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Tessier和杨崇洁分别提出的形态分析法,分析吸附在泥煤中镍的赋存形态,及其随pH值的变化规律.利用Tessier五步形态分析法分析,泥煤中的镍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说明泥煤对镍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其它形式为辅.利用杨崇洁等人提出的形态分析法分析,泥煤中的镍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可给态存在,说明泥煤对镍的吸附可能以离子交换和络合形式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机理随pH值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硝酸氧化泥煤制草酸的方法,探讨了硫酸浓度、硝酸用量对草酸产量的影响,为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敏素在水溶液中吸附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闪法分析得到胡敏素可富集镍,但是吸附受介质pH值、胡敏素用量和水相镍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泥煤或胡敏素镍溶液紫外光谱的变化说明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3者之间或许存在可逆转化。胡敏素对镍的吸附反应可用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进行描述,胡敏素吸附镍Freundlich吸附指数0.684 4推导出吸附反应以镍双配位形态为主。泥煤和胡敏素吸附镍Freundlich吸附指数(0.638 2,0.684 4)和吸附系数常用对数值(1.693 2,1.711 5)数值非常接近,表明胡敏素组分可能决定了泥煤的吸附能力,因此胡敏素将可作为有潜力的可渗透性屏障地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硝酸氧化泥煤制草酸的方法,探讨了硫酸浓度、硝酸用量对草酸产量的影响,为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泥煤对铬(VI)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泥煤吸附Cr(VI)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初始Cr(VI)质量浓度对Cr(VI)的吸附率有明显的影响,pH值越小,泥煤表面正电性越高,Cr(VI)吸附率越高;初始Cr(VI)质量浓度越小,Cr(VI)吸附率越高;初始Cr(VI)质量浓度位于10~20mg/L,新型L—F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泥煤吸附过程;新型L—F动力学方程直线化截距导出的参数Go/(Go—Ce)可以反映吸附剂的吸附强弱,“多化一”法推出了Cr(VI)初始浓度与吸附常数k拟合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腐泥煤常压下热解反应器的不同结构对煤的热解反应的影响。从热解反应温度、加热速度、压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反应器的结构,推荐了适合于生产规模下所用的热解反应器。  相似文献   

7.
采集贵州贫困农村室内不同类型燃料产生的PM10样品,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了Fe、Al、Zn、Cr、As、Mn、V、Cu等8种金属元素,分析了影响金属元素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燃料燃烧引起的,不同类型燃料对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浓度贡献大小为柴>蜂窝煤>拌泥煤>煤.运用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显示:Al、V、Mn、Cu、Fe元素主要为自然源,Cr元素是由自然源和人为源共同作用产生的,Zn和As元素主要来自人为源,如燃煤、吸烟、烹饪等.  相似文献   

8.
采集贵州贫困农村室内不同类型燃料产生的PM10样品,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了Fe、A1、Zn、Cr、As、Mn、V、Cu等8种金属元素,分析了影响金属元素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燃料燃烧引起的,不同类型燃料对室内PM10中金属元素浓度贡献大小为柴〉蜂窝煤〉拌泥煤〉煤.运用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室内PM-o中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显示:Al、V、Mn、Cu、Fe元素主要为自然源,Cr元素是南自然源和人为源其同作用产毕的.Zn和As元素丰兽桌白人为源.加楸煤、嚼悯、亨悍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防火墙中截获网络封包,并对截获的信息进行处理,本文利用NDIS机制,在DDK环境下进行中间驱动程序的编程,实现了如何通过NDIS对数据包进行截获,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和过滤等附加操作.  相似文献   

