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湿球黑球温度(WBGT)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热环境动态模拟软件EnergyPlus,以西安市某工业厂房为例,研究了工业厂房余热强度和通风换气次数对室内WBGT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夏季工业厂房室内WBGT超限小时数。结果表明:室内WBGT超限小时数随着余热强度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加,随着通风换气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余热强度为30 W/m3、通风换气次数为5次/h时,夏季工作时间内约60%的时间室内WBGT超过29℃,作业人员面临较大的高温职业暴露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作业人员高温职业暴露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中将高温作业定义为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  相似文献   

3.
1 检测目的 混凝土材质恶化是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受环境条件、化学腐蚀、火灾及长期高温作用、碱骨料反应,造成混凝土开裂、酥松、起鼓、剥落、强度下降,并导致钢筋锈蚀、耐久性下降。因此,混凝土材质恶化检测是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原因及程度,预测剩余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检测内容 (1)构件所处环境情况的分类; (2)化学介质侵蚀损伤检测; (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4)冻融损伤检测; (5)火灾及长期高温作用损伤检测; (6)碱骨料反应损伤检测。 3 环境情况的分类及测区布置 3.1 环境情况的分类 室外构件可分成三类:室外淋雨构件;室外不淋雨构件;室外靠近建筑物通风口的构件。 室内构件可按所处环境温度和湿度情况分类。环境温度分类:①正常室温;②小于60℃;③大于60℃。环境湿度分类:①干燥环境;②正常室内空气湿度,无水;③经常有水的环境,如雨水、生产用水;④50%~80%的时间浸泡在水中,或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⑤80%以上时间浸泡在水中,或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喷雾送风模式对室内高温环境的改善效果,研究喷雾送风系统对室内环境参数、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及主观热感受的影响。通过搭建高温强辐射环境试验平台,设置喷雾与送风相结合、仅喷雾及仅送风等4种不同的喷雾送风模式,分析喷雾送风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降温效果。并以12名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探讨喷雾送风系统对人体皮肤温度、热感觉、热舒适、空气干湿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雾与送风相结合时降温效果最好,室内空气温度降低3.9℃,人体平均皮肤温度降低2.2℃,受试者热感觉从接近3(热)降至-1(微凉),热舒适由-2(不舒服)提升至2(舒服)。研究结果可为喷雾送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夏季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标准中国男性人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预测热应变(PHS)模型、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系统和Fiala体温调节模型3种经典人体热应变模型,模拟人体穿着医用防护服时在夏季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核心温度和出汗率,进而确定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推荐补水量和安全工作时间。结果表明:环境参数对生理应激影响显著,不同环境下核心温度最大差值为11.17℃,出汗率最大差值为6 592 g/h;环境温度每增大1℃,相对湿度每升高1%,安全时间平均缩短5.9和0.89 min;环境温度36和40℃时,安全时间仅为88~124和75~100 min; 3种模型在低温低湿时预测结果相对接近,在高温高湿时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距,核心温度预测差值最大为7.55℃,平均出汗率预测差值最大为5 654.35 g/h。  相似文献   

