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铜(Ⅱ)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明  陈景 《分析化学》2001,29(4):496-496
1 引 言阿司匹林铜(Ⅱ)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抗癫痫、防癌抗癌、抗糖尿病和抗辐射活性等作用,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药。国外学者用X射线分析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但该方法十分繁琐。刘伟平等研究了阿司匹林铜(Ⅱ)的电子光谱,指出其分子式为Cu2(ASP)4。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阿司匹林铜(Ⅱ)作了进一步表征和分析。考察不同制样方法对红外光谱数据的影响;指出配位方式属于桥式双齿配位;分子中两个Cu2+形成了弱的Pz-Pz键;1756和1726 cm-1分别属于未参与和已参与配位的CH3COO-…  相似文献   

2.
铜盐与二甲氧基嘧啶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氯化苄基三乙基胺(TEBA)为催化剂,改进文献方法提高2-氨基-4,6 -二甲氧基嘧啶(AMP)的产率。无水乙醇中回流制得水合氯化铜和硝酸铜与AMP的 物质的量比为1:2的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它们的组成为Cu (AMP)2Cl2(1)和Cu(AMP)2(NO3)2(2);用IR,XPS和^1H NMR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成 键情况;配合物中配体通过氨基N原子和嘧啶环上一个N原子与Cu^2+双齿配位,配 合物2中NO3^-未参与配位,中心离子Cu^2+分别为sp^3d^2和sp^3杂化,配位数为6 和4。据此,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苯氧乙酸(Hpa)、对硝基苯氧乙酸(Hpnpa)和对甲基苯氧乙酸(Hpmpa)为原料,分别与2-氨基苯并噻唑(aben)和乙酸铜反应,合成了3种铜配合物[Cu(pa)2(aben)2](1),[Cu2(pnpa)4(aben)2](2)和[Cu(pmpa)2(aben)2].[Cu2(pmpa)4(aben)2](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具有不同的配位模式,配合物1的中心Cu(Ⅱ)分别与2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噻唑环上的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的2个Cu(Ⅱ)则分别都与来自4个不同配体的羧基氧原子和1个噻唑环上的氮原子配位,从而在分子中形成了2个近乎垂直的八元环;配合物3为混配型化合物,1个Cu(Ⅱ)的配位数为4,另外2个Cu(Ⅱ)的配位数为5,参与配位的配体原子分别与配合物1和2相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对真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由于苯氧乙酸配体中取代基种类的不同,而使得配合物的抗菌效果出现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CuO-BaO/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XRD、XPS和EXAFS手段对CuO-BaO/Sic2催化剂及其还原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uO-BaO/SiO2体系中铜和钡都是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超细SiO2载体对所负载的CuO的结构有影响.随着样品负载量的逐渐降低,Cu-O和Cu-Cu睡的健长和配位数逐渐征小,而且低载量样品的健长和配位数减小的幅度最大.在总负载量>13.39%的样品中,CuO以晶相的形式存在;总负载量<13.39%的样品中,CUO呈现单层分布的高分出状态.还原态样品中钢以本价铜的形式存在,随负载量的降低,还原态Cu-Cu健的镇长和配位数也分别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还原态中心铜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分布状态基本上保持了氧化态催化剂中CuO物相的分市状态.  相似文献   

5.
