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测定了轻石脑油中正、异构C6烷烃在5A-1分子筛上的低温(25~80℃)及高温(150~300℃)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了吸附温度、吸附压力、脱附压力对5A-1分子筛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在5A-1分子筛上低温(25~80℃)及高温(150~300℃)下的吸附等温线均为I型吸附等温线,且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等温线优惠程度逐渐降低。吸附温度25℃、平衡压力7.5kPa时,异构C6烷烃在5A-1分子筛上的吸附量较小,对正己烷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对于轻石脑油中的C_6烷烃来说,较适宜的吸附温度优选200~250℃,在该温度范围内,正己烷平衡吸附量为5.68~9.03g/(100g);脱附压力为1.4 kPa时,正己烷脱附量为0.69~2.35g/(100g),能够满足变压吸附的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将甲酸铜与氯化铜前驱体负载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载体上,通过改变活化温度和铜盐负载量,制备Cu/MIL-101吸附剂。用XRD、FT-IR、TG、N_2吸附和脱附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测试Cu/MIL-101吸附剂在101.3k Pa、25℃的CO、N_2吸附量。结果表明,制备该吸附剂的最佳活化温度为220℃,最佳铜盐负载量为4mmol·(gMIL-101)~(-1)。铜基改性后的吸附剂CO的吸附量由23.93cm~3·g~(-1)提高到53.55cm~3·g~(-1),N_2的吸附量由5.81cm~3·g~(-1)下降到3.29cm~3·g~(-1),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模型预测CO/N_2吸附选择性由26提高到2194。吸附剂可在200℃、真空下再生。  相似文献   

3.
张放  傅吉全 《工业催化》2016,24(3):54-57
以工业酚醛树脂为碳源,三嵌段聚合物F127为模板剂,制备碳分子筛。采用N_2吸附-脱附对制备的碳分子筛进行表征,研究炭化制备工艺对碳分子筛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和炭化升温速率对碳分子筛孔径分布影响较大。在炭化升温速率为1℃·min~(-1)、炭化温度800℃和炭化时间1 h条件下制备的碳分子筛孔径分布最为集中,BET比表面积716.59 m~2·g~(-1),单点总孔容0.557 75 cm~3·g~(-1),单点吸附微孔孔容0.301 81 cm~3·g~(-1)。  相似文献   

4.
Ni/Al_2O_3催化剂是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制取合成气研究最多、最具应用潜力的一种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进行CO_2-TPD研究,考察还原态Ni/Al_2O_3催化剂的CO_2脱附特性。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CO_2脱附曲线呈现双峰,分别在(60~65)℃和(350~380)℃出现高低温两个活性位;高温CO_2吸附量为3.0 cm~3·g~(-1),低温CO_2吸附量为24.0 cm~3·g~(-1)。催化剂的CO_2吸附量与其Ni含量无关。考察选用不同载体的CO_2脱附行为,发现以Al_2O_3为载体的催化剂CO_2吸附量是MgO和SiO_2为载体催化剂的2~4倍,以TiO_2为载体的催化剂几乎不吸附CO_2。  相似文献   

