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巯基化合物修饰的CdTe量子点构建了量子点(供体)-罗丹明6G(受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研究了CdTe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CdTe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后提高了CdTe量子点-罗丹明6G 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 减小了CdTe量子点和罗丹明6G分子间的距离(r), 证实BSA是通过其色氨酸(Trp)残基与CdTe量子点表面金属发生配位作用而直接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  相似文献   

2.
王益林  陆建平  童张法  陈璐 《化学学报》2009,67(19):2222-2226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Te量子点. 以发射波长522 nm的量子点为给体, 罗丹明B为受体, 研究了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介质中, 量子点与罗丹明B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5.00的缓冲溶液中, 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为1.37×10-4 mol/ L时, 量子点与罗丹明B之间的距离为2.65 nm, 1个量子点给体最多可与6个罗丹明B受体发生有效的共振能量转移, 能量转移效率为0.69.  相似文献   

3.
刘保生  高静  杨更亮 《分析化学》2005,33(4):546-548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之间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7.20的Tirs-HCl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介质中,AO-R6G能够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6G荧光增强。蛋白质的加入使R6G荧光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间接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1.0~31和1.0—30mg/L;检出限分别为0.32和0.33mg/L;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2.0%;回收率为96.7%~103.2%。此方法的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人血清试样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与常用的双缩脲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CdTe/ZnS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孔雀石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了CdTe/ZnS量子点,发现CdTe/ZnS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孔雀石绿的吸收光谱能有效重叠,且该量子点与孔雀石绿能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满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条件,据此建立了以CdTe/ZnS量子点为供体,孔雀石绿为受体的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研究发现,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当量子点的浓度为1.6×10-4mol/L时,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孔雀石绿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48~3.2μmol/L,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 8μmol/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3%~102%。并对CdTe/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之间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有机相中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dS和CdSe量子点, 并利用Langmuir-Blodgett (LB)技术将相同尺寸的CdS和CdSe量子点组装成多层复合纳米有序结构.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CdS和CdSe量子点在混合体系和多层复合纳米有序结构状态下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我们观察到CdS和CdSe量子点混合溶液与当溶剂挥发形成固态膜中, CdS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较溶液状态下强烈猝灭, 表明当颗粒间距离减小时CdS和CdSe量子点间产生较高效率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多层复合纳米有序结构中, 随着给体CdS量子点层数的增加, 单层受体CdSe量子点的荧光逐步增强, 这表明层间纵向能量转移率随给体层数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CdS/ZnS-CdTe量子点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痕量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dS/ZnS核壳型量子点为能量给体,CdTe量子点为能量受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及其在超痕量汞测定中的应用。实验表明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于pH 7.8的硼酸-硼酸钠缓冲液,CdS/ZnS与CdTe量子点之间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探讨了CdS/ZnS与CdTe量子点间能量转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g2+的加入能使CdS/ZnS-CdTe体系发生荧光猝灭,且Hg2+的浓度与体系荧光猝灭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据此建立了CdS/ZnSCdTe-Hg2+体系测定超痕量Hg2+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Hg2+的线性范围为2.0×10-10~2.0×10-8g/L,检出限为6.67×10-11g/L(n=11)。方法应用于水样中Hg2+的测定,其RSD≤4.1%(n=6),回收率为97.2%~99.8%。  相似文献   

7.
徐之冀  严拯宇  祁争健  查隽 《化学通报》2016,79(12):1173-1177
在水溶液中,量子点与有机荧光染料之间可能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本文以发射波长470nm的Cd S量子点为供体,曙红Y为受体,建立了Cd S量子点-曙红Y的FRET体系,研究了该体系的FRET参数。该体系受体供体数目比为8,猝灭效率为45.6%,增强效率为20.1%;供体-受体间的距离为4.4nm;临界能量转移距离为2.4nm。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相反电荷的两种量子点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别以巯基乙酸(TG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修饰发射绿色和红色荧光的CdSe/ZnS量子点,使其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且表面带相反的电荷,并对修饰后的水相量子点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荧光成像、量子产率等系列表征.对两种量子点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激发波长为400 nm时,两种量子点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5)中具有较好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猝灭效率0.54,增强效率0.27).  相似文献   

9.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用水热法合成CdTe量子点(QDs),基于结晶紫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结晶紫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结晶紫浓度在1.0~10.0μmol·L-1范围内与CdTe Q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0.026μmol·L-1。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结晶紫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2%~103.1%。同时,对结晶紫和CdTe QDs之间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发现CdTe QDs的发射光谱与结晶紫的吸收光谱能够有效重叠,且二者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可建立以CdTe QDs为供体,结晶紫为受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物分析技术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里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入,DNA、RNA、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科学中单分子分析技术不断揭示出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相关的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不断取得进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相法合成的CdTe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能量给体, 通过Schiff碱反应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取的Au纳米粒子作为能量受体, 通过Au—S键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 通过DNA链间的杂交, 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FRET). 测定了CdTe-DNA、 探针体系和探针体系+目标DNA的荧光强度. 结果表明, 探针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弱, 加入目标DNA后, 体系荧光增强, 表明该体系的构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 制备了水溶性碲化镉(CdTe)量子点(QDs), 分别考察了pH值和几种氨基酸对CdTe-QDs紫外吸收和荧光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同pH值下, 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对CdTe-QDs的荧光有不同的影响, 丙氨酸、丝氨酸使CdTe-QDs荧光发生猝灭现象, 而半胱氨酸在碱性范围内则使CdTe-QDs的荧光明显增强, 说明氨基酸对量子点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罗丹明B(RhB)与金纳米粒子(AuNPs)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卡托普利的新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pH值、反应时间、AuNPs和RhB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2×10~(-8)~1.8×10~(-6) mol/L,检出限(S/N=3)为6.9×10~(-8) mol/L。该方法用于卡托普利药品中卡托普利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Ds),利用CdTe QDs荧光猝灭-恢复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青霉素的新方法。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值、Co2+浓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Co2+能猝灭CdTe QDs的荧光,体系中加入青霉素后,CdTe QDs的荧光得到恢复且恢复强度与青霉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5~1.0×10-4 mol/L,检出限为2.2×10-6 mol/L,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