AMT在青铜-柠檬酸体系中的缓蚀行为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方法、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AMT(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在青铜 -5%柠檬酸体系中的缓蚀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AMT能有效抑制青铜在柠檬酸中的腐蚀,属 混合型缓蚀剂.红外反射光谱表明,膜的最外层结构为Cu(Ⅰ)AMT,AMT中-NH2参与一价铜的络 合反应,环上离氨基最近的N参与配位. 缓蚀机理归因于成相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3-(2-吡啶基)-4-苯基-5-(2-呋喃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对氟苯基)-5-(2-呋喃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L~1)_2(NO_3)_2]_(0.5)[Cu(L~1)_2(H_2O)_2]_(0.5)(NO_3)(1)和trans-[Cu(L~2)_2(NO_3)_2]_(0.5)[Cu(L~2)_2(H_2O)_2]_(0.5)(NO_3)·2CH_3OH (2)。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单晶结构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中均有2个不同的铜离子,且都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CuN_4O_2]配位环境,但在轴向上一个铜离子与2个水分子配位,另一个铜离子则与2个硝酸根配位。配体的吡啶氮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氮原子参与配位,而呋喃的氧原子不配位。配合物晶体中存在C—H…N、C—H…O、O—H…O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四氢呋喃中合成了Schiff碱配体N,N'-二(2-羟基苄烯)-2-羟基苯甲基二胺(SB)与二价过渡金属镍、铜、锌的三核或双核配合物;用钠汞齐还原SB得到了其氢化物N,N'-二(2-羟基苄基)-2-羟基苯甲基二胺(HSB),并在乙醇中合成了它与铜的双核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热分析,并测定了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分子式,讨论了可能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四氢呋喃中合成了Schiff碱配体N,N'-二(2-羟基苄烯)-2-羟基苯甲基二胺(SB)与二阶过渡金属镍、铜、锌的三核或双核配合物;用钠汞齐还原SB得到了其氢化物N,N'-二(2-羟基苄基)-2-羟基苯甲基二胺(HSB),并在乙醇中合成了经与铜的双核配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热分析,并测定了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分子式,讨论了可能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3-(2-吡啶基)-4-(4-甲基苯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4-氟苯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L~1)_2(NO_3)(H_2O)]NO_3·H_2O(1)和trans-[Cu(L~2)_2(NO_3)(H_2O)]NO_3·H_2O(2),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铜离子均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Cu N_4O_2],轴向上各有一个水分子和一个硝酸根配位。配体的吡啶氮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氮原子参与配位,而喹啉的氮原子不配位。配合物晶体中存在O-H…O、C-H…O、C-H…N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锯齿链状的有机-无机杂化杂多钨酸盐[Cu(en)2(H2O)]{[Cu(en)2(H2O)][Cu(en)2](α-SiW12O40)}(OH)2·H2O(记作1;en=1,2-乙二胺);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格参数为:a=1.297 6(6)nm,b=1.473 5(7)nm,c=1.909 9(9)nm,α=86.736(8)°,β=88.833(8)°,γ=74.840(8)°,V=3.519(3)nm3,Z=2.就分子结构而言,化合物1由一个常见的Keggin型多阴离子[α-SiW12O40]4-、两个不同的铜配位阳离子[Cu(en)2(H2O)]2+和[Cu(en)2]2+、一个游离的铜配位阳离子[Cu(en)2(H2O)]2+、两个氢氧根离子和一个结晶水组成;相邻的[α-SiW12O40]4-多阴离子通过两个配位阳离子[Cu(en)2)]2+相连,形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用LanL2DZ和6—31G^*基组分别优化了平面型四核铜簇合物Cu4(CH2SiMe3)4和Cu4(CH2XMe2)4(X=P,As)的几何构型,并对B3LYP/LanL2DZ方法优化的结构进行了红外振动频率计算和自然键轨道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均呈笼状结构,Cu—C—Cu三中心桥键之间电子的离域增强了Cu簇合物的稳定性,配位C原子的C—H平伏键与C—Cu配位键之间存在σ-超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李杰  郭静玉 《化学研究》2014,(6):573-57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锯齿链状的有机-无机杂化杂多钨酸盐[Cu(en)2(H2O)]{[Cu(en)2(H2O)][Cu(en)2](α-SiW12O40)}(OH)2·H2O(记作1;en=1,2-乙二胺);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格参数为:a=1.297 6(6)nm,b=1.473 5(7)nm,c=1.909 9(9)nm,α=86.736(8)°,β=88.833(8)°,γ=74.840(8)°,V=3.519(3)nm3,Z=2.