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C54井区CO2吞吐强化采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WC54井区地质开发特征,在对目前油井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O2注入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并与WC211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油物性和注气时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注CO2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得到方便实用的稠油油藏注CO2选井标准,以辽河油田的高升、冷家堡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稠油油藏注CO2吞吐/驱替进行了适应性研究,得出了CO2吞吐/驱替的适应性参数。可以看出,CO2吞吐和CO2驱替对油藏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和含油饱和度是影响CO2换油效果最敏感的油藏参数;而周期注入量(CO2吞吐)和注入速度(CO2驱替)是影响CO2换油效果最敏感的施工工艺参数。所得的结果对选择合适的稠油油藏实施恰当的注CO2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渗小断块油藏控制单元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利用CO2吞吐强化采油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首先对油井目前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并对油藏流体进行CO2膨胀实验,然后将注气前后地层流体的物性进行对比,确定CO2增产机理。再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井CO2吞吐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注气前生产历史进行拟合,用拟合好的模型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等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强化采油开采机理的深入认识,为油井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的工艺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注气法在开采难采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Φ.  AA  张威 《国外油田工程》2000,16(8):6-8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难采油藏注气驱油的基本情况 ,其中低渗透油藏分别建议采用注CO2 、注气态烃、周期蒸汽吞吐等工艺 ;高含水油藏建议主要采用注气态烃工艺 ,并介绍了注CO2 驱的实验结果 ;深层油藏主要是利用伴生气驱油以及对注CO2 驱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江苏油田方4断块S156井区构造复杂,储层物性差,地层能量补给不足,自然产能低,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在该油田开展了注CO2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和CO2吞吐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注气膨胀实验等,分析了CO2与地层原油的相互作用,采用正交实验法对CO2的注入方式、注入参数与油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一套CO2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南3断块油藏内部断层多,次级断块面积小,部分井区由沉积相变形成封闭而独立的构造单元.储层为中孔、中低渗储层,渗透率级差高,低渗层很难启动,注水驱替难度大.注水井转注一段时间往往出现憋压注不进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油井受效,也加大了注水井的调整难度.利用储层砂岩亲水性,根据亲水介质的自吸排油机理,对憋压长停的注水井进行采油,注水吞吐采油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改善了井区开采现状,单井累计增产原油1 800 t以上.注水吞吐试验的成功为改善海南3断块水驱状况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同类型中低渗油藏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3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已进入中含水开发期,面临着有效驱替系统难以建立、压力保持水平低、注采矛盾突出、水驱提高采收率空间有限等问题。为研究CO2驱在长8油藏的适应性,利用室内试验研究黄3区注CO2后原油的相态特征以及CO2驱油微观机理,并针对试验区油藏裂缝发育、地层水矿化度高、气液比高的特点,开展注采井管柱完整性、防腐防垢、气窜治理、不同气液比条件下采油技术研究,初步形成黄3区CO2驱油注采工艺配套技术。为长庆低渗透油藏CO2驱油与埋存注采工艺配套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低渗小断块油藏控制单元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很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对油井目前流体进行相态研究,然后对油藏流体进行CO2膨胀实验,再将注气前、后的地层流体的物性进行对比,确定CO2增产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井CO2吞吐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注气前生产历史进行拟合,用拟合好的模型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速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强化采油的优选方案,并对第一周期生产指标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周期的周期注入量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油井已不适合进行第二周期吞吐的结论,为油井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的工艺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CO_2细管模型驱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硕 《特种油气藏》2010,17(2):95-97,104
鉴于气驱技术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良好效果,运用了目前最可靠的测量最小混相压力的细管实验方法,进行了对CO2气体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研究.详述了细管实验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具体步骤与原理.分析结果得到了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随驱替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测量了原油与CO2作用的最小混相压力,给出了合理的驱替压力范围,为油藏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蒲玉娥  刘滨  徐赢  潘有军  董明 《特种油气藏》2011,(5):86-88,139,140
三塘湖油田马46井区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自然产能低。为获得有效产能,进行了CO2吞吐开采方式研究。通过注CO2原油体系膨胀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对该油藏进行了CO2吞吐可行性研究和吞吐参数优选。CO2吞吐矿场试验和跟踪评价显示CO2吞吐在马46井区已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乘积法原理,给出均质各向异性水平裂缝的地层压力分布及井底压力解析表达式.利用这一表达式推导出时间较长时的井底压力渐近表达式.该渐近表达式表明:对于均质无限大地层,当时间较长时,井底压力可用时间半对数来表示.当考虑井筒存储及表皮因子时,可用给出的井底压力的积分解表达式,通过对井底压力积分解的求解,得到考虑表皮及井筒存储时的水平裂缝典型曲线图版.还阐述了水平裂缝井试井解释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在延长油田的水平裂缝井试井解释中,对水平裂缝井作出了合理可靠的解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选择注水井酸化的原则及酸化效果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造成地层污染的原因、机理及诊断方法;提出了酸化选井的原则及酸化选井的经验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用动态参数计算地层静态参数及酸化效果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验证,预测日注入量与实测日注入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6%.  相似文献   

13.