5.
正己烷在5A分子筛上高温吸附/脱附及扩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智能质量分析仪IGA,在较高温度(150—300℃)下,测定5A分子筛对正己烷的吸附/脱附等温线,考察吸附温度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研究改性5A分子筛的二次孔结构与正己烷吸附/脱附及扩散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5A分子筛对正己烷的吸附等温线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优惠程度逐渐降低,在300℃下,5A分子筛对正己烷吸附等温线接近线性,压力从14 kPa降至1.4 kPa,被5A分子筛吸附的正己烷可脱附出45.95%;在200℃下,改性5A分子筛(5A-11)对正己烷的脱附质量比是未改性(5A-1)的3.5倍;正己烷在5A-11分子筛上的脱附扩散系数为8×10-13m2/s,约是未改性的20倍;5A-11分子筛拥有较小的二次孔孔径和较为合理的大孔分布,使其对正己烷有着良好的脱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王磊  李洁  陈耀壮  乔莎  雷菊梅  赵英 《工业催化》2016,24(11):62-67
采用干混法制备了Cu(Ⅰ)-分子筛吸附剂,利用XRD和SEM考察Cu(Ⅰ)在吸附剂表面的分散情况,并对吸附剂吸附条件和解析条件和CO吸附分离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Cu Cl呈原子状态分散于分子筛载体孔道内;在吸附温度60℃、吸附压力700 k Pa、解吸温度80℃、解吸压力20 k Pa和解吸时间2 min条件下,吸附剂的穿透吸附量达37.5 m L·g~(-1),解吸量为8.5 m L·g~(-1)。在对CO、CH_4、H_2和N_2混合气进行分离以及增加置换工序的情况下,可将体积分数27%的CO提浓至99.5%,该吸附剂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就XDA-1型吸附树脂对二硝基重氮酚(DDNP)生产废水中硝基酚的去除进行了研究.静态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等温线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良好,属于优惠型吸附;吸附速率不仅是吸附时间的函数,还与液固比有关;吸附的动力学方程为qt=2.5934rexp(B/t);树脂的吸附量(pH=2)为86.32 mg·g-1;吸附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是:废水pH值为2、吸附温度为20℃、流速为2 BV·h-1,此时树脂饱和吸附量为225.6 mg·g-1、穿透体积为221.4 mL;选用复合式脱附剂5%NaOH溶液和40%乙醇溶液,脱附温度为21℃,脱附体积为10 BV,此时脱附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_3H_6和C_3H_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_3H_6/C_3H_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论了温度对吸附机理和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OF-74(Ni)的BET比表面积高达1306 m2·g~(-1)。在298 K下,C_3H_6的吸附量高达7.4 mmol·g~(-1)。随着温度升高,C_3H_8的吸附量大幅降低,而C_3H_6的吸附量下降程度较小,导致材料对C_3H_6/C_3H_8吸附选择性升高。当温度为328K时,MOF-74(Ni)对C_3H_6/C_3H_8二元气体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接近12。程序升温脱附的实验结果显示,C_3H_6在MOF-74(Ni)上的脱附活化能大于C_3H_8,分别为68.92 k J·mol~(-1)和50.80 k J·mol~(-1)。C_3H_6是通过与MOF-74(Ni)的不饱和金属位点Ni2+以π络合作用方式吸附,作用力较强,而C_3H_8与Ni2+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根据吸附机理不同的特点,适当提高温度,将有助于提高MOF-74(Ni)吸附分离C_3H_6/C_3H_8混合物体系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2种大同膨润土为脱色剂,通过其对阳离子黄X-8GL染料的脱色试验,探讨吸附时间、温度、膨润土的粒度、投加量、染料废水的初始p H、初始浓度对其脱色率和吸附量的影响,优化出最适宜的吸附条件,并研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染料初始pH=7的条件下,当膨润土投加量为0.5g·L~(-1)、阳离子黄浓度为50mg·L~(-1)时,1号和2号膨润土矿样对阳离子黄的脱色效果最好,其脱色率分别为94.85%、98.82%,吸附量分别为94.85mg·g~(-1)、98.82mg·g~(-1)。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拟合性更好。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同时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后不易发生解析脱附。膨润土对X-8GL染料的脱色机理是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明胶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微球吸附剂,采用激光粒度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及扫描电镜(S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糖精钠中和液的吸附,考察了其脱附性能。结果发现,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5μm,BET比表面积为0.283 8 m~2·g~(-1),且耐酸碱性强。脱附结果表明,微球在10 g·L~(-1) NaOH溶液中的脱附率达到88%,最佳脱附温度为30℃、时间为80 min,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碱土金属氧化物改性的脱铝丝光沸石分子筛。XRD、NH_3-TPD和原位FT-IR技术结果表明,在实验的负载量条件下(4%),MgO高度分散在脱铝丝光沸石分子筛表面;改性脱铝丝光沸石分子筛的NH_3-TPD酸量由0.49mmol·g~(-1)降至0.22mmol·g~(-1)。在0.1 MPa、450℃和W/F=10 g·h·mol~(-1)条件下,负载质量分数1%MgO的脱铝丝光沸石对甲醇制烯烃反应的活性为:丙烯及C_2~C_4烯烃的最大选择性分别为25.93%和49.08%。与脱铝丝光沸石相比,碱MgO浸渍改性的脱铝丝光沸石明显增加了甲醇制烯烃反应的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天然沸石除氟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法改性的沸石对水样的除氟效果,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中效果最好的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进行了除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除氟时,EDTA、NaOH和Fe2(SO4)3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2mol·L-1、1.0mol·L-1和1.0mol·L-1,最佳粒径、投料量、水样pH值、吸附时间和水样温度分别为60目、5.0g·(100mL)-1、7.0、60min和50℃。含氟20.0mg·L-1的高氟水经改性沸石处理2次后,F-浓度降至1.0mg·L-1以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3.
龚春明 《辽宁化工》2014,(6):694-696,699
研究主要是制备一种牡蛎壳陶粒,并考察煅烧温度对牡蛎壳陶粒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牡蛎壳载体磷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大,当牡蛎壳粉末∶粘土∶九水硅酸钠=7∶2∶1,煅烧温度为450℃时,制备的牡蛎壳陶粒对磷的吸附量为0.155 mg·g-1。牡蛎壳陶粒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在25℃下最大吸附量为0.432 mg·g-1。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牡蛎壳陶粒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水率可以达到18.64%、载体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15 MPa、空隙率为41.2%、比表面积为5.71 m2·g-1、破碎率与磨损率之和为2.95%、含泥量为0.61%,这些指标均满足《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CJ/T 299-2008》的指标,可以将此牡蛎壳陶粒用到水处理当中。  相似文献   

