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菜籽饼为原料,探讨了采用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的工艺及丙酮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性。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丙酮法提取菜籽饼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2,提取时间30 min,丙酮体积分数35%,在此条件下菜籽饼多酚得率为20.64 mg/g。以鞣酸、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丙酮多酚提取液的还原能力及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丙酮多酚提取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姬松茸干品为原料,以乙醇作提取液,研究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等因素对多酚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提取姬松茸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作提取液,料液比为1:25,在60℃下水浴浸提2h,浸提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姬松茸多酚物质的得率为2.118%。  相似文献   

3.
菜籽饼粕多酚的提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辅助乙醇提取菜籽饼粕多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120 s,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300 W,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菜籽饼粕多酚提取率达7.7974 mg/g。各因素对菜籽饼粕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菜籽饼粕多酚提取液对羟基的清除率在0~1.4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清除率达61.37%,但清除效果不及Vc。  相似文献   

4.
燕麦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裸燕麦为试验材料,总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盐酸含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燕麦粉中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水溶性维生素E为对照物,通过FRAP法、DPPH法对燕麦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燕麦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60%,料液比1∶20,提取液中盐酸含量0.024%,温度75℃,提取时间50 min。此条件下燕麦总多酚得率为6.42g/kg。燕麦多酚具有较强的铁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且在一定的范围内,燕麦多酚提取物浓缩液中多酚质量浓度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玫瑰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玫瑰果多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的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多酚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玫瑰果多酚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固液比1∶20(g∶mL),浸提温度70℃,提取时间40 min,提取2次。在该优化条件下提取,玫瑰果多酚得率达到9.18%。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溶剂丙酮溶液浸提紫苏饼中的多酚,从浸提溶剂体积分数、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方面对多酚得率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溶液体积分数60%,浸提固液比1∶15,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12%.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后分离的葡萄皮渣为原料,对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葡萄皮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出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剂为体积分数70%的乙醇,浸提温度80 ℃,浸提时间40 min,按1∶7(g∶mL)的料液比,浸提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葡萄皮渣中多酚提取量为30.03 mg/g。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皮作为原料,对其所含有的抗氧化物质绿原酸进行提取工艺条件优化。采用乙醇回流法,以绿原酸得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回流次数对提取工艺条件的影响,采取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马铃薯皮中绿原酸粗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温度97 ℃、回流3 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为2.229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绿原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提法提取紫色马铃薯中的花色苷,考察了不同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和液料比等因素对浸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90 min,pH 1.00,液料比10:1(mL/g).在此条件下,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的一次提取得率为3.4%.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是影响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液料比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是乙醇体积分数,也达显著水平,时间和温度有一定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红巨苋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红巨苋叶片多酚物质的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巨苋叶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51g/ml,浸提时间31min;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在此条件下,红巨苋叶片多酚得率实际平均为13.92%,与理论预测值13.94%相近。红巨苋叶片多酚类物质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红毛藻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多酚,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单因素,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红毛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红毛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0 ℃,浸提时间7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10 g/mL,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9.67 ± 0.14)mg/g。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红毛藻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313、0.445 mg/mL。研究结果表明正交优化提取红毛藻多酚的工艺简单可行,此方法提取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红毛藻多酚具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原料为刺果番荔枝叶,使用乙醇溶剂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分别比较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4个要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法研究刺果番荔枝叶多酚抗氧化活性,比较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刺果番荔枝叶多酚与抗坏血酸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50:1 (mL/g)、提取时间96 min、提取温度60 ℃时,多酚提取量最大,达到(20.37±0.34) mg/g。刺果番荔枝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3.33、264.65 μg/mL,样品在试验范围内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1.34%±2.68%)、(52.50%±2.29%)。综上表明,刺果番荔枝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利用短梗大参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本文对影响短梗大参多酚提取量的工艺参数(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了优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了短梗大参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0 (g/mL)、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 ℃,在该参数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0.320±0.02)mEq GA/g;短梗大参多酚对DPPH、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其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43.4 μg/mL和37.6 μg/mL。短梗大参多酚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辣木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辣木籽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就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基于Box-Behnken和Design-Expert V8.0.6,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并测定了辣木籽多酚提取物中植物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极为显著(p<0.0001),可以对辣木籽多酚含量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6.78%、浸提温度75.9 ℃、料液比1:12 g/mL、浸提时间1.24 h,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最大提取量为4.134 mg/g,实测值为(4.125±0.017) mg/g,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总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清除能力、FRAP还原力分别为(43.52±8.47)、(0.571±0.017)、(1.413±0.032)、(0.731±0.040) mg TEs/g extract。此优化工艺可行,辣木籽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充分利用金钗石斛花中多酚类物质,建立以PEG 200为溶剂的绿色循环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PEG 200为溶剂,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金钗石斛花多酚的提取方法,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提取液中的多酚类物质并实现溶剂的重复利用并以ABTS、DPPH法测定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体积分数55%、液料比38:1 mL·g?1、超声时间99 min、超声温度80 ℃,得率达到最大为338.88 mg·g?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金钗石斛花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抗坏血酸相近,其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486和2.792 mg·mL?1。结论:绿色溶剂PEG 200可用于金钗石斛花中多酚的提取,并能重复利用;提取所得多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琴  吴梨  石嘉怿  鞠兴荣 《食品科学》2010,31(19):33-37
对油菜籽壳粕和脱壳后的菜籽肉粕中提取液的总酚含量、对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 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并采用液质联用法对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对其中的芥子酸和芥子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菜籽肉粕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对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 抗氧化能力约为菜籽壳粕中的两倍,芥子酸和芥子碱的含量分别为菜籽壳粕中的约2.5 倍和1.5 倍。通过对实验室溶剂除油的菜籽粕与工业高温粕比较发现,高温榨油过程会使菜籽的总酚含量、抗氧化性、芥子酸和芥子碱含量有所下降,其中总酚含量下降了12.06%,DPPH 自由基和FRAP 抗氧化值分别降低10.0% 和5.6%,芥子酸和芥子碱含量分别下降了5.6% 和21.12%。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结合离子沉淀的方法,对菜籽饼粕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制备出菜籽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5min、液料比13:1、浸提2次;浸提液离子沉淀的较适参数组合为氯化锌为沉淀剂、沉淀剂用量为粗提液中多酚质量的1.5倍、pH6.0,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菜籽多酚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得率1.66%,纯度90.03%。  相似文献   

18.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研究不同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7(mL/g),乙醇体积分数57%,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45℃,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提取率为1.33%±0.02%。试验结果为美味牛肝菌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功能调味料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合法提取高温菜籽粕中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温菜籽粕为原料,研究了淀粉酶法与碱提法结合提取蛋白质的工艺,其优化条件为:酶解pH7.0,酶解温度50℃,料液比1∶20,加酶量2.5%,酶解时间3 h;碱提pH10.0,碱提温度55℃,碱提时间2 h,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菜籽蛋白质提取率达到71.63%。经等电点沉淀、70%乙醇脱色及冷冻干燥后,产品呈浅灰色,菜籽蛋白质得率为9.3%,单宁脱除率为56.65%,植酸脱除率为62.77%,硫甙脱除率达93.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