10.
在对纤维进行检测和识别时,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纤维识别和分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来对纤维进行识别。在获取的图像中,有许多纤维图像是交叉的,这些交叉的纤维给纤维的识别带来了麻烦,本文通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纤维分析仪就如何分离交叉在一起的纤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深埋的泥炭质粘土的静力和动力性能进行了静力和动力试验,进行了静力和动力试验.通过静力试验,验证了双曲线应力应变关系及邓肯—张模型也适用于泥炭质粘土,测定了邓肯—张模型参数,并发现参数k、c、随的埋深增加而增大.动力试验结果验证了Hardin和Drnevich提出的动力学模型也适用于泥炭质粘土,測定了相应的模型参数,发现参数kG.d随的埋深增加而增大.确定了在原位条件下的Gd/Gd..max-r及λ/λmax-r关系线,并与Seed建议的一般粘性土平均的关系线做了比较.发现的模量比Gd/Gd..max随剪应变幅值r增加衰减地比较慢,线性阶段可延续到剪应变幅值达到10-4.相应地,泥炭质粘土的λ/λmax-r关系线也明显地不同于Seed建议的粘性土平均的λ/λmax-r关系线.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修复地下水中溶解态石油烃污染物,在研究填充介质配比基础上,分别利用低温石油烃降解菌-泥炭-粗砂和泥炭-粗砂构建了泥炭生物反应墙和泥炭反应墙,考察了反应墙对地下水中BTEX、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泥炭与粗砂最适体积比为20:80,此时墙体渗透系数为1.17×10-4m/s,有效空隙率为7.5%;泥炭反应墙对BTEX去除率为32.63%~79.15%,吸附寿命为50~55 d,吸附能力大小为二甲苯〉乙苯≈甲苯〉苯,出水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和菲浓度均低于2.85μg/L;泥炭生物反应墙对BTEX、PAHs修复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3.6%~97.83%、97.48%~99.85%,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BTEX降解率为75.66%~90.16%。研究表明,泥炭生物反应墙内污染物去除过程为泥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泥炭对石油烃特别是多环芳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生物降解能有效延长泥炭对污染物的吸附寿命。  相似文献   

13.
优势菌混合接种泥炭滴滤塔去除混合硫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混合菌种接种到泥炭填料塔后,去除混合硫系恶臭H2S、甲硫醚和甲硫醇的情况.筛选自H2S驯化泥炭上的化能硫杆菌Au3和DMS驯化泥炭上的化能硫杆菌Au7混合接种后,对混合气中H2S的去除不变,对MT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对DMS的去除率则不高;接种了筛选自H2S驯化泥炭上的异养型假单胞菌Hm-6和自养型硫杆菌Au7的泥炭生物填料塔,对混合硫系恶臭的去除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去除率最后达到100%,表明Hm-6和Au7混合投加后对恶臭的去除更有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负荷变化过程中加热炉内空气过剩系数Bu保持在最佳燃烧区范围内,先后产生了多种交叉制约方案。本文根据宝钢环形加热炉对象特性,运用CSS仿真程序包,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为环形炉改造选择燃烧控制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偏值系数的选取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掺烧煤泥在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泥是煤在洗选加工后排出的洗煤废弃物,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掺烧煤泥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实现节能环保,本文对临涣中利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泥燃烧系统、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煤泥燃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2.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发展的伟大旗帜。3.结合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用邓小平理论育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法及光线追迹法,计算得到二极管抽运固体热容激光器介质不周截面内抽运光分布及瞬态的温度三维分布,计算同时考虑了二极管在快轴和慢轴方向的发散特性及介质内不均匀分布的内热源.对二极管抽运单片Nd:GGG热容激光器的实验装置,得到1.49kW的平均功率激光输出和24.1%的光-光转换效率,1.2s后,介质端面中心处温度为81℃,模拟结果为78.1℃.  相似文献   

18.
天然泥炭对Cu~(2+)、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泥炭为吸附剂,对Cu2+、Pb2+及其混合离子溶液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泥炭质量浓度、溶液pH值、混合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泥炭用量的增加,提高了离子的去除效果;当溶液pH值为5时,泥炭对Cu2+、Pb2+均有最佳的吸附效果;而当pH值为6时,泥炭对混合液离子的去除率最高,表明离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二矿含煤地层山西组下部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坪,上部是三角洲体系的产物.不同沉积环境中的沉积物组成存在不同的压缩比,差异压实作用明显,影响到泥炭沼泽的发育,证实了沉积环境与煤层厚度变化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