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节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 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随访6~18 个月(平均13.6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所有骨折愈合。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切取面积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5例皮瓣远端达到跖趾关节,皮瓣面积(6cm×4cm)~(15cm×13cm)。结果21例皮瓣中,16例皮瓣远端在跖趾关节以近者完全成活;5例皮瓣远端达到或者超过跖趾关节者有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例皮瓣远端小隐静脉与足背静脉吻合者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修复创面的最远端可达到跖趾关节。  相似文献   

3.
杨新佑  王镖  刘荆陵 《医学信息》2007,20(5):879-880
足、踝及小腿下段是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伴有骨或肌腱外露,易并发感染,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常需采用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皮瓣或交腿皮瓣,游离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红色明胶液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下肢40侧,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进行解剖观测。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皮瓣治疗16例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9例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有2~6支,有三支发出较为恒定,第一支由腘窝中间皮动脉降支发出,外径0.52±0.12mm,距外踝12.30±3.40cm;第二支由腓动脉肌间隔支形成,外径0.62±0.17mm,距外踝6.3±1.6cm;第三支为腓动脉终支,外径0.56±0.13mm,距外踝1.40±0.80cm。吻合静脉组皮瓣均成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不吻合静脉组。结论: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吻合浅静脉可明显改善该皮瓣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5.
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胫前区是常见损伤部位,因局部软组织少,血供差,一旦受损,皮肤坏死、骨、肌腱外露,修复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胫前区缺损5例,3例改进结扎蒂部小隐静脉,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结果:29例中24例全部成活,4例边缘坏死合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治愈。所有涉及足跟、足底负重区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结论:(1)该皮瓣解剖恒定,质地好,有感觉,成活率高,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2)结扎小隐静脉后皮瓣肿胀明显减轻,对皮瓣成活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皮瓣最大为8cm×12cm,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血供丰富,厚薄适宜,蒂长达7~12cm,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9例,机器伤3例,爆炸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cm×5.0cm-22.0cm×11.0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1~3cm。皮瓣切取范围8.0cm×6.0cm~25.0cm×12.0cm。部分病例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以重建皮瓣感觉。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皮瓣虽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肿胀,但在旋转点远侧结扎浅静脉干者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未结扎者。术后3—4d出现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创口Ⅱ期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口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足的行走负重功能均恢复,供区外观及运动正常。本组5例行皮神经端侧吻合的患者,患处触痛觉功能多在术后1年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在8~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低,可以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将腓肠神经近端与足背皮神经吻合,可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跟腱位置表浅,皮肤血供较少,开放性损伤后污染较重,难以彻底清创,修复后易发生感染及局部皮肤缺损、肌腱外露,传统换药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2009至2012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跟腱断裂术后感染、皮缘坏死患者,其中男8 例,女5例;年龄25-65岁;跟后皮肤缺损4 cm×5 cm-7 cm×6 cm。经过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跟后皮肤缺损采用自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9-14个月,移植皮瓣无继发坏死、感染,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蒂部无明显臃肿。随访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良率为90%。提示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跟腱外露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局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5cm,修复15例创面.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小片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成活率高,感觉恢复好,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创伤小,效果好,是修复足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足踝部严重的损伤除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同时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等深部组织缺损,局部可供转移的皮肤少,使创伤急诊处理十分困难。我院自2001年9月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 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足部软组织部分缺损89例,分别采用了大隐静脉蒂岛状皮瓣、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蒂皮瓣、足底内侧血管蒂皮瓣、足底外侧血管蒂皮瓣、踝后双桥式皮瓣、植皮修复等不同的方法,其中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6例,33例获得成功,3例失败。我们希望通过对36例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成败原因的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成功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2年随访,2 6例皮瓣成活及外形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足踝部与小腿软组织损伤 ,肌腱与骨外露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而修复常常较困难。 1992年Masquelet[1]等提出皮神经伴行血管轴型皮瓣。这类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 ,手术操作简单迅速 ,皮瓣设计形式多样等诸多优点 ,被逐步引入临床[2 ] 。我们于 1996年 6月至1998年 12月通过对成人下肢标本的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和周围筋膜血供进行解剖观察并应用于临床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应用解剖10例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 (部分缺如 )组合而成 ,部分有腓肠交通支参与。其合成部位多在小腿中部…  相似文献   

16.
17.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 1.0 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 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 结果 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侧截肢不腿标本的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不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腓肠神经血管营养皮瓣血供来自腓肠线动脉穿支;临床应用逆行岛状皮瓣15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丰富,足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比较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局部情况及创面位置选择不同皮瓣修复,分为穿支螺旋桨皮瓣组(n=27)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n=30)。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Weber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温度觉、触觉,供区瘢痕挛缩及满意度。结果穿支螺旋桨皮瓣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疼痛、步态、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方面,穿支螺旋桨皮瓣组评分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温度觉、触觉及瘢痕挛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在外观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6例,其中3例跟腱背侧部分缺损,2例跟腱内侧部分缺损,1例跟腱完全缺损。切取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时,保持肌腱与皮瓣深筋膜的联系。皮瓣大小7cm×5cm~11cm×10cm,腓肠肌肌腱大小为5cm×3cm~9cm×4cm。结果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感染控制;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跟腱再断裂者。患侧踝关节屈伸范围基本正常,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带腓肠肌肌腱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并皮肤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跟腱粘连轻,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