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治疗晚期食道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可行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我院对11例晚期食道癌患者实施胃镜直视下瘤内注射rAd—p53,每周1次,每次1×10^12 VP,一个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后2月,肿瘤缩小1例(9.09%),无变化8例(72.73%),增大2例(18.18%);除自限性发热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镜下瘤内注射rAd—p53短期无明显毒副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局部肿瘤的发展,尤其对失去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方法49例经过TACE及物理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20例(33个病灶)进行rAd—p53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29例(47个病灶)进行单独的^125I粒子植入术(对照组)。观察术后3d、1周和2周的不良反应,及1个月后的短期疗效。结果联合组术后3d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寒战、发热、乏力、肌肉、关节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联合组仅有1例发热,其他不良反应缓解;术后2周,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所有患者观察期内均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胆囊炎及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未见白细胞减低及肝肾功能损害;体力状况(Kamofsky评分)无明显降低。短期疗效显示,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90.9%和76.6%,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Ad—p53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较安全的肝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与头颈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1].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剂由腺病毒载体DNA和p53基因两部分组成,可以有效地将p53基因转入肿瘤组织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上调多种抗癌基因和下调多种癌基因的活性,从而瀑布性增强抑癌效应,特异地引起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或使肿瘤细胞处于冬眠状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内注射结合放疗、化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疗效显著[2],但如何对注射部位及周围皮肤进行观察和护理的报道较少.我们使用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PF方案治疗复发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经精心护理,毒副反应轻微,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癌患者的可行性以及基因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8月—2009年6月,我科对15例晚期口腔癌患者应用重组人053腺病毒注射液进行瘤体内注射、颞浅动脉插管泵人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及护理。结果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肿瘤完全消退(CR)3例,肿瘤部分消退(PR)12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癌值得在临床推广;同时对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的口腔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减少护理并发症,充分保证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治疗(rAd—053)联合化疗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肝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完善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注射p63腙病毒时的注意事项,加强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严密观察和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强、睡眠改善、体重增加;血AFP下降者22例,其中10例降至正常。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联合手术、放射线治疗口腔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自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后接受rAd-p53注射液结合放射线治疗的10例舌癌、12例牙龈癌患者及手术后仅接受单纯放疗的12例舌癌、14例牙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复查或电话随访,分析rAd-p53注射液结合放射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rAd-p53注射液联合手术、放疗对舌癌、牙龈癌疗效满意,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8.3%,较仅接受放疗的对照组局部复发率(25%、28.6%)明显偏低。除注射药物后发热及注射部位疼痛外,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疗效优于仅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结论 rAd-p53注射液联合手术及放疗治疗舌癌、牙龈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p53腺病毒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兵  刘积良  隋捷  郑凯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36-3737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p53 )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临床观察晚期肝癌病例共69例,其中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39例,一般营养支持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每次基因治疗剂量1×10^12 VP或2×10^12 VP,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生存质量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结果]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2个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2C30)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发热、放射性肠炎、注射部位疼痛等,观察组除发热、注射部位疼痛外,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RTC2C30评分为(16.42±3.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31±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满意,且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p53 adenovirus,rAd-p53)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8月,以经皮注射rAd-p53联合放疗及单独放疗方法治疗肺鳞状细胞癌来源脊柱转移瘤患者各18例,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坏死率情况,检测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血清中抗特异p53基因腺病毒抗体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评定有效率为66.7%,高于单独放疗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可见明显肿瘤细胞坏死、P53蛋白表达阳性及血清中抗特异p53基因腺病毒抗体水平强阳性。结论 rAd-p53基因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联合放疗可弥补单一放疗的不足,提高放疗的敏感性,有效治疗脊柱转移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rAd/p53单独、联合碘油、5-氟尿嘧啶(5-Fu)治疗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模型的效果,探讨5-FU、碘油对rAd/p53的作用.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82只麻醉状态下的裸鼠皮下.荷瘤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直接瘤内注射生理盐水、rAd/p53、rAd/p53+5-FU、rAd/p53+碘油治疗,在用药后24 h、48 h、72 h、120 h、168 h取肿瘤检测肿瘤细胞p53表达、Ki-67表达、坏死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p53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单纯rAd/p53 120 h达峰值,rAd/p53+5-Fu 72 h达峰值,rAd/p53+碘油48 h达峰值.治疗组肿瘤坏死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Ad/p53+5-Fu在24 h Ki-67指数有意义增加.结论 5-Fu、碘油有增加p53抗瘤性作用,而碘油有可能对腺病毒包装的p53起到了集中的运载效果,5-Fu与rAd/p53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0%、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4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行同步放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以及0.5、1、2年的生存率,2年的原发灶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d-p53的药物副反应主要是发热。两组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在中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增效作用,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行更长时间的进一步观察。rAd-p53瘤内注射并未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2007年我科收治Ⅲ~Ⅳa期鼻咽癌病人95例,其中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CCRT组)49例,单纯放疗治疗(RT组)4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CCRT组联合顺铂+氟尿嘧啶(PF)方案或顺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PLF)方案化疗3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和病人的耐受性。结果 CC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高于RT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72~7.19,P〈0.05);CCRT组1年生存率高于RT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24,P〈0.05);CCRT组的3年生存率、鼻咽局部控制率及颈部局部控制率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40,P〈0.05);CCRT组的5年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26,P〈0.05);CCRT组胃肠道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RT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70,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缓解率、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病人对同步放化疗的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咽癌应用125I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鼻咽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照组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12个月后评定2组肿瘤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2组1、2、3a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肿瘤控制率(93.3%)高于对照组(70.0%)(P〈0.05),2、3a生存率(76.7%、50.0%)高于对照组(46.7%、20.0%)(P〈0.05);治疗组口腔干燥、放射性皮炎、吞咽困难、咽炎发生率为83.3%、50.0%、63.3%、40.0%,对照组为96.7%、46.7%、73.3%、56.7%,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效果优于单用三维适形放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内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及化疗联合区域热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50例恶性腹水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尽量引流后腔内注射rAd-p53 1×1012VP,48~72 h后腹腔内再注入顺铂40 mg/m2,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当日行腹部亚高温射频透热热疗1 h,热疗2次/周,疗程共4周。对照组除不给予rAd-p53外,腔内化疗、热疗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CR+PR+SD)为88.0%,对照组为64.0%(P<0.05)。2组均偶有恶心、呕吐、皮下脂肪硬结等Ⅰ~Ⅱ度不良反应,观察组特有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自限性发热。结论腔内rAd-p53联合化疗及局部热疗控制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功能锻炼操对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作用。方法选择鼻咽癌放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张口法运动锻炼,研究组应用头颈部功能锻炼操进行锻炼。比较放疗后1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的门齿距。结果放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研究组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6.7%,而对照组为63.3%和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颈部功能锻炼操可有效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级预防方案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张口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预防方案,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距进行测量。结果放疗结束、放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的门齿间距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张口困难发生率为46.67%,干预组张口困难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预防方案能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张口困难的程度并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化疗+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73例中晚期鼻咽癌中,治疗组43例选择化疗+放疗,而对照组30例单纯放疗。化疗用药氟脲嘧啶(5-Fu)0.5/m^2,第1~5d,加顺铂(DDP)20mg/m^2,第1~4d静脉滴注。结果随访3、5年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2.8%,56.7%;51.2%,46.7%(P〉0.05),远处转移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5%(20/43),60%(18/30)(P〈0.05),无不可耐受毒性反应。结论化疗+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未能提高近期疗效,但降低远处转移率,毒性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