6.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温度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上海地区为32℃)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山井下作业)。炎热地区的高温车间,夏季在没有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8.
郭文宏  刘江  戴自祝 《安全》2001,22(6):6-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的认识与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在大力治理室外环境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室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人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比室外长得多.据统计,现代人每天平均有8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每人每天需要吸入10~13m3的空气,如果室内空气质量恶劣,污染严重,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长沙市冬季某商场建筑室内餐饮区、化妆品区、鞋包区、服饰区和室外同步进行了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实测.分析了室内不同功能区、室外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PM2.5质量浓度高于室内;室内餐饮区PM2.5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化妆品区和服装区,鞋包区最低;室内人为活动和室外污染共同影响着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弱,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与PM2.5质量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1.什么叫高温作业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11.
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驱动势建立吸湿性墙体热湿耦合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权威案例验证模型。根据霉菌滋生条件,建立了基于瞬态温湿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墙体内霉菌滋生风险评价方法。以红砖墙体为例,分析太阳辐射、室内空气温湿度对墙体内霉菌滋生风险的影响,并研究了我国南方各地墙体霉菌滋生风险。结果表明:太阳辐射越弱墙体内霉菌滋生风险越大,室内相对湿度升高使墙体内侧霉菌滋生风险快速增长,室内温度升高使墙体内、外侧霉菌滋生风险分别升高、降低;我国南方绝大部分地区墙体外侧存在霉菌滋生风险,总体上呈现东部比西部高、南部比北部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 1.什么叫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13.
为突破WBGT指标在热环境使用的局限性,准确评估人体热应力,利用人工环境舱使75名大学生在相对湿度40%,温度37℃、40℃、43℃,辐射强度0、1 kW/m^(2)、2 kW/m^(2)环境下进行重度强度劳动,实时监测生理和心理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及拟合曲线的方法,探究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和相关性,借助问卷调查在主观感觉层面进行补充。结果表明,皮肤温度受辐射因素变化最显著,且与口腔温度对耐受时长贡献率为1∶1.2,心率随时间变化的三次拟合曲线拟合度最高,R~2为0.949,最终基于不同TEQ和生理参数确定高温干热强辐射环境下新的人体耐受极限。在该环境下应加强防辐射措施;借助拟合曲线可预测心率,新耐受极限可为评估高温政策在该环境的适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应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以满足人体舒适和人体健康的要求。目前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室内污染、室外环境因素以及暖通空调系统3个方面,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在分析产生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高温高湿造纸工业厂房内温湿度分布规律,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5个造纸厂房热湿环境进行了现场实测与调查.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厂房温度沿高度方向分层分布的规律,而且夏季温升明显大于冬季温升.推导得出造纸厂房6 m高度以内冬夏季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变化的拟合关系式. 发现相对湿度与含湿量随高度分层分布的特性,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且两者分布规律与厂房纸机设备散湿量及其散湿方式密切相关. 总结出对人体有害的工作区域.所得到的温湿度分布规律为优化造纸车间通风系统设计、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和设备运行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温工作场所员工对环境的适应性,建立人工环境舱模拟高温环境进行热习服训练。以16名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为样本,在环境舱内通过跑步来模拟正常的生产工作,测量样本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热习服训练的效果;运用方差分析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热习服训练效果的影响;基于环境适应性改善的标准得到热习服训练效果形成天数。结果表明:热习服训练对提高员工环境适应性的效果是显著的;热习服训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对员工环境适应性的改善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大;在温度36~38℃,相对湿度50%~70%的训练条件下,热习服训练效果形成所需时间约为10天。  相似文献   

17.
冬季自然通风对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理想的自然通风方式,以改善寒冷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空气品质、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季自然通风中的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室外环境参数、人工调节方式对室内环境参数及空气品质的影响特征; 针对舒适与健康的双重要求是寒冷地区住宅冬季通风的主要矛盾这一特点,分别采用临界温度、热舒适性、排污效率、人工调节便捷性等指标对不同方案的通风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18 ℃的临界温度可保证采暖所需的热能最低值,同时也有利于抑制甲醛、氨等的释放及挥发速率; 各房间的热舒适性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即本文所列举的这4种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牺牲房间的热舒适性,只是稍微有些偏凉.方案6的排污效率最高,为88%,方案8次之,方案3最低.这与方案6中两进风口关于回风口对称布置,室内平均空气龄最短有关; 4种方案具有相同的人工调节便捷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方案6为本文最佳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量化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体生理应激的累积效应,基于现场试验测量方法,选取10名健康大学生作为被试,以连续3天室外日最高温度≥35℃的天气为持续高温工况,测量被试在室内非空调环境下的生理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生理参数随持续高温天数的变化,以验证累积效应是否存在;利用温度修正模型对3个连续高温日的室外日最高温进行修正,量化生理应激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天气对收缩压、直肠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存在不利的累积效应;高温第2日对第3日的累积效应系数高温第1日对第3日的累积效应系数;累积效应系数的排序为平均皮肤温度收缩压直肠温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形式简洁、计算简便和普适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评价的指数公式,基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适当设置室内空气各指标"参照值"及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并对各指标的标准值进行规范变换,使室内空气15项指标的各级标准规范值的变化范围与室外空气7项指标的同级标准规范值的变化范围一致。因此,基于规范对称性原理,用免疫进化猴王遗传算法优化得出的适用于7项指标规范值的室外空气质量评价的6个普适指数公式也同样适用于15项指标规范值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以邯郸居民区和广州公共场所2个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实例,对6个指数公式的实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6个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是彼此和谐和一致的,也与传统的指数公式法的评价结果相符合。6个指数公式是目前室内、外空气质量评价中最简化、规范、普适和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高温作业几乎遍布于工业生产的所有行业,如炼钢、炼铁、造纸、塑料生产、水泥生产等。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