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转移癌放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放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07-2016-12间我院收治的98例椎体转移癌患者病例,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椎体转移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椎体转移癌放疗患者生存期0-42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年生存率32.65%,2年生存率19.21%,3年生存率6.15%。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非腺癌或鳞癌的病理类型、有内脏转移和椎体转移后未行化疗或靶向治疗为患者显著性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KPS评分≤70、非腺癌或鳞癌的其他病理类型、存在内脏转移为椎体转移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病理类型、KPS评分及有无内脏转移对椎体转移癌放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接受系统化疗或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姑息性旁路手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09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研究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KPS评分、远隔脏器转移情况、术后治疗方法、术前血清CA19-9及CEA水平等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KPS评分、远隔脏器转移情况、术后治疗方法、术前血清CA19-9水平是与患者预后有关的独立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KPS评分80分、远隔脏器转移、高血清CA19-9水平及术后未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P0.05)。结论 KPS评分、远隔脏器转移、术后治疗方法、术前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姑息性治疗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治疗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4例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其术后24个月随访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52例)、死亡组(152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原发肿瘤性质、疼痛、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KPS评分、骨转移时间、术后局部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经COX回归分析,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KPS评分、骨转移时间较短、术后局部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KPS评分、骨转移、术后局部放疗可作为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指标,针对以上指标采取预防性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2个疗程以上化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以上的化疗。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43~87岁,中位年龄66岁。9例患者诊断尿路上皮癌时即合并转移,余41例患者从诊断尿路上皮癌至确定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7.0个月。对患者的总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变量,再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例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1年生存率为68.0%,2年生存率为24.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接受2个疗程以上化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骨转移(HR2.384,95%CI1.178~4.824,P=0.016)、ECOG评分≥2(HR5.488,95%CI 2.249~13.395,P0.001)、化疗疗程5(HR2.498,95%CI1.033~6.040,P=0.042)。结论对于接受2个疗程以上化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骨转移、ECOG评分≥2、化疗疗程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胃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4例,化疗28例,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2例,局部放疗8例,仅对症支持治疗23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95%CI:3.3~6.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0%、1.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合并其他转移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O.011,RR=2.067,95%CI:1.178—3.626)。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对29例患者(枢椎3例,下颈椎26例)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呼吸衰竭死亡;25例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3例患者分别于13、19、25个月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结论:颈椎转移必骨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部分患者有神经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颈椎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疼痛剧烈,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悦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颈椎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癌脊柱转移瘤开放手术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 并评估现有生存期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6例肺癌脊柱转移行开放手术的患者资料, 男49例、女27例, 年龄(59.3±10.3)岁(范围26~80岁)。对骨转移数目、病理类型、内脏转移情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编码基因突变是否为敏感的靶向突变位点、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血红蛋白水平、Frankel分级等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Cox逻辑回归分析, 绘制Kaplan-Meier曲线, 确定潜在的预后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验证Tomita评分、Tokuhashi修订评分(2005年)、Katagiri New评分、新英格兰脊柱转移评分系统(New England spinal metastasis score, NESMS)、骨骼肿瘤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功能转归及影响术后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解放军第307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脊髓压迫(SCC)组(29例)和无脊髓压迫(NSCC)组(36例)。评价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力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探讨手术方式、系统内科治疗、患椎辅助放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后运动功能状态(Frankel分级)、术前体力状态(ECOG评分)和受累椎体数目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降至术后(2.0±0.9)分,N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1.5)分降至术后(2.1±1.2)分;各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15例(52%)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14例(48%)维持不变;术前无行走能力的18例患者中11例(61%)术后重新获得行走能力。多变量Cox分析显示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前体力状态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快速有效减轻患椎疼痛,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或延缓SCC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此外,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和术前体力状态是预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Guo W  Yang Y  Tang XD  Ji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7-660
目的探讨肿瘤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段恶性肿瘤的疗效,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1例股骨上段骨肿瘤的患者行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肿瘤类型包括股骨近端转移癌30例,股骨近端原发恶性骨肿瘤39例,股骨上段周围原发恶性软组织肿瘤4例,股骨上段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其他5例。9例患者使用了灭活肿瘤骨结合人工假体复合重建缺损,5例患者行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体重建,其余67例患者均使用金属假体。术后功能评价采用MSTS93评分。结果3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因术后均转往相关肿瘤科室行放、化疗,随访率较低,局部复发率不详,但术后短期关节功能良好。76例(93.8%)患者术后半年MSTS93评分平均在25分以上。51例原发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5~7.0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2例患者出现假体迟发感染;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2例患者发生移植物与宿主骨接合处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患者出现髋部疼痛,行走困难;1例患者出现假体的下沉。5例患者在术后0.5~2.0年内发生了局部复发。结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并发症较少,可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可作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的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137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脊柱转移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脊柱转移瘤术后预后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脊柱外骨转移、合并基础疾病、内脏转移、转移时间、吸烟、原发肿瘤性质、术后局部放疗。结果患者均随访24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34)与死亡组(n=103)。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合并基础疾病及吸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转移时间≤20个月、原发肿瘤性质迅速、术后无局部放疗死亡组多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转移时间≤20个月、原发肿瘤进展迅速及术后无局部放疗为影响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