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侯世云  尹光侯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44-447,443
满足总金铅多金属矿床产于三缅村岩浆弧内,与满总单元中细粒角黑云二长花岗岩,谢巴组火山岩关系密切,围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较为有利,据围岩特征及矿体中黄铁矿的热声测试和硫,铅稳定同位素测试成果分析,该矿床为花岗岩浆中渐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测试金厂峪金矿区1080个样品的基础上,统计出各类岩石的金丰度,其与地壳中的金丰度值相当。金矿床矿石的硫、铅、碳、氧同位素值与脉岩和花岗岩相近,而与围岩斜长角闪岩有别,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矿与脉岩、花岗岩位于同一组,显示三者具有地球化学的亲缘性。与其他岩浆热液金矿床相比,金厂峪金矿床具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据此确定金厂峪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于与花岗岩同源的岩浆。  相似文献   

3.
江南古陆某些金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江南古陆金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层控金矿床。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证明,成矿物质部分来自围岩-中晚元古宙地层,另一部分来自深部抑或燕山期花岗岩体。成矿时代为中生供,燕山期的花岗岩也是成矿之能源。  相似文献   

4.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带成矿物质来源: 铅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地质与勘探》2009,45(4):374-384
围山城金银成矿带出露有破山银矿床、银洞坡金矿床和银洞岭银矿床等三个大型金银矿床,均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赋矿地层为新元古界歪头山岩组,河前庄背斜是成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围岩地层歪头山岩组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整体富Th亏U、低μ高ω的特征,与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矿石铅整体富Th亏U、低μ高ω的特征一致.经过年龄校正后,把成矿带内的围岩地层和岩体的全岩铅同位素样品与矿石铅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围岩歪头山岩组与矿石关系最为接近,其次为燕山期梁湾花岗岩体.成矿带的矿石铅具有混源特征.可以认为围岩歪头山岩组和梁湾花岗岩体共同为成矿带提供了铅源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锡田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围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丰度的研究,讨论了改造型花岗岩中的钨、锡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并非由花岗岩浆分泌而来。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7,11(3):60-66
根据同位素测试成果及花岗岩产出特征,认为研究区存在加里东晚期花岗岩。通过对岩体中岩石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产出构造环境为强烈造山带,形成于氧逸度较低的环境。岩石类型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斜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向富镁方向发展,并具由钙碱性岩系向钙性岩系演化趋势。文中论述了花岗岩中微量元素特征、放射性γ强度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等。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钨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丰宁县牛圈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圈银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该矿床品位高,易采易选。矿床产于华北地台北缘银、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围岩为海西晚期粗粒花岗岩与燕山晚期细粒(钾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冀北地区红旗营子群、张家口组及燕山晚期浅成-超浅成富钾硅酸盐岩体中银、铅、锌及钼等成矿元素含量较高。在区域上,这些元素组合异常,形成Ag、Pb、  相似文献   

8.
芙蓉超大型锡矿床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该矿床中几种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特征为正常铅,且具有同源性,与“南岭燕山期锡矿床”Pb同位素特征吻合。骑田岭岩体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长石铅和全岩铅亦为正常铅,其特征与“南岭省含锡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特征相似。矿石铅和长石铅主要来源为上地壳,混有少量的下地壳和地幔源铅,且两者间也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金矿床矿物黄铁矿、石英、方解石、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和长英质伟晶岩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指示成矿热液有两种来源:一种为深部交代流体,另一种为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0.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701铀矿床赋存于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灰岩中.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及喜山期.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以及硫、氧、碳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多源的,它们来自成矿围岩及花岗岩;矿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过程经历了围岩成岩阶段铀的预富集、花岗岩侵入时地层中铀的活化转移和增值,围岩吸咐从花岗岩中淋出的铀.以及与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有关的热水溶液改造成矿作用.因此,它属多源、热液改造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11.
普朗斑岩铜矿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普朗斑岩铜矿花岗闪长斑岩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渐变接触关系。包体成分为闪长质,具有岩浆结构,存在针状磷灰石,显示了快速冷却结晶的特征。包体内可见具有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表明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寄主岩岩体规模较小,呈岩枝状产出,包体和寄主岩均为似斑状结构,说明两种岩浆侵位和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深度较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与寄主岩的之间有成分交换。包体和寄主岩强不相容元素均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包体和寄主岩Mg#较高,在同等Si条件下比玄武岩部分熔融体富K2O和MgO,意味着源区必须有幔源岩浆的贡献。普朗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反映了其成矿环境偏基性,暗示镁铁质岩浆的加入对成矿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金川铜镍矿床成矿模式、控矿因素分析与找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辉 《地质与勘探》2009,45(3):218-228
金川岩浆Cu-Ni-PGE硫化矿床与世界上其它几个大型硫化铜镍矿相比,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的岩相分带和矿体产状与原地熔离机制不协调等地质和成因特点.论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成矿模式系统分析,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和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同源岩浆控制和后期构造控制.侵入体成矿后期的构造变形对矿化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侵入体形态产状的改变,并影响到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矿化及分布特征,因而对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找矿具有指示意义.据此提出了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找矿新思路,并在矿床外围及区域与龙首山隆起平行的金川超镁铁岩带确定了两个勘探靶区一金川东延靶区和金川远东靶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文章对矿区主要成矿岩体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对成矿岩体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4.8±4.7) Ma,矿体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8.1±4.1) Ma,以及矿体外围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83.9±4.5) Ma;矿体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75.1±5.1) Ma。测年结果显示,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结合含矿地层、矿区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多宝山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说明在区域上寻找类似多宝山的斑岩铜矿应沿早奥陶世多宝山-伊尔斯岩浆岛弧带开展。  相似文献   

