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重性精神病病人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58例重性精神病病人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内容包括培训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加强重性精神病病人的监护和防治及社区护理。比较开展一体化护理前后重性精神病病人防治效果。结果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后,重性精神病病人的监护率、病情好转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较前提高(均P〈0.01);重性精神病病人的肇事肇祸率较前下降(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提高了重性精神病病人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个案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规范》中的个案管理方法为实施标准,将惠州市辖区内577例病患纳入管理范围,并进行规范化个案管理前后对照.结果 开展个案管理后394例病患好转,占68.28%,开展个案管理前、后临床管理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功能总评分显示,开展个案管理后在好、中和差方面均明显优于开展个案管理前(P<0.01).结论 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规范化个案管理其治疗效果明显,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张家港市555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主要包括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监护和防治、服药指导、康复指导,开展危险性评估、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家属护理教育等服务,认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效益显著,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药规范化服务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方法选择2011—2012年上海市长宁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例,给予免费服药规范化流程服务,观察患者按时复诊、配药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12年社区精神病患者按时复诊、规范用药等较2011年均有提升,疾病复发率降低0.45%。结论规范化免费服药服务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推动了医院与社区联动机制,对提高社区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安全性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84例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对8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家庭护理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病情显好率、劳动能力等。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由33.33%升至89.29%(P〈0.01),病情显好率由19.05%升至80.95%(P〈0.01),劳动能力恢复由10.71%升至30.95%(P〈0.01),关锁率由15.48%降为5.95%;肇事率由2.38%降为0。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出院的1 021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填写的社区管理治疗知情同意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患者为588例(57.59%),不同意参加患者为433例(42.41%);不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的患者与性别(男性)、年龄(25岁)、居住地(城市)等因素相关,经比较,P0.01。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同意参加社区管理治疗比例较低,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有关。  相似文献   

7.
杨惠青  邓筱璇  黄群明 《全科护理》2012,10(22):2109-2110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34例重性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与基础管理组,个案管理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治疗,基础管理组仅给予社区基础管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结果]个案管理组病人治疗依从率为96.4%,高于基础管理组(81.4%,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SDSS及BP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个案管理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基础管理组(P<0.05)。[结论]在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中应用社区个案管理,可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生活能力以及促进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录入系统中的7200例患者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包括成立质控小组、建立信息管理制度、组织例会讨论、强化知识培训、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定期督导等。结果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信息录入合格率由62.0%提高到87.1%,社区规范管理率由64.1%提高到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资料录入的准确性,对促进社区规范管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山市社区精神疾病防治的成效。方法对中山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后的5个镇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患病率、就诊率、监护率、病情稳定率及住院率,并与防治前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前患病率为1.05%、就诊率为45.20%、监护率为62.70%、病情稳定率为57.19%、住院率为0.78%,防治后分别为0.91%、75.41%、95.67%、86.13%、0.85%,防治后社区精神病患者就诊率、监护率、病情稳定率均较防治前明显提高。结论社区精神疾病防治能显著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诊率、监护率及病情稳定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使患者在社区内稳定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训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实施“解锁工程”,为病人建档立卡,社区监护和防治及社区康复护理.结果 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后,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的监护率、病情显好率、社会参与率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肇事肇祸率较前显著下降(P<0.01);服药依从性提高(P<0.01);疾病复发率下降(P<0.01);住院率下降(P<0.01),杜绝重新被“关锁”现象.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