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腺癌的超声声像表现与survivin mR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例乳腺癌患者病例,手术前进行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术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分析超声表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表现“毛刺征”与survivin mRNA表达相关;腋淋巴结肿大与survivin mRNA表达相关;CDFI血流信号丰富与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相关;频谱多普勒表现高流速与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相关(P均<0.05);而肿瘤大小、“衰减征”、“钙化征”等与survivin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的部分声像特征与survivin 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王岩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12-3713
目的:提高彩色超声对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病理学确诊的37例乳腺癌患者回顾其彩色高频超声显像特点,包括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腋窝淋巴结、彩色血流显像、钙化等情况。结果:37例乳腺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彩色血流显像、腋窝淋巴结、钙化等方面与良性肿瘤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超声对乳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一种重要手段.二维超声图像是显示乳腺癌病变的基础,可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肿块的血流信息,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诊断敏感度.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也有重要辅助作用.本文就乳腺癌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超声表现对比分析,总结三阴性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方法:分析比较经手术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TNBC 33例(35个病灶)及non-TNBC 82例(86个病灶)的术前超声表现,同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在TNBC组与 non-TNBC组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它声像图特征如病灶的大小、纵横比、毛刺或分叶征、钙化灶、血流分级、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转移率non-TNBC组高于TNBC组(P<0.05).结论:乳腺癌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及淋巴结低转移在TNBC与non-TNBC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性,可为筛查TNBC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与癌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术后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测定p5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与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该组乳腺癌肿块p53阳性表达率为43.2%(16/37)。②该组乳腺癌肿块的增强模式均以快速增强、高增强为主,与p53表达无关(P>0.05)。③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出现灌注缺损、穿支血管的几率增加,两者间有相关性(P<0.05)。④乳腺癌肿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表明,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增大,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与p53阴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标与p53阳性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较定性分析更能精确的评价乳腺癌肿块的内部血供情况,从而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6例行彩超检查,分析乳腺癌的声像特点,其结果与病理检查对照。【结果】术前彩超诊断为乳腺癌76例(76/86),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4%,其声像特征主要为低回声,边界不整,界限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肿块内血流显示丰富。【结论】乳腺彩超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彩超能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特点、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判断乳腺肿块的性质,为乳腺癌初步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53例患者共57个肿块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且经临床评估需行新辅助化疗,在新辅助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肿瘤大小、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根据RECIST指南,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组、PR组)及无效组(SD组、PD组),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CR组共5例,由于肿块完全消失,化疗后血流消失;PR组中,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RI值及血流分级变化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前后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SD组+PD组)中,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PSV、RI值及血流分级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病灶大小及血流参数,可客观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47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46-2446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可清晰显示乳腺癌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块内血流特征及有无腋下、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10-62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遥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对患者行常规扫查法检查,了解癌瘤的大小、回声特点及血液灌注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68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例,乳腺纤维腺瘤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能作出准确的诊断,是临床首选及必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7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2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乳腺癌中超声显示为低回声47例,内部出现钙化13例,后方回声衰减52例,肿块内显示明显血流信号43例,阻力指数0.7以上31例,平均血流速度31.99cm/s。结论:乳腺癌超声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但超声显像诊断早期乳腺癌有一定难度,需在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CerbB2、ER和PR等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60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癌细胞ki67、CerbB2、ER和PR等表达情况,并分析与钼靶X线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中,乳腺癌X线类型与癌细胞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P〉0.01);肿块大小、TNM分期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之间相关(P〈0.01);肿块边缘有毛刺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X线类型与癌细胞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CerbB2、ER和PR等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的对照分析结果,提高不同分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附属肿瘤医院的11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St.Gallen标准,按照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Luminal A(LA)型、Luminal B(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triple negative,TN)型。术前均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以及超声造影检查,并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性。结果:①Luminal型乳腺癌多表现后方回声衰减,组织学分级、血流Alder分级、弹性模量Emax和Eratio较低。其中LA型多为毛刺或成角边缘,造影呈向心性增强;LB型多为模糊边缘,造影呈低增强,多无灌注缺损(均P<0.05)。②Her-2过表达型倾向于边缘模糊,后方回声增强,组织学分级、血流Alder分级、Emax和Eratio均较高,造影呈高增强模式以及灌注缺损表现,TTP值小于其他亚型(均P<0.05)。