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庆洲 《华中建筑》1997,15(2):28-36
中国古建筑的脊饰有深远的文化渊源,文章引经据典,考邝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脊饰,指出中国古建筑脊饰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脊饰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续)吴庆洲4.4四川古建筑脊饰四川古建筑脊饰富有地方特色:①脊饰丰富多样,有双龙戏珠者(图17-a、b),有四龙(二对双龙戏珠)者(图17-f),有双凤朝阳者(图18-c),有塑佛仙像者(图17-c、d、e).有置楼阁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屋顶作为古建筑中重要的部分,其承载的艺术表现力占比量是相当大的。乐山古建筑脊饰题材种类繁多,形式丰富,这些脊饰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文化发展与人们的审美标准,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续)吴庆洲3脊饰与巫术正当汉代盛行凤凰鸟雀作为脊饰时,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柏梁台被火焚毁。好大喜功、笃信神仙方士巫术的汉武帝大为恼火,而越巫趁机上言以巫术厌火之法。据《汉纪》载:“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  相似文献   

5.
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两广南部。广义的岭南,还应包括闽南及台湾岛,大致与华南地区相同。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岭南古建筑有两大体系,即粤江流域系和闽南系,其中粤东潮汕地区及台湾受闽南影响较大,均属闽南系。两系虽有其差异,但在古代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同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其共性。与北方古建筑相比,首先是脊饰的巨大差异。岭南古建筑中最突出的即是脊饰,其装饰题材与风格,流露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基调豪放、内容丰富、精雕细刻、装饰华丽、色彩鲜艳,使砖雕、石雕、嵌瓷与陶塑、灰塑熔于一炉,成为南国古建筑的一支奇葩,为世人所称道,有“可代天工”之誉。岭南古建筑脊饰的发展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包括影响脊饰内容的文化因素、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圈特征和地理经济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5,(6):216-217
"脊兽装饰"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装饰部分,其造型丰富多彩、艺术形式优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的传统建筑上的瑰宝。李渡口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城东北,距县城8 km,遗留着丰富的建筑文物,有"民间脊兽博物馆"的美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其历史脉络从明清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大约600年的历史,经过这烟雨飘摇600年的锤炼,其脊兽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本文以李渡口村古建筑脊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照片对比等方法,并参考大量的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从装饰艺术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古建筑装饰特点,来浅析李渡口村脊饰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脊饰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慧  刘智魁 《华中建筑》2011,29(11):152-156
中国古建筑脊饰题材丰富,雕琢精美,具有独特的美学趣味。它们在功能与材料、封建等级与传统美学鉴赏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各个不同的朝代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它在世界建筑装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和封建礼制思想。该文从礼制、美学、寓意、功能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古建筑脊饰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甘谷脊兽     
脊兽,是中国古建筑个性形体中外部屋顶的造型艺术特征,是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象征着建筑等级。甘谷县是甘肃境内伏羲文化的诞生地。甘谷脊兽,盛名已久,广泛运用于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屋顶,享誉西北。  相似文献   

9.
古建脊饰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原平  康健 《山西建筑》2008,34(8):13-14
从脊饰形态的产生到分析脊饰艺术的文化渊源,探寻其中反映的形式内涵和审美理想,指出脊饰再现了历史的变幻和多彩,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文化特色,希望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能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天水传统建筑深远的文化渊源,介绍了脊饰的组成,探讨了天水地区宗教建筑脊饰的特征,并研究了丰富多样的脊饰成因,以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该地区传统历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小荔  王霞 《山西建筑》2011,37(25):219-220
从居住设计中运用汉字装饰元素的必要性、表现手法、规律及作用去探究汉字装饰元素的运用与表达,在居住设计中的汉字装饰元素运用,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性与内涵,又具有艺术的时代性;既满足了人们的欣赏又可以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传统建筑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中西方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与装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建筑装饰艺术是建筑文化的体现,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掀起了欧陆风,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也盛行起来,西方传统建筑装饰上的柱式、山花、涡卷、铁花栏杆、花坛、线脚等等随处可见。我们既不一概反对在中国建筑领域采用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也不能盲目崇洋媚外,生搬硬套。本文通过中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比较,想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华中建筑》2003,21(3):59-60
格栅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标志,其良好的采光、通风、装饰效果得到建筑师和照明工程师的高度重视,并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建筑艺术相融合,古为今用,推阵出新,创造出集建筑装饰和艺术照明效果为一体的格栅建筑化照明器。文章透过格栅的人文基础,着力研讨了格栅照明器结构及照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艾林涛 《城市建筑》2014,(17):224-225
软装饰对室内风格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软装饰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软装饰的作用、解析了室内风格、解释了软装饰在室内风格营造中的应用原则、解读了软装饰在营造室内风格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黄艺 《城市建筑》2014,(15):254-255
随着“轻装修、重装饰”装饰风格的日趋流行,软装饰理念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介绍软装饰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与设计风格,对其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朱晓琳 《山西建筑》2012,(14):250-252
主要对目前房地产样板房的软装市场进行了分析,从能体现样板房软装饰设计的文化艺术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一系列优秀样板房的实例分析,最终明确如何能设计出有品位、有沉淀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勇坚 《山西建筑》2014,(29):233-236
介绍了滇南古建瓦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对瓦当装饰的类型及分布地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寿字纹瓦当、虫兽纹瓦当、植物纹瓦当及抽象纹瓦当的图案寓意,见证了古滇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8.
阐述室内节能设计的历史背景、现状及紧迫性;探讨室内装饰设计如何从整体布局、分部分项装饰细部构造、设备安装、材料选择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力求装饰效果既能满足使用和美学功能的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减少能耗,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抱鼓石作为传统宅门的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主人的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在传统院落建筑中有着突出的装饰效果与重要地位,其形制、装饰多种多样,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形象生动的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该文从抱鼓石的形态构成及其内涵出发,并从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具体的雕饰意象入手,分别从儒家礼制、门第象征、吉祥如意、生殖崇拜、天圆地方等方面,分析抱鼓石在中国传统宅门文化中的物化表现形式,并对其传统文化及审美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