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供压力进口段后压力弯道段和明槽相接的一种新型形式——反向压力双弯道衔接段。它可以平衡由于弯道而产生壁面两侧压力差和流速差,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孔口出流流态问题。本论文从动量方程解决反向双弯道内任一位置的压力、流速计算公式,也包括单一弯道内任一位置的工况。  相似文献   

2.
溢洪道是水利枢纽中一种重要的泄水建筑物。在工程设计中,常因地质、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把平面布置设计成单弯道、双弯道甚至多弯道的形式。由于惯性离心力和大坡降的共同作用,常会产生弯道急流冲击波,水流水力特性极为复杂。针对多弯道溢洪道的水力水流特性,结合龙屯水库溢洪道的工程实践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溢流堰泄流量、水面线、断面流速、消能率及沿程压力分布,并对溢洪道水流流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黄池沟退水道弯道的合理体型,采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体型参数对弯道水流的影响。选取弯道宽度、弯道曲率半径、纵向坡度3个主要影响参数按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9组正交试验方案,利用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数学模型对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体型参数对弯道及下游陡坡段横向水位差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体型参数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纵向坡度、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坡度为显著影响因素,且平坡最佳,弯道曲率半径和弯道宽度影响不显著,据此推荐合理体型参数为坡度取0,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采用原设计值。  相似文献   

4.
在水电站引水系统布置中,常因进水口和厂房位置不平行关系.隧洞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空间拐弯和平面转弯的选择,一些同志往往怕空间弯道麻烦,则简单地将本来属于空间弯道的布置,强行改为增加一个平面弯道,变为平面弯道方式。如近期的柘溪扩机的进水口上弯道布置,就是这样的。这一改法看来简单,实则不经济合理。笔者认为这一传统的作法应予去除。导致这问题的产生,可能:一是对空间转弯偏角计算不熟悉.二是考虑施工麻烦。笔者从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采用水道空间转弯布置是设计方案的最优选择。据估计一个空间弯道约比增加一个平面弯道节约一条隧洞工程量的1/10左右.而且还长期减少水头损失约0.1m,空间弯道一般布置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5.
溢洪道弯道陡坡段底板结构型式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楚松水库溢洪道的弯道陡坡段的布置情况,探讨采用合理的陡坡段底板的结构型式,以适应弯道高速水流的流态分布,减少高速水流对溢洪道底板的空蚀和脉动压力,消除弯道冲击波的扰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水力学原型观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流明渠是三峡工程二期施工中长江唯一的泄水通道,同时兼负着导流和通航两大任务。从流态、流速、脉动压力观测及船舶航行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导流明渠建成后4 a的水力学观测成果,并结合模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明渠运行顺畅,说明设计是成
功的;设计采用高低断面,使主流引向渠道中部,是有成效的。但是弯道水流特性不仅存在,而且相当明显。这一方面说明弯道水流的特性是难以改变的,另一方面说明在弯道上布置这样的明渠是可行的。4 a来明渠经历了几次大洪水的考验,并提高了通航流量。  相似文献   

7.
经过模型试验发现上郊水库溢洪道的原设计在进口段和急流弯道段的流速分布很不均匀,流态十分紊乱,造成不平衡的压力分布,给工程的安全带来威胁.在试验过程中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从而改善了水流流态.  相似文献   

8.
新疆弯道式渠首引水防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河流绝大部分是多沙河流,泥沙处理是渠首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已建的400多座引水渠首中,弯道式渠首的应用较为广泛。针对不同时期弯道式渠首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着重对第三代弯道式渠首的设计特点、优化布置及弯道式渠首的技术发展、泥沙处理、防冰冻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上游、下游整治工程,弯道整治段,河道稳定宽度的设计及灌溉与发电结合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数螺旋线拱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国外一些拱坝在体型方面逐渐采用扁平化体型,如抛物线和对数螺旋线,取代了常规的圆弧拱型.有关抛物线体型的拱坝在国内已开始研究,而对于对数螺旋线拱坝则在国内甚少研究.作者结合某水电站双曲薄拱坝做了对数螺旋线的体型设计,并就该体型进行了应力和稳定分析.对数螺旋线拱坝体型光滑平顺,对坝肩稳定  相似文献   

10.
结合泵站弯道引水渠工程设计,应用大型商业软件建立弯道引水渠水流三维数学模型,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该泵站弯道引水渠水流流动特性。根据该泵站弯道引水渠三维水流水动力学的计算成果可得知,在设计水位下,泵站弯道引水渠水流流线弯曲进入进水池,降低各个机组水流流速均匀性,降低机组工作效率;弯道引水渠曲率半径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CFD数值模拟或水工模型试验确定最优曲率半径;弯道引水渠相对于顺直引水渠水力特性较差,非特殊情况,不宜采用;采用弯道引水渠,要延长引水渠顺直段,直至水流流态平稳,流线顺直。本文研究成果对采用弯道引水渠的泵站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