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整体护理在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梅  郭秀丽  李红杰 《当代医学》2009,15(23):491-492
目的总结阻塞性黄疸整体护理方法,提高阻塞性黄疸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4年~2008年59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整体护理的经验。结果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结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可加速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2008年7月~2010年9月在超声引导下行支架置入术78例,在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1980年以来对诊断为新生儿阻塞性黄疸而手术证实为阻塞性新生儿肝炎的7例患儿,经胆道冲洗治疗后皆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临床分为肝内淤滞性黄疸及肝外梗阻性黄疸。作者认为对新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建立阻塞性黄疸的动物模型,观察阻塞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旨在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易感性增高的机制。实验表明,胆管结扎组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3.75%,假性手术组全部阴性,提示阻塞性黄疸时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感染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建立阻塞性黄疸的动物模型,观察阻塞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旨在控制阻塞性黄疸患者感性增高的机制,实验表明,胆管结扎组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3.75%,假性手术组全部阴性,提示阻塞性黄疸时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感染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分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和肝内阻塞性黄疸,肝外阻塞性黄疸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对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中药研究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细化,突出表现在从原来的临床组方用药的摸索,到对其中有效单味中药及相应的提取物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诸多研究证实,单味中药在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将对有关药物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治疗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和辅助的,对于阻塞性黄疸的根本治疗还在于明确梗阻部位,尽早采取减黄措施,使胆管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肝内、外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集40例2004~2007年已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病例,回顾分析阻塞性黄疸声像图与临床的关系,阐述超声诊断在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中的助诊价值.结果 肝内阻塞性黄疸10例,占25%,其中病毒性肝炎8例,占20%,药物过敏者1例,占2.5%,妊娠期复发黄疸者1例,占2.5%.肝外阻塞性黄疸30例,占75%,其中胆管癌6例,占15%,胰头癌4例,占10%,壶腹部癌2例,占5%,胆总管囊状扩张2例,占5%,胆总管中、下段结石15例,占37.5%,胆道蛔虫1例,占2.5%.结论 肝内、外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案截然不同,前者禁忌手术,后者须手术治疗,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胆道受阻的部位,梗阻的水平以及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8.
对2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了经皮穿肝胆道造影(PTC),并对经PTC诊断为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15例作了经皮穿肝胆道减压术(PTCD)。结果表明:PTC对阻塞性黄疸有独到的价值;在PTC的基础上可行PTCD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9.
体质性黄疸     
临床上为方便起见,通常将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及阻塞性三种。近年来由于对黄疸机理的深入认识,除把阻塞性黄疸进一步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外阻塞性黄疸外,又从肝细胞性黄疸中分出了体质性黄疸。尽管此类黄疸发病率不高,但对于黄疸的鉴别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该类黄  相似文献   

10.
薛扬 《中外医疗》2011,30(25):162-163
目的对比探讨B超、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B超、CT与MRCP资料,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58例阻塞性黄疸中,单纯B超、CT或MRC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3.4%、48.2%和63.7%,而联合应用B超、CT及MRCP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正确率则高达84.4%。结论联合应用3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定性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 .[病例报告 ]1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 2 1例在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 ,其中 8例死亡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常见并发症 ,死亡率高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应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一旦发生 ,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梗阻性黄疸时钙蛋白酶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中药茵陈 五苓散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与钙蛋白酶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SD大鼠肝损害模型,并将成年SD大鼠分 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梗阻性黄疸组(O组),梗阻性黄疸+中药茵陈五苓散组(OC组),梗阻性黄疸+生理盐水组(OW 组)。检测血清中TBIL,ALT,AST等生化指标含量;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 和Western印迹测肝组织中钙蛋白酶表达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组织钙蛋白酶基因表达量,观察梗阻性黄疸 时钙蛋白酶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钙蛋白酶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呈逐渐增加趋 势。梗阻性黄疸大鼠给予中药茵陈五苓散可以抑制钙蛋白酶的表达,减少因钙蛋白酶高表达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改 善肝脏因梗阻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钙蛋白酶基因表达水平与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程度变化一致。结论:梗阻性黄疸患 者辩证使用茵陈五苓散可促进术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为临床围手术期合理应用中药提供理论 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阻塞性黄疸组(A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组(B组)10只、阻塞性黄疸PGE2干预组(C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加PGE2干预组(D组)10只和假手术组(E组)10只。采用直接结扎法制成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再通组采用导管法再通。结扎后1周给予PGE2,结扎后2周再通,再通手术后1周取标本,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PGE2干预组小肠粘膜损伤评分为(2.21±0.75),手术再通组大鼠小肠损伤评分为(2.05±0.71),均较黄疸组减轻(5.26±0.57,P<0.05)。 结论 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明显受损,PGE2及手术再通均可减少其损伤。但两者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血清肝功指标改变与人类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改变是否有差异。方法用止血钳钳夹胆总管造成实验兔可逆型梗阻性黄疸,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功相关生化指标;另外测定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肝功相关指标;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阻黄疸实验兔(梗阻7d)TBIL、DBIL、BA分别为(31.1±6.9)、(16.7±5.2)和(61.5±20.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Alb、ALT、AST和GGT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肝损伤性改变。人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35.7±55.9)、(54.9±15.2)和(38.7±28.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Alb、ALT、AST和GGT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肝损伤性改变。结论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兔血清肝功相关指标改变与人类梗阻性黄疸患者相似,梗阻性黄疸可造成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NOD2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2,NOD2)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观察建模后4、7、14 d后肝组织NOD2 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minase,ALT)水平。结果阻塞性黄疸4、7、14 d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表现为TB、ALT的明显增高。肝组织NOD2 mRNA表达在阻塞性黄疸7、14 d时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结论阻塞性黄疸时肝脏NOD2表达明显上调,NOD2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阻塞性黄疸时肝脏局部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Sepsis is a major factor in the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follow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The reasons for this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We therefore observed prospectively changes in immun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studied 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parioperative arginine thera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interleukin 2 (IL-2) production, interleukin 2 receptor (IL-2R) expression and lymphocyte response to phytohemagglutinin (PHA) mitoge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After operation, the immune sup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was more significant. Arginine is a known T lymphocyte stimulator. Perioperative supplement with arginin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ne immun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the mechanism being related to increased IL-2 production and IL-2R expression.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 No. 39000100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a Grant from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th of Chi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8例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病例行MRCP和ERCP检查。对MRCP和ERCP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比较,对比2种检查方法差异。结果 MRCP诊断梗阻病因与临床/病理对比,准确率90.8%;ERCP诊断梗阻病因与临床/病理对比,准确率98.0%。结论MRCP在阻塞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阻塞性黄疸的首选检查和ERCP的术前筛选,是一种可靠、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易感性明显高于非黄疸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研究了阻塞性黄疸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脾脏性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的改变,同时观察了精氨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将精氨酸应用于临床,观察其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胆管结扎大鼠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脾脏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明显受抑,而应用精氮酸治疗的胆管结扎大鼠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单纯胆管结扎组,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也明显强于单纯胆管结扎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给阻塞性黄疸病人应用精氨酸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合成能力也明显增强。因此,精氨酸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剂,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改善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有价值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胆汁酸测定在梗阻性黄疸及肝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玫  钟京梅 《北京医学》1998,20(5):287-289
为了探讨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血清总胆汁酸的意义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BA的浓度,我们分别测定了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及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BA浓度。结果;在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后第四天血清中TBA浓度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