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深圳西部儿童常见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接受病毒性肺炎治疗的40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儿进行样本采集及病原体检测,分析其病毒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409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55.7%),其次为副流感病毒Ⅲ型(16.8%)、腺病毒(11.9%),副流感病毒Ⅱ型占比最低(0.9%)。在婴幼儿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布情况均高于其他病毒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患儿中腺病毒分布率均高于其他病毒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患儿腺病毒及B型流感病毒分布情况均高于其他病毒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中春季发病127例占31.1%;夏季发病122例占29.8%;秋季发病81例占19.8%,冬季发病79例占19.3%。在春、夏、秋季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均高于其他病毒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占比均高于其他病毒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准确掌握卫辉市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病原体分布及相关临床特征,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医院接受治疗的4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进行了实验室的病毒检测。结果 4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有230例占47.52%;检出病毒共244株,其中流感病毒65株占13.43%,呼吸道合胞病毒128株占26.45%,腺病毒17株占3.51%,副流感病34株占7.02%;男性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5,P0.05);4岁患儿的腺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4,P0.01)。结论卫辉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发病的主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患儿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2年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趋势。方法调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733例,免疫荧光发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柯萨奇病毒A、柯萨奇病毒B及埃克病毒。对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73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阳性544例,阳性率为31.39%。1139例男性患儿中病原体阳性378例(33.19%),594例女性患儿中病原体阳性171例(28.79%),男性患儿病原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2个月、13-36个月及37-72个月的患儿中病原体阳性分别为110例(24.23%),281例(36.73%)及158例(30.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在4~12个月J3-36个月及37-72个月的患儿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病原体阳性分别为138例(33.09%).107(24.37%),146(32.52%)及158(3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病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和秋季病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夏季。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埃克病毒的感染率在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市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支原体,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应重视男性、13~36个月儿童以及冬季的呼吸道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惠州市秋冬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亚型分布。方法 选取2016-2018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11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就诊时间为每年7-12月份。取患儿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的下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副流感病毒3型和腺病毒。结果 511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中病毒阳性检出率30. 72%。各亚型分布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69. 43%,副流感病毒1型占比最低为2. 55%。不同性别的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率和各病毒亚型占比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中,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占比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29 d~1岁年龄段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占比最高为36. 31%。病毒感染类型中,患儿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最高。29 d~1岁年龄段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高于1~3岁、3~14岁年龄段患儿; 1~3岁年龄段患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占比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比高于0~≤28 d、29 d~1岁年龄段患儿,腺病毒感染占比高于0~≤28 d、29 d~1岁、3~≤6岁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惠州市秋冬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革兰阴性菌为主,病毒感染及亚型分布与患儿年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与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预防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或一次性吸痰管采集鼻咽吸取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共检出病毒327株,检出率为65.4%,住院患儿<1岁与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43、46、>6岁等年龄的混合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患儿的混合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原学特征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与患儿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M及白细胞(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8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均完成肺炎支原体IgM和血常规检测,比较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阳性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根据患儿最终结果明确感染类型,比较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IgM及WBC的阳性率。结果 5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检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46例,阳性率为24.91%。146例阳性患儿中,男女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患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0~2岁、>5岁患儿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的WBC阳性率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和WBC检测阳性率不同,临床中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IgM、WBC能快速初步鉴别呼吸道感染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病毒病原学,掌握儿童病毒感染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抗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3 496例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7种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 4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579例,检出率16.56%,以RSV检出最多,阳性427例,占阳性病例的73.75%,其次为PIV3,阳性43例,占阳性病例的7.43%。病毒总检测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P>0.05)。病毒总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P<0.01),1岁以内年龄组检出率最高,随患儿年龄增长,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逐渐下降。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6,P<0.01),冬季检出率最高。不同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检测率不同(χ2=32.11,P<0.01),以毛细支气管炎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地位,患儿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解厦门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监测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20年2月厦门市儿童医院356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标本,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方法检测流感病毒A型(IFA)、流感病毒B型(I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及副流感病毒3型(PIV3)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结果356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者7957例,阳性率为13.89%。感染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构成比以RSV最高(58.67%),其次是ADV(17.24%)、PIV3(2.7%)。不同性别患儿感染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患儿感染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感染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除PIV1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感染其余病毒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957例患者感染呼吸道常见病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171例,占2.15%。结论厦门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一年四季均可感染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患儿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感染的呼吸道病毒存在差异,少部分患儿可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婴幼儿肺炎病因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肺炎婴幼儿305例,均有完整病历检查资料,按照患儿肺炎病因差异分组,细菌性肺炎组168例,病毒性肺炎组56例,支原体肺炎组81例;另抽选该院同期接受体检健康婴幼儿30例进行对比,均检测WBC与CRP水平,评估病因诊断。结果经调查细菌性肺炎组CRP、WBC检测阳性率明显较病毒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更高,病毒性肺炎组患儿CRP、WBC检测阳性率最低,各组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治疗前WBC、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WBC、CRP指标较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性肺炎组患儿WBC、CR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肺炎的临床诊治中应用WBC、CRP联检,可准确预测鉴别肺炎致病因,监测肺炎患儿疗效归转,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冬春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门诊119例患儿咽拭子,应用(RT)-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VA)、A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副流感病毒(PIV)3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以及人偏肺病毒(hMPV)等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检测出阳性标本53例,阳性率44.54%,以流感病毒最高(19.33%)。