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张锦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3,20(5):339-342,T018
原位肝胶原酶灌流分离出经化学致癌剂诱发的大鼠癌前期肝细胞,用“淘洗“技术纯化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肝细胞,置无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中培养。结果表明,GGT阳性或阴性肝细胞均不能在此培养液中长期生长。而经乙基亚硝基脲(ENU)处理4h的肝细胞,只有GGT阳性肝细胞能在此无血清培养液中长期生长并传代,其形态及排列类似正常肝细胞,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连接复合体和毛细胆管,但核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 (GGT)异常表达在监测肝细胞癌变中的价值。方法 :以 2 -乙酰氨基芴(2 - FAA)喂饲 SD大鼠诱发肝癌 ,观察鼠肝细胞在癌变期间的病理组织学、酶组织化学、肝总 RNA水平、不同分子形式 GGT及同工酶的动态改变。结果 :诱癌后随鼠肝组织学改变 ,肝 GGT过度表达 ,可溶性及膜结合性 GGT比活性(U/g)均明显异常 (q=4.90 ,P<0 .0 1) ;肝总 RNA浓度与肝 GGT比活性或血清 GGT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r=0 .79,P<0 .0 1) ;同工酶分析显示实验鼠出现对照鼠和胚台鼠的混合谱型 ,于诱癌初期的鼠肝和血中可检出癌胚性 GGT。结论 :GGT为反映肝细胞癌变敏感标志酶 ,癌胚性 GGT形式的分析有助于癌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应用丫-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_(344)大鼠癌前期病变组织中GGT,AFP的产生细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明细胞结节、嗜酸性细胞结节GGT阳性,AFP阴性;嗜碱性细胞结节GGT阴性,部分结节AFP阳性;不典型增生细胞两者均阴性.提示增生结节及肝癌来源于小肝细胞及散在的AFP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及卵圆细胞中细胞角质素18(CK18)及消减基因P02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8例正常肝组织,27例肝硬化组织和43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K18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及卵圆细胞中P02的表达.结果: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K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6%和25.0%(P>0.05),肝细胞癌组织中CK18阳性表达率为65.1%,与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对肝硬化的汇管区和肝细胞癌癌巢周边可见到卵圆细胞中P02的强阳性表达,且其数量在2种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8参与了肝硬化到肝细胞癌的癌变过程;CK18在卵圆细胞中的强阳性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组织中数量上的显著性差异,证明卵圆细胞与肝脏损伤后再生及癌变有关,支持肝细胞癌的卵圆细胞起源学说;P02是一个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可能通过促进卵圆细胞的增殖来介导肝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用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_(344)大鼠化学诱发肝癌过程中GGT与AFP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梁状型以AFP阳性为主,腺管型以GGT阳性为主;胆管细胞癌以GGT阳性为主.提示在形态学上,肝细胞癌可以同时表达GGT与AFP;增生结节GGT和AFP的表达与肝癌的细胞类型相关.对肝癌发生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丫-谷氨酞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研究了人肝癌及癌周组织中GGT,AFP的表达,同时观察了癌胚抗原(CEA)的分布.20例肝癌组织中,11例GGT阳性,10例AFP阳性.13例CEA阳性.在癌周组织中,6例GGT阳性,2例AFP阳性,20例CEA阳性.证实肝细胞癌可表达GGT,AFP,增生结节属癌前期病变,与肝癌的发生有关,GGT,AFP的增高与肝癌密切相关,CEA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344大鼠癌前期病变组织中GGT,AFP的细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明细胞结节,嗜酸性细胞结节GGT阳性,AFP阴性,嗜碱性细胞节GGT阴性,部分结节AFP阳性,不典型增生细胞两者均阴性,提出增生结节及肝癌来源于小肝细胞及散在的AFP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C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4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 -C的表达。结果: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VEGF -C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72.1%(31/43)、23.3%(10/43)和12.5%(3/24),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 -C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5.82,P<0.05)。癌组织中VEGF -C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关(P<0.05)。结 论:VEGF -C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0.05%的2-Fluorenylacetamide(N-2-氟基乙酰胺)(2FAA)制成大鼠肝癌模型,进行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Ⅰ酶的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喂养2FAA后肝组织及血清中ALP均明显升高,且两者ALP的升高呈正相关。ALP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肝组织中仅有少许部位阳性,而在卵圆细胞及肝癌细胞中ALP明显增多。同工酶研究显示卵圆细胞,肝癌细胞及鼠胎肝细胞中均可见胎盘型ALP,表明卵圆细胞为癌前期病变。测定血清及组织中ALP活力尤其是胎盘型ALP的酶组织化学染色有利于大鼠肝癌模型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CK1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肝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9例正常肝组织中CK19的表达。结果56例肝细胞癌组织中26例CK19表达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癌组织CK19多分布于腺样型或梁索型肝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中异型增生细胞及卵圆细胞的CK19表达率(51.9%)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组中肝细胞的表达率(17.2%),但与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差别不大。肝硬化组中CK19的表达率为37.5%(3/8),阳性细胞均为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细胞。结论肝细胞癌和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肝细胞表达CK19,提示CK19可做为判断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一个指标。