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多孔硅酸盐材料吸附性能优良的特点,利用高温水热法合成硅酸镁、硅酸铝以及硅酸镁铝三种吸附剂,通过对模拟油中氯化物的脱除效果考察以及BET、XRD和SEM的表征,筛选出硅酸镁铝为最佳吸附剂。在不同水热处理温度下反应不同时间,制得不同镁铝比的吸附剂,并对模拟油中氯化物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镁铝系列脱氯效果最好的吸附剂是在120 ℃下反应18 h制得,当镁铝物质的量比为3∶2、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温度为30℃、油剂质量比为20、模拟油初始浓度为60 mg/L时吸附效果最好,模拟油中的氯化物脱除率达到65.17%,说明体系中镁和铝的氧化物共同存在且达到一定比例时,吸附剂颗粒堆积更加均匀,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明显增加,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有效增加。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孔硅酸盐材料吸附性能优良的特点,利用高温水热法合成硅酸镁、硅酸铝以及硅酸镁铝3种吸附剂,通过对模拟油中氯化物的脱除效果考察以及BET、XRD和SEM的表征,筛选出硅酸镁铝为最佳吸附剂。在不同水热处理温度下反应不同时间制得不同镁铝比的吸附剂,并对模拟油中氯化物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镁铝系列脱氯效果最好的吸附剂是在120℃下水热处理18 h制得,当镁铝物质的量比为3∶2、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温度为30℃、油剂质量比为20时吸附效果最好,模拟油中的氯化物脱除率达到65.17%,说明体系中镁和铝的氧化物共同存在且达到一定比例时,吸附剂颗粒堆积更加均匀,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明显增加,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有效增加。  相似文献   

3.
吸附剂表面性质对柴油碱性氮化物吸附脱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硅胶、改性硅胶、活性白土和γ-Al2O3四种吸附剂进行柴油吸附脱除碱性氮化物试验以及BET分析和吡啶吸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硅胶在拐点前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改性硅胶吸附碱性氮化物的吸附等温式为: ;γ-Al2O3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活性白土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研究发现,吸附剂比表面积不是吸附脱除柴油碱性氮化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孔径小于3.5nm时会阻碍碱性氮化物在吸附剂表面的扩散,降低吸附剂吸附容量。碱性氮化物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 随着吸附剂表面酸中心增加,吸附剂对碱性氮化物的吸附容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煤矸石为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向其添加氯化锌,经过高温焙烧,最终制备出对炼油废水具有良好吸附作用的吸附剂。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吸附前后炼油废水CODCr去除率来判断吸附效果。通过对吸附剂XRD、SEM、BET分析评价吸附剂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NaY(TY)分子筛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g/TiO2-NaY(AgTY)吸附剂,并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吸附床上考察了含氮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对AgTY选择性吸附噻吩(TP)和苯并噻吩(BT)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AgTY吸附剂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型存在,与NaY相比,TY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在吸附温度50℃时,AgTY吸附剂对噻吩、苯并噻吩的穿透硫容分别为0.45%和0.63%;对噻吩模拟油,吡啶对吸附脱硫影响比甲苯的影响大,而对于苯并噻吩模拟油,甲苯的影响比吡啶的影响大。噻吩类硫化物与AgTY吸附剂之间主要以π络合及S—M配位作用机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Ni-Zn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并在固定床上考察了预还原、吸附条件、模拟油的不同组分对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态的Ni是吸附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吸附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673 K、1.0 MPa,模拟油中的烯烃组分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比芳烃的影响大。吸附剂在温度673 K、压力1.0 MPa、液时空速60 h-1、氢气与模拟油的体积比为200(氢气体积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时对含硫质量浓度100 mg/L的模拟油A的硫容为360 mg/g。噻吩首先在Ni原子上进行氢解生成H2S,然后H2S快速与ZnO结合生成ZnS。此外该吸附剂对原料有很好的适应性,并具有很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7.
MTBE选择性吸附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温常压吸附法考察了各种分子筛吸附剂对模型溶液中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吸附脱除性能。吸附活性结果表明,由于MTBE的强竞争吸附作用,仅ZSM-5分子筛可以从MTBE选择性吸附脱除DMDS,而其他分子筛均完全没有效果。ZSM-5所特有的十元环孔道是选择性吸附的关键。通过一系列过渡金属改性,结果显示,仅银离子改性吸附剂硫容上升。在模拟油中硫容从未改性的13.4mg/g提高到35.4mg/g。通过热重分析发现,S-M键的形成是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超声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CeY-U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性能,与传统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CeY-C吸附剂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CuCeY-U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噻吩在CuCeY-U吸附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过程的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主要为颗粒内扩散,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的控制。CuCeY-U吸附剂对噻吩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此吸附过程为熵推动的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使用NJ型载铜吸附剂,以丙烯-丙烷-氮气为原料气,对变压吸附法回收本体丙烯聚合装置尾气中的丙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丙烯、丙烷、氮气3种单组分气体在NJ型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了不同压力、停留时间和顺放过程对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压力为0.6 MPa、停留时间为2.4 min的条件下,丙烯、丙烷在NJ型载铜吸附剂上的分离系数为1.72;三塔循环变压吸附结果表明,在常温下NJ型载铜吸附剂具有稳定的变压吸附性能,丙烯回收率大于96%,纯度大于88%(φ)。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对水溶液中2-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立娟  王慧龙  姜文凤 《石油化工》2006,35(11):1096-1099
以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粉煤灰对水溶液中2-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DNBP)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影响粉煤灰吸附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与活性炭对DNBP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减小粉煤灰颗粒大小和水溶液pH可提高DNBP的吸附量;粉煤灰对DNBP的吸附在120min时达到平衡;当吸附温度从20℃升至60℃时,DNBP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当吸附温度高于60℃时,吸附量逐渐减小;当DNBP初始质量浓度低于29mg/L时,粉煤灰对DNBP的吸附性能优于活性炭,而当DNBP初始质量浓度高于29mg/L时,粉煤灰对DNBP的吸附量仍可达活性炭对DNBP吸附量的86.6%~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