经χ2检验,病毒总检出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5)。结论流感病毒是长春地区2008年冬季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对呼吸道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和免疫功能,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病原学特点和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患儿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68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包括轻症肺炎43例、重症肺炎25例,另选取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病毒分布特征和细胞免疫指标差异。结果 68例患儿中单一感染51例占75.00%,混合感染17例占25.00%;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IFV)比例最高,分别占20.59%和17.65%;混合感染中以IFV+副流感病毒(PIV)最高,占10.29%;研究组轻症肺炎与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症肺炎及重症肺炎与对照组患儿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体感染复杂、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重症肺炎患儿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免疫功能更差,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根据呼吸道感染类型,分为支原体感染组(n=24)、病毒感染组(n=30)、细菌感染组(n=48)。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n=45)。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hs-CRP、WBC、PCT水平、阳性率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WBC、PCT水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儿hs-CRP、WBC、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s-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阳性率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hs-CRP、WBC、PCT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96.87%)、灵敏度(98.91%)、AUC(0.955)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WBC、PCT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3者联合指标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鉴别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9至1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中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20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分泌物1份,用逆转录反应(RT)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y)、流感病毒(IFA、IFB、IFC)、腺病毒(AD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检出为84例(占70.00%);②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毒病原;③人类偏肺病毒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检出率为3.33%;④毛细支气管炎的好友季节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4月份;⑤2009至2011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6.65,P=0.000 <0.05).结论 冬春季节是毛细支气管炎好发季节,以合胞病毒感染为主,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可致较凶险的临床症状,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病毒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重塑、气道反应和分泌液中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及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类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流感病毒组(IFV)10例、副流感病毒组(PIV)1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组(RSV)20例和腺病毒组(AV)20例,病毒检测阴性18例。比较各组患儿气道重塑指标:气道腔面积(AI)、气道横截面积(AO)、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厚度(WT);比较各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高峰呼气流速(PEF)水平;比较各组气道分泌液中免疫相关的因子(FEE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辅助T淋巴细胞1(Th1)和辅助T淋巴细胞2(Th2)的细胞百分比。结果病毒检测阳性组AI、AO、WA、WT均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组(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和腺病毒组FVC、FEV_1和PEF水平均低于流感病毒组、副流感病毒组和病毒检测阴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感染主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不同类型病毒感染对哮喘患儿分泌液中免疫微环境影响无差异;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不同治疗前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潮气肺功能法检测天津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潮气肺功能指标,同时对20例无呼吸道症状的同年龄组婴幼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急性期与缓解期呼吸频率(RR)、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急性期和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布地奈德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TEF/TE、VPTEF/VE是检测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治疗均能达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病毒病原感染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ARI患儿提供病毒病原学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取2 209例住院ARI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直接荧光免疫快速检测和鉴定七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1、2、3).结果 2 209例标本中病毒总检出例数为1 497例(67.8%),其中RSV检出率最高53.96%(1 192/2 209),没有检测出副流感Ⅱ型病毒.流感病毒A在男女性别中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5),女性高于男性,其它ARI病原体在男女性别中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在各年龄组中婴儿组和幼儿组检出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17.77,P<0.05),其它ARI病原体在各年龄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病原体中副流感Ⅰ型、Ⅲ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ARI病原体在4个季节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的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季节有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Ⅲ型病毒和腺病毒是长沙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了解湘潭地区呼吸道病毒流行情况。方法对本院2 524例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IFA)、流感病毒B型(IF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和副流感病毒3型(PIV3)进行抗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 5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毒感染阳性855例,检出率为33.87%。其中,最高为RSV(544例,21.55%),其次为PIV3(103例,4.08%)和IFA(94例,3.72%)。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逐步下降,1岁以下患儿病毒感染率高达37.84%,1岁以下患儿病毒感染率为28.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能对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快速、高效地检测,适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深圳市光明区哨点医院呼吸道病毒感染监测结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区)1 183例流感样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呼吸道病毒,分析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1 183例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5.48%(538/1 183),538份阳性样品中单一感染533份、混合感染5份,其中流感病毒感染417例(占比77.51%)高于其他呼吸道病毒[腺病毒(6.51%)、呼吸道合胞病毒(1.30%)、人偏肺病毒(1.67%)、鼻病毒(6.88%)、冠状病毒(1.86%)、副流感病毒(3.16%)、博卡病毒(0.19%),P<0.05]感染;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率高于春、夏、秋季(P<0.05),其中各季节流感病毒感染占比高于其他病毒感染(P<0.05);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6~40岁中青年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除冠状病毒以感染26~40岁的中青年为主外,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鼻病毒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B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混合感染率、病原谱构成,比较混合感染和单纯感染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 96例B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中混合感染69例(71.88%),其中单一病原混合感染51例(53.13%),包括细菌29例(30.21%)、病毒12例(12.50%)、肺炎支原体10例(10.42%);混合细菌感染47例(48.96%),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混合病毒感染21例(21.88%),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混合感染组白细胞数(WBC)高于单纯感染组(P0.05);混合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B型流感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率高,混合感染以细菌和病毒单一病原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与否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病毒性肺炎患儿病原学感染情况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病原学感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巨细胞病毒(CMV)、肠道病毒(E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并利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病毒性肺炎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检出病毒感染阳性者106例,其中轻症肺炎84例,重症肺炎22例;阳性率46.9%,其中单一病毒感染71例,占67.0%,混合感染35例,占33.0%;RSV、ADV、IFV感染居前3位;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CD16+56+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CD19+B淋巴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症患儿的CD3+CD4+T淋巴细胞也比对照组儿童显著降低(P<0.01);与轻症患儿相比,重症患儿CD16+56+NK细胞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感染的种类繁多,特别是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及早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功能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