就分子结构而言,化合物1由一个常见的Keggin型多阴离子[α-SiW12O40]4-、两个不同的铜配位阳离子[Cu(en)2(H2O)]2+和[Cu(en)2]2+、一个游离的铜配位阳离子[Cu(en)2(H2O)]2+、两个氢氧根离子和一个结晶水组成;相邻的[α-SiW12O40]4-多阴离子通过两个配位阳离子[Cu(en)2)]2+相连,形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自发现铂类配合物具有一定抗癌效果以来,小分子与金属离子配位的研究成为发现抗癌药物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证实丁香酸与铜离子形成配合物,且初步推断出配合物的组成为(C_9H_8O_5)Cu·H_2O;其次通过紫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粘度测定等方法对丁香酸-铜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进行研究,证明了丁香酸-铜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为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水热反应法和溶液培养法,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铜配合物[Cu3(Ipz)3](Ipz=4-碘吡唑)(1),[Cu(SO4)(Ipz)4]·2H2O·CH3OH(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的中心金属铜原子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价,金属的配位环境以及配体的配位模式也完全不同。配合物1中金属铜为二配位,与配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九元环结构;配合物2中金属铜为六配位,通过配位的硫酸根分子连接形成一条无限的一维链状结构。此外,对这2个配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同时还对配合物1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小芳  宋正月  冯小强  杨声 《化学通报》2013,(12):1145-1148
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羧甲基壳聚糖-铜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中的羧基和氨基参与了与Cu2+的配位,生成的羧甲基壳聚糖-铜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其热稳定性较羧甲基壳聚糖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不同焙烧温度对Cu/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XRD和EXAFS研究了焙烧温度(35─1000 ℃)和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15%Cu)对于Cu/γ-Al_2O_3催化剂铜物种的影响。低于700 ℃焙烧时,铜以高分散状态存在。根据Cu~(2+)同时占据八面体(Oh)和四面体(Td)两种位置,对第一壳层的Cu-O配位峰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氧配位距离逐渐增加,Cu~(2+)(Oh)/Cu~(2+)(Td)的比例降低,并且Cu~(2+)(Oh)与氧的平均配位数从5.1变成6.0.这表明Cu~(2+)离子由Oh位向Td位迁移,同时向内层扩散使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缺顶畸变八面体部分变为配位饱和的对称八面体。900 ℃和更高温度的焙烧,使铜离子扩散进载体相形成CuAl_2O_4。  相似文献   

19.
水合双邻羟基苄氨乙酸铜配位结构的EXAF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参数化经验公式, 从已知晶体结构的无水双邻羟基苄胺铜(II)[Cu(o-OC6H4CH2NH2)2, 1]的EXAFS数据中分离出振幅和相移, 拟合另一已知晶体结构的水合双邻羟基苄胺铜(II){[Cu(o-OC6H4CH2NH2)2.H2O].1/2.H2O, 2}的结构参数并进行检验后, 代入未知结构的水合双邻羟基苄氨乙酸铜(II)[Cu(o-HOC6H4CH2NHCH2CO2)2.H2O, 3]中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配位原子、键长和配位数等结构信息. 结合红外光谱, 推断标题化合物中, Cu(II)与两个苄基氮和两个羧基氧形成一个平面四边形的配位结构.铜与羧基氧键长2.00A, Cu-N键长1.99A, 另有一个较远的配位水分子, 铜与水的氧距离2.95A. 配体上的酚基氧没有与Cu(II)配合. 因此, 邻羟基苄氨乙酸(HBG)与Cu(II)配位时表现为二啮形式.  相似文献   

20.
0引言水杨酸具有羧基和羟基,是双功能基配体,羧基和羟基可分别脱去氢,因此有多种形式可参与配位(见Scheme1),其中Hsal-1的形式仅见一例报道犤1犦,其可靠性有待更多的研究来确证。对铜/水杨酸/吡啶三元体系的研究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犤2~4犦,亦有几种化合物合成,例如Cu(Hsal)2(py)2和Cu(sal)(py)2等。配合物Cu(sal)(py)2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原文中无合成和表征犤3犦。铜/水杨酸/吡啶衍生物三元体系已有多个晶体结构报道犤5,6犦,但迄今无铜/水杨酸/吡啶三元体系晶体结构报道。对于配合物Cu(Hs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