2年后两组颈动脉IM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标调脂治疗组颈动脉内AS斑块发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接受达标调脂治疗是影响颈动脉血管内AS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新诊断、已经接受强化血糖及血压达标治疗的T2DM患者,进一步采取以达标为靶目标的调脂治疗能有效减少颈动脉内AS斑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与高总胆固醇(TC)血症有关,脂代谢紊乱与胆囊结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胆囊结石的临床关系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症状、危害性、治疗与预防保健知识进行调查,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糖尿病患者对症状、危险因素答对率较高,对糖尿病危害性及治疗、预防保健知识答对率较低,86%患者认为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2%患者不知道糖尿病可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做到知行合一,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和脂质代谢紊乱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又有助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生。由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冠脉事件的发生发展又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证明,调脂治疗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糖尿病患者中 ,血脂异常是极为常见的 ,据调查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 ,高脂血症者占 4 8%。最新研究提示 :血脂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 ] 因此 ,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在防御糖尿病的并发症中非常重要。[2 ]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及其治疗作一简述。1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血中甘油三酯 (TG)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降低。[3] 正常情况下 ,脂肪酸能被储存而不释放入血是由于受到胰岛素敏感的脂酶的抑制。在糖尿病患者中 ,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其抗脂肪分解作用减弱 ,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