14.
西藏查藏错铜铅锌矿床成因:C-H-O-S-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藏错铜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北亚带西部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一个铜多金属矿床.到目前为止,对其矿床成因还缺乏明确的认识.C、H、O、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13CV-PDB值为-5.60‰~-2.40‰,δDV-SMOW值为-111.00‰~-68.00‰,δ18OV-SMOW值为-8.65‰~0.27‰,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后期大气降水有所混入.δ34SCDT值集中分布在0.50‰~2.50‰,具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的来源为相对单一的岩浆源.Pb同位素比值较为稳定,μ值较大(>9.58),具有上地壳铅源的特征,与冈底斯成矿带北亚带矿床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特征比较相似,但明显不同于典中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特征,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的岩浆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典型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对比,认为其属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界牌岭锡矿床的成因类型,系统研究了该矿床成矿母岩的产出形式、成岩年龄、岩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副矿物成分、稀土元素含量等特征;同时,着重研究了该矿床锡一钨矿化与蚀变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相互间的共生一分带特征;并且研究了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界牌岭锡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型岩浆花岗岩类,其成矿母岩是浅成一超浅成侵位的,因而又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一云英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厂锡矿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西北海西-印支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断裂凹陷盆地中,是中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它主要由长坡-铜坑和高峰矿床、拉么矿床、大福楼矿床和亢马矿床等组成,其铟资源量约6 000 t。文章在对长坡-铜坑矿床、高峰矿床以及拉么矿床不同类型围岩(包括花岗岩质岩石)、矿石以及不同矿床类型中矿石矿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的In、Cu、Cd、Sn、Fe、Zn等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矿床、不同矿物组合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测试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大厂锡矿岩浆源区是富铟的,在正常的沉积岩中不存在铟的初始富集;In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与层状和块状的矿体关系密切。在成矿作用过程中,In的分布和富集对矿物组合和矿石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厂铟矿的形成是富铟的岩浆源区重融产生含铟岩浆,在岩浆侵位冷却过程中,由岩浆结晶所产生的流体携带In、Cu、Fe、Zn、Sn等成矿元素从岩浆中出溶,形成含In的成矿流体。水-岩反应以及在大气降水来源流体的参与下,导致In、Cu、Fe、Zn、Sn等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紫木凼金矿床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一个重要的大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对紫木凼金矿床不同类型矿石和赋矿围岩进行了S、C、O、Pb和Sr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3.49‰~17.91‰(主要为-0.99‰~3.58‰),赋矿围岩的δ34S值为-26.23‰~-19.63‰,矿床成矿期硫主要来源于岩浆,部分来源于赋矿地层中成矿前黄铁矿.热液期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分别为-9.10‰~0.59‰和15.65‰~23.82‰,与赋矿围岩、区域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成矿流体的碳、氧部分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解,部分可能来源于岩浆.矿石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064~18.973、15.585~15.670和38.219~39.054,赋矿围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136~18.650、15.574~15.656和38.423~38.812,矿石铅的来源较复杂,赋矿地层和岩浆可能都为其提供了部分铅.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87Sr/86Sr)i比值为0.707 26~0.708 11,赋矿围岩的(87Sr/86Sr)i比值为0.707 28~0.707 31,成矿流体中的锶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紫木凼金矿床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来源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床深部隐伏岩浆岩,部分来自二叠系-三叠系赋矿地层.   相似文献   

18.
金龙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复理石褶冲带中,赋矿围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矿化明显受地层岩性与韧-脆性构造发育程度的控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和特征参数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应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且均落入南秦岭造山带的泥盆系范围内,暗示铅也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对前人已有的碳-氧-硫-氢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综合分析表明,碳和氧应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硫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及δD值向大气降水线"漂移",指示成矿流体以盆地建造水和变质水为主,在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金龙山金矿床与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卡林型金矿床,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多层次陆壳叠置加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哈日扎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紧邻昆中断裂北侧。已获得的资料显示哈日扎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矿床内主要金属矿物及其S Pb同位素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探讨其成矿温度与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闪锌矿中Fe元素含量为9751%~12736%,Zn/Cd比值的变化范围为5650~11439,初步推测成矿温度为中—低温;矿床中各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38‰~-05‰,具有深部岩浆硫的特征,且不同硫化物矿物中的S同位素未达到平衡分馏;Pb同位素变化相对较小,206Pb/204Pb、207Pb/204Pb及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54~18504、15614~15800和38429~39028;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与深部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20.
树基沟铜锌矿是产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本次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赋矿围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564±2 Ma,可近似代表树基沟铜锌矿成矿时代.根据已发表的幔部锆石U-Pb年龄(2517~2529 Ma),认为树基沟铜锌矿经后期鞍山运动发生变质变形活化迁移.结合赋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推测树基沟铜锌矿的成因是板块俯冲引起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含贱金属岩浆,岩浆向上运移、会聚、喷发、固结成岩,后经海水淋滤成矿元素向渗透性差的部位下渗富集,并沿着深渗透性的断裂构造喷出地表,热流体与海水相互作用成矿,而后经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