肝细胞癌CK19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PAR-γ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3%,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9.0%,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lyl-proplyl isomerase 1,pin1)在正常、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in1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组织芯片上同时检测10例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40例肝硬化、19例肝细胞性肝癌及34例正常肝组织中p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n1在不同肝脏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in1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10)、82.5%(33/40)、100%(19/19)、55.8%(19/34),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同时肝癌中pin1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01),而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1参与了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细胞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焦点黏附激酶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焦点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方法: 将148例HCC、137例癌旁正常肝组织及其10例正常肝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直径为0.6 m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FAK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织中FAK的阳性表达率为60.14%,癌旁正常组织FAK的阳性表达率为20.44%,正常肝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为0%。在HCC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05);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有侵犯组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无侵犯组(P<0.005和P<0.01)。结论: FAK在H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可作为HCC的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细胞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使用组织芯片技术,选取20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32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进行对照,分别进行Smad4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Smad4在对照组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即Smad4在癌组织中表达有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表达强度上,癌旁肝组织以强阳性表达为主,肝细胞癌中主要以弱阳性表达为主.TGF-β1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高于对照组,但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降低为49.5%.对照组肝组织中的TGF-β1表达以弱阳性为主,占40.6%,在癌旁肝组织中以中度阳性为主,占51.5%,在肝细胞癌组,以阴性表达为主,占50.5%.由对照组到癌旁组织到肝细胞癌组,TGF-β1的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 Smad4、TGF-β1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TGF-β1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和促进因子,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缺失导致肝细胞癌发生,但过高表达可能使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18.
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GGT活性变化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在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活性变化对肝癌的诊治意义 ,对 30例肝癌病人肝癌组织及鼠肝癌模型肝组织GGT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 :组织中GGT活性表现为人肝癌组织较癌周组织明显升高 (P <0 .0 1) ;鼠化学诱癌过程中从正常到癌前病变到癌变的肝组织依次明显升高 ,三种不同组织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人、鼠肝癌形成过程中GGT活性呈同步升高趋势 ,GGT为反映肝细胞癌变的标志酶。动态观察GGT活性变化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行手术切除的27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以及9例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27例肝细胞癌有25例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阳性(92.6%),癌旁组织有 5 例阳性(18.5%),并且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阳性积分高低与肝癌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正常肝组织标本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均阴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在肝癌的表达升高,是反映肝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有用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中Ezrin、ICAM-1的表达状况及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肝细胞癌组织中Ezrin、ICAM-1的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Ezrin、ICAM-1在正常肝、癌旁肝及肝细胞癌中均有表达.②Ezrin、ICAM-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并与肝细胞癌的分级相关(P<0.05),有门静脉癌栓肝癌组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肝癌组(P<0.05).③Ezrin与ICAM-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832,P=0.021,P<0.05).结论 Ezrin、ICAM-1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九静脉癌栓密切相关,二者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Ezrin可能通过调节ICAM-1表达促进肝癌的发展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