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内障术前清洁结膜囊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两种白内障术前清洁结膜囊方法的疗效.方法将未患睑缘炎、结膜炎和泪道阻塞的白内障住院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术前1天用0.3%氟哌酸眼液点眼,每小时1次,连续8次;常规组术前3天用0.3%氟哌酸眼液点眼,每天3次,共3天.每组均于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和手术消毒前分别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清洁结膜囊前细菌阳性率观察组为60%,常规组为53.1%,分别使用两种清洁结膜囊的不同方法后,结膜囊细菌均为阴性.结论白内障术前用0.3%氟哌酸眼液点眼,无论是术前1天,每小时1次,连续8次,还是术前3天,每天3次,共3天都能达到清洁结膜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姜秀清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39-14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视疲劳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200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分别在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术后1周、2周,1月比较两组的视疲劳症状。结果:干预组视疲劳症状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ASIK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视疲劳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眼患者按近视的程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用NIDEK EC-5000Ⅱ型准分子激光仪进行LASIK手术治疗.结果各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多≥1.0;散光度数多在±1.00D内;近视度数多在±1.00D内;术后视力无下降;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是有效的、可预测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TK)后视网膜脱离的,瞄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9眼,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7眼(77.8%),无变化1眼(11.1%),较术前下降1眼(11.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10.3者5眼,手术一次解剖复位8眼(88.8%)。结论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对视力影响较大且会再造成近视,术前术后定期检查眼底预防视网膜脱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r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795例1515只眼在我院接受LAISK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屈光回退的39例67只眼与未发生屈光回退的756例1448只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低度近视(-1.00~-6.00D)回迟率为0.57%,高度近视(-6.12~-12.00D)回退率为4.62%,超高近视(-12.25~-25.00D)的回退率为35.9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72.36,P<0.01);近视的回退量与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成负相关,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成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光凝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和裂孔,预防近视眼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LASIK术前,对经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有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裂孔的31例(40只眼)近视患者,进行三面镜检查,并予532mm眼底激光治疗,眼底激光光凝术后2周后行LASIK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LASIK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中心视力无下降,视网膜在位,眼底局部色素斑形成良好,未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及其它并发症。结论LASIK术前详细检查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采用532nm激光进行预防性治疗,是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有效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屈光手术的主流,因其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矫正屈光范围大和屈光回退少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较理想的术式。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使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LASIK的角膜瓣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LASIK手术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ASIK手术角膜瓣相关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必然并发症,术后常规应用人工泪液,大部分患者可改善症状,但少数患者仍持续发生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自觉畏光、视物模糊等,从而影响术后效果。我院眼科根据中医理论,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术后干眼8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Q值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6月在我院行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F—CAT)的近视患者139人,分别于术后1天、1周、1个月分别行裸眼视力、眼压、电脑验光检查,术后1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并与同期行标准LASIK治疗的241名患者进行对比。结果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组术后1天复查裸眼视力与标准LASI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与1个月均好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复查主观满意度显示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组高于标准组。结论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眼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于标准组。  相似文献   

11.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双眼调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近视眼双眼调节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54例(108只眼)分为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患者术前戴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并阅读离角膜顶点35cm的视标,用自行研制的分光检影装置测定双眼调节距离;术后1月复查.仍戴框架眼镜矫正剩余屈光不正,检查方法同术前。正视眼20例(40只眼)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双眼调节反应大于术前(P〈0.001),调节滞后小于术前(P〈0.01)。高度近视组眼调节反应的改变量大于中低度近视组(P〈0.01),双眼调节反应的改变量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345,P〈0.05);与正视眼相比,双眼调节反应术前小于正视眼(P〈0.001)。术后与正视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调节滞后术前大于正视眼(P〈0.01),术后与正视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ASIK术后双眼调节反应大于术前,双眼调节反应的改变量与等效球镜度的改变量呈正相关;术后调节滞后小于术前,调节状态趋同于正视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选择LASIK手术1个月后确诊为干眼的患者207例41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6例212眼口服中药配方颗粒剂同时用人工泪液滴眼.对照组101例202眼只用人工泪液滴眼。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周的干眼自觉症状.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总有效率58.41%。治疗组干眼症状、BUT,Si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LASIK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13.
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以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2例(206只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10·00~-26·00DS,平均-13·4±-3·9(DS)近视患者用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者176只眼(85·4%)。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01只眼(97·6%),其中高于术前者62只眼(30·1%);而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5只眼(2·4%),其中3例为不规则散光,2例为偏心切削。未发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2行以上的病例。术后平均球镜度数降至+0·68±1·05D,角膜屈光力(K值)下降至34·63±1·72D。结论超薄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的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但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角膜偏薄者,术后可能会残留一些屈光度或采用晶状体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检查位(坐位)与治疗位(卧位)的眼位、瞳孔变化规律及虹膜定位的重要性。方法57例近视眼患者共107只眼接受LASIK手术。术前利用VISX Wavescan波前像差仪获取患者检查位(坐位)的虹膜影像图,手术时掀开角膜瓣后用VISX 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治疗机获得患者(卧位)虹膜影像图,比较两幅图的差异,计算出眼球的旋转度数和瞳孔中心移动的距离。结果106只眼发生旋转,107只眼瞳孔中心移位,86.5%的右眼发生外旋,63.6%的左眼发生内旋,眼球最小旋转0.0°,最大旋转9.2°。瞳孔中心大部向颞上和颞下象限移位。结论LASIK手术医师应重视术中普遍存在的眼球旋转运动和瞳孔中心移位,从而实现精确的个性化切削,避免偏中心切削及散光矫正偏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含有玻璃酸钠的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样品)和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对照)在兔眼结膜囊冲洗液中的浓度。方法:用荧光光度法分别于5,15,30和60 min时测定结膜囊冲洗液中样品和对照的浓度。结果:在60 min内样品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样品在结膜囊中能保持较高浓度和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选用头孢呋辛片为对照药,共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81例,头孢丙烯组40例,500mg;头孢呋辛组41例,500mg,均为每日两次,疗程7-14d。结果:头孢丙烯组及头孢呋辛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5%,细菌阳性病例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2.4%,本试验共分离致病菌57析,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1%和75.9%,安全性评价分别为41例和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和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头孢丙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