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流体流动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流体从地层流到压裂井内渗流规律复杂.以等值渗流阻力法及叠加原理为基础,采用流场划分原则,划分渗流区域,建立了考虑压裂水平井多条横向裂缝相互干扰的压裂水平井—垂直井组合井网产量预测模型.模型考虑了流体从基质流向裂缝,从裂缝流向水平井筒的多场耦合流动,既体现了储层物性复杂的问题,又考虑了水平井压裂多条横向裂缝、裂缝参数不同和裂缝间存在相互干扰的影响,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低、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的产量预测,指导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开发实践.模拟结果表明:裂缝条数越多,裂缝干扰越强,水平井压裂存在一个最优裂缝条数;压裂裂缝沿水平井筒等间距排布靠近两端,且两端长中间短的方式开发效果最好;压裂水平井—直井组合矩形七点井网,水平井压裂裂缝与水平井筒最优夹角为60°.  相似文献   

14.
对接水平井及其井间导航轨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接水平井是一口水平井与其他井在地下相交并连通的井组,主要用于盐矿开采、煤层地下气化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地热开采、管道和隧道河底穿越等领域,潜在的应用领域为天然气水合物和铀矿的开发等。用对接水平井可以提高矿藏的开采速度、提高采收率并降低成本;用对接水平井开采稠油效果会更好;对接水平井可能成为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手段。针对对接水平井对接精度很低的问题,提出井间导航轨道控制技术的思路,即从已钻井内接收在钻井的信息或从在钻井接收已钻井的信息,确定两井间的相对位置,引导在钻井井眼轨道与已钻井轨道精确对接的技术。主要包括:对接水平井的井眼轨道设计技术、井下雷达钻头定位技术、待钻井眼轨道设计技术、井眼轨道的预测与控制技术和井底误差分析技术;其中,井下雷达钻头定位技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分支井采油工艺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水平井应用概况,水平井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种油(气)藏:薄层油藏、天然裂缝油藏、存在气锥和水锥问题的油藏、存在底水锥进的气藏。另外,水平井在开采重油、水驱以及其他提高采收率措施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采油工艺现状,包括人工举升方式、增产增注措施、防砂和控砂技术、找水与堵水技术等,并对未来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采油工艺急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井眼轨迹及套管初弯曲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数据拟合、三次样条和数值积分的方法模拟水平井井眼轨迹曲线,为有限元分析提供条件,同时用解三弯矩方程计算水平井中套管初弯曲的内力。通过算例分析说明,本文所述的计算方法可行,而且可靠,对指导钻井工作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与分支水平井产能计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产能的计算公式国内学者提出的不下10种,导出者都采用了不同的数学方法推导和证明其导出式的正确性,但由于假设条件和边界条件的不同,其导出式也有较大差别。使现场油藏工程工作者从诸多的数学表达式中找出适合适用的油藏工程计算模型,消除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使用中的混乱状态,是本文将试图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与直井的经济效益对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月亭  周煜辉 《石油学报》1997,18(4):117-121
针对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对差额寿命期内基准折现率的修正等方法,解决直井与水平井方案比选时寿命期不等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钻井费用类型的重新划分及对油气藏参数的”历史拟合“,有效降低了项目评价中关键参数的预测误差;通过对方案评价指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净现值与净现值率相结合的方案比选评价方法;并针对石油钻井-开发项目随机因素多、风险大等特点,对其进行蒙特卡罗风险模拟分析,提高了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水力加砂压裂是储层特别是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压裂施工时,储层破裂压力直接决定水力压裂的成功与否。影响储层破裂压力的因素较多,例如射孔相位、密度、孔径等,但对于斜井或水平井,构造应力场及其与井身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破裂压力和初始起裂方向影响更为显著。在压裂施工中,由于缺乏对上述因素的认识,常常导致施工因压力过高而中止。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结合岩石的抗拉破坏准则,对构造应力场进行分类,展开了不同构造应力场下斜井和水平井压裂施工中破裂压力及裂缝起裂方向研究,为水力压裂起裂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射孔技术可与酸化、压裂技术联作,用于灰岩及低压、低渗油藏,降低操作费用,提高采油指数;与防砂技术联作用于疏松砂岩油藏,可减少污染,改善防砂效果。从16口超高压射孔完井的压力恢复曲线统计可知,14口井的表皮系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