③TN型呈微分叶边缘、后方回声增强、低血流Alder分级;组织学分级、Emax、Eratio和Ki67表达水平较高;造影呈现向心性增强和灌注缺损(均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中表现不同,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示肿块为恶性的超声BI-RADS描述术语与相关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9例乳腺癌患者的139个肿块,根据超声BI-RADS 指标(肿块形态,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和后方回声),回顾性分析这些指标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通过肿块形态特征反映肿瘤组织直接浸润周围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14.8%;通过肿块边缘特征反映肿瘤组织浸润周围的灵敏度为99.1%,特异度为18.5%;通过高回声晕反映肿瘤浸润程度,引起间质反应性增生的灵敏度为76.6%,特异度为80.0%;92.8%的肿块内部为低回声,细胞:间质比值会导致肿块内部回声改变(P =0.0126);52.5%的肿块后方回声无改变,30.9%的肿块后方出现声衰减,后方回声特征主要取决于细胞:间质比值(P =0.000)和胶原含量(P =0.000).结论 提示肿块为恶性的超声BI-RADS描述术语与相关乳腺癌病理组织学间存在相关性,超声BI-RADS提供了评估乳腺癌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C-erbB-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征象和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主要超声表现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的E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在207例IDC中,ER阳性率为57.97%(120/207),超声显示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者肿块ER阳性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者(P<0.05);② C-erbB-2过表达率为29.95%(62/207),有微钙化征象者肿块C-erbB-2过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征象者(P<0.05).结论 IDC的主要超声征象中的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ER的表达水平;微钙化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C-erbB-2的过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与肿瘤标记物ER、PR、C—erbB-2、VEGF、Ki-67和P^53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00例乳腺癌患者,分析其术前超声血流分布类型与术后肿瘤标记物(ER、PR、C—erbB-2、VEGF、Ki-67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肿块共103个,其中血流周边型23个,穿入型46个,内部型30个,无血流4个。穿入型血流与VEGF和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P^5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根据其声像图中血流分布类型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其与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提高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2例23个乳腺黏液癌病灶的声像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超声BI-RADS要求分析肿块的声像特征等并于术前进行BI-RADS分类诊断;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进行超声声像图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5个单纯型和8个混合型,前者包括7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所有患者均存在无假包膜的实性肿块,86.7% (13/15)的单纯型病灶境界清楚,内部回声等于或略低于皮下脂肪回声;93.3%(14/15)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所有单纯型肿块方向平行于皮肤.75.0%(6/8)混合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边缘,内部回声更低(P<0.01),混合型较单纯型更具恶性特征.总体65.2%(15/23)的病例疑恶性,提示BI-RADS 4级或5级,其中单纯型9例(60.0%),混合型6例(75.0%).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不具备典型乳腺癌恶性肿块的声像特征,单纯型常表现良性肿块声像改变,但均无假包膜这一良性肿块声像特征,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恶性声像特征,建议超声以BI-RADS4级来提示乳腺黏液癌以避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7.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4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乳腺黏液癌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8例,可疑恶性肿瘤5例,误诊为良性结节1例。14例黏液癌超声表现为纵径与横径比值均<1,多数单纯型黏液癌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单纯型黏液癌很少出现微钙化及晕征。混和型黏液癌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CDFI示9例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脉冲波多普勒显示血流阻力指数(RI)均>0.7。术后病理诊断单纯型黏液癌11例,均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混合型黏液癌3例,其中2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乳腺黏液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45例乳腺癌患者45个肿瘤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乳腺癌肿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区域、肿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上升时间( RT)、峰值强度( PI)、达峰时间( TTP)、流入斜率( WIS)以及平均渡越时间( MTT)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病理标本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MVD;比较不同MVD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和血流灌注参数。结果45个乳腺癌MVD平均(47.6±14.2)个/高倍视野,其中高MVD组(MVD>48个/高倍视野)21个(46.7%),低MVD组(MVD≤48个/高倍视野)24个(53.3%)。45个乳腺癌超声造影后除2个(4.4%)无增强外,其余43个(95.6%)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强。其中25个(55.6%)不均匀增强,27个(60.0%)有血流灌注缺损;37个(82.2%)增强形态不规则;25个(55.6%)向心性增强;32个(71.1%)有穿支血管;34个(75.6%)增强边界不清晰。乳腺癌肿瘤中心区域与肿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相比,RT、TTP均缩短[(9.3±3.3)s vs (11.1±3.7)s,(25.3±5.9)s vs (27.5±6.4) s],PI 增高[(12.1±4.6) dB vs (9.2±2.8) dB],WIS 增大(1.0±0.4 vs 0.8±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1、-4.785、6.987、5.438,P均<0.05);肿瘤边缘区域与肿瘤中心区域相比,TTP缩短[(22.2±6.0) s vs (25.3±5.9) s],PI增高[(15.4±5.1)dB vs (12.1±4.6)dB],WIS增大(1.3±0.5 vs 1.0±0.4),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9、3.194、3.151,P均<0.05)。高MVD组乳腺癌不均匀增强、血流灌注缺损发生率均高于低MVD组乳腺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179、7.2024,P均<0.05);两组肿瘤增强形态、增强边界及穿支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MVD乳腺癌PI高于低MVD组乳腺癌[(18.2±5.6)dB vs (12.9±3.1)d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8,P<0.05);而2组RT、TTP及W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微血管分布特征,有可能作为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所获得的乳腺癌图像冠状面特征与分子分型之间的联系。 方法:对153例(157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ABVS冠状面图像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乳腺癌ABVS冠状面图像特征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在ABVS冠状面上显示的边界、微钙化及间接征象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钙化在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中占比例较多(69.4%、77.3%),汇聚征在Luminal A型最常见(43.7%),三阴型更容易出现清晰的边界(27.8%)。四种分子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边缘形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ABVS图像冠状面特征与四种亚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征象,并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5.2%(53/96),具有毛刺征(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声衰减征象之一者,肿块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P<0.01);无微钙化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比微钙化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超声征象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