14.
刘珍贤 《广东化工》2009,36(12):206-208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魔芋粉接枝丙烯酸超强吸水剂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单体量(单体,魔芋粉)10.9、引发剂量(引发剂/魔芋粉)5.08%、反应温度66.2℃、单体中和度78.7%、交联剂量(交联剂/魔芋粉)1.43%、反应时间2.51h。产物吸水率为685.3g/g,吸盐水率306.5g/g(自来水)。  相似文献   

15.
在分离柱中,利用13X分子筛吸附分离二硝基甲苯(DNT)氢化焦油中的间位二氨基甲苯(m-TDA),考察了吸附温度、解吸温度、停留时间、氢化焦油初始量、分子筛用量等因素对m-TDA吸附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氢化焦油初始量为40g、无水乙醇用量为170mL、分子筛用量为85g、吸附温度为60℃、解吸温度为75℃、停留时间为2.5h时,DNT氢化焦油中m-TDA的吸附效果最佳,收率可以达到70.56%。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硅胶.考察了水量、氮化温度对氮化硅胶合成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29SiMASNMR等方法对氮化硅胶进行了袁征。结果表明:水量是影响氮化硅胶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氮化硅胶的氮含量(质量分数)增加;在氨气流速为i00mL·min^-1、氮化温度为1000℃、氮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氮化硅胶的氮含量达9.48%。将氮化硅胶用于C03的吸收,与未氮化的硅胶相比,氮化硅胶对CO2有明显的吸收能力,吸收量从3.08×10^-4g·g^-1提高到6.71×10^-4g·g^-1。  相似文献   

17.
以商业硅胶为模板,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多级介孔炭,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多级介孔炭具有高比表面,大孔容和集中孔径分布以及高效吸附脱除刚果红染料的性能.多级介孔炭对水溶液中刚果红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且在45℃具有最大吸附量,为446.89mg·g-1.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动力学数据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发现,在25~45℃内,刚果红在多级介孔炭上的吸附行为时吸热过程,且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FAAS法研究了纳米TiO2材料对溶液中痕量Mo(Ⅵ)的分离与富集性能,分别考察了酸度对吸附率、解脱剂浓度和温度对Mo(Ⅵ)回收率、干扰离子对Mo(Ⅵ)含量测定等的影响,并对实际水样中钼离子进行了分离、回收和FAAS法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可定量吸附Mo(Ⅵ),当pH值约为1.0时,吸附率达到最大;以NaOH为解脱剂,当浓度大于0.2 mol/L,在室温下解脱振荡10 min,Mo(Ⅵ)的回收率达到最大值;除磷以外大多数共存离子不影响Mo(Ⅵ)含量的测定;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对Mo(Ⅵ)的静态吸附容量为1.04 mg.g-1,FAAS法对Mo(Ⅵ)的检出限为12.0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n 6,含Mo为5.0μg.mL-1)。  相似文献   

19.
李正青  慎炼  任杰 《化工时刊》2010,24(1):23-25
研究了蒙脱土(MMT)负载硝酸铁制备的固体酸催化剂(Fe2O3/H-MMT)在四氢呋喃(THF)开环聚合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乙酸酐用量对催化活性和聚四氢呋喃(PTHF)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化处理用酸浓度为3.00 mo.lL-1,Fe2O3负载量为18%(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400℃下制备的催化剂,反应5 h,催化活性为1.17 g.g-1Cat.h-1。催化活性随乙酸酐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PTHF的相对分子质量影响不大,受乙酸酐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变硝酸胶溶剂的用量,采用挤条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ZSM-5分子筛催化剂。以甲醇制丙烯为模型反应,在450℃、0.1MPa、甲醇空速为1h-1的条件下,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采用颗粒强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成型过程中硝酸用量的增加,分子筛颗粒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分子筛总酸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