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心包置管引流术是以穿刺心包的方法将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抽吸心包积液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为危险的技术操作.我院自2000年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以来,共治疗心包积液患者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包积液属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重者可引起心包压塞。短期内积液量迅速增加或大量积液是心包压塞的主要原因。心包穿刺或心外科手术排出心包积液,解除心脏压塞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资料显示其危险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而外科心包开窗引流则有创伤大、易感染、费用高等明显缺点。  相似文献   

3.
B超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4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穿刺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但是心包穿刺是一项有风险的操作技术,其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20%[1].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将Seldinger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引用到心包穿刺术中,对46例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抽取心包积液,并在心包腔内行药物治疗、心包腔冲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包积液如进展快、积液量多,可造成心包压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有心包穿刺术、经皮球囊心包扩开术、心包穿刺置管术、剑下心包开窗术、经胸腔心包开窗术和心包部分切除术等。对于危重患者倾向于首选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既往心包穿刺置管是一项危险的操作技术,随着二维B超在积液定位及引导穿刺中的应用,已使此技术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心包引流术方法介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7-278
心包穿刺术是心内科常用的针对心包积液的治疗技术,但该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尤其是积液量少时,致命性的并发症可高达11.4%-20%。根据临床需要,我们借鉴了深静脉置管操作技术,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心包穿刺及留置,再外接引流管、引流袋,治疗大量心包积液10例次,取得较好效果,特作总结。  相似文献   

6.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常常需要行心包穿刺 ,但传统心包穿刺法是一项风险大、并发症多的技术操作 ,且反复穿刺加重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1999~ 2 0 0 2年 ,我科对 2 3例心包积液病人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剑突旁或胸骨左缘 5、6肋间穿刺 ,成功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并行心包腔内注射药物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2 3~ 76岁 ;结核性心包积液 11例 ,肿瘤性 10例 ,其中肺癌 6例 ,乳腺癌 4例 ,肺吸虫病 1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例。 2 2例伴有…  相似文献   

7.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需行心包穿刺来解除心包压塞。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患者极易因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伤、心包填塞等死亡,或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1],其致命性并发症可高达10%~20%,制约着临床工作开展。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推荐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我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勇 《重庆医学》2007,36(17):1794-1795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征象,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其病因有炎症性、肿瘤性、尿毒症、SLE、黏液水肿及创伤等,其发病率占心血管疾病的1.5%~6%,大量心包积液可致心包填塞,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心包穿刺术是心内科常用的针对心包积液的治疗技术,但该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尤其是积液量少时,致命性的并发症可高达11.4%~20%[1].以往多采用反复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此方法使患者痛苦且危险性大.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应用药物,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霖 《海南医学》2006,17(5):11-12
目的探讨经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置管引流组(30例)和单纯穿刺组(28例)。观察两组病人抽液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置管引流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0.00%;单纯穿刺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25.00%。置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纯穿刺组(P〈0.001),操作相关并发症少。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积液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期内积液迅速形成或大量积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严重危及病人生命,以往心包积液常采用反复心包穿刺抽液和外科开窗引流来解除心包填塞症状,但是往往操作风险比较大和技术相对复杂,且疗效较差。我科2004~2007年共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心包积液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介入治疗心包积液王素英安阳市人民医院(455000)大量心包积液导致的心包填塞,是十分严重的临床表现,常需及时放液减压,否则可危及生命。但常规的心包穿刺技术是一项风险性很大的操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损伤、严重的心律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行心包穿刺;对照组22例,使用本院供应室提供的穿刺包穿刺。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观察心包积液引流及并发症、穿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均1次安全成功,穿刺后一次性抽液或间歇抽液,均获得满意效果,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照组穿刺失败2例,出现并发症3例。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抽液量、平均积液消退时间、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与常规心包穿刺相比,操作简单、准确、安全、方便,可以常规应用于各种原因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在B型超声引导下常规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3天导流管不再有液体流出后,拨出引流管。同时用链霉素、异烟肼等规范抗痨化疗,辅以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结果:临床心包压塞症状完全缓解,胸透及胸片复查心影基本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包液性暗区消失。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技术安全、无不良反应、结合规范抗痨化疗等治疗.是治疗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操作繁琐,并发症多.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Seldinger法对3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吕永刚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83-83
结核性心包积液是引起心包积液最常见病因,大量积液可引起心脏压塞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心包穿刺抽液是治疗心包积液的传统方法,往往不能一次抽净积液,需反复多次穿刺,易引起心肌、冠状动脉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1],我院通过seldingtr导管法行心包穿刺并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包穿刺引流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有资料报道 :严重并发症可高达 2 0 % ,与心包穿刺有关的死亡率为 2 - 4% [1 ]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法[1 ] ,在X光下于剑突下穿刺 ,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引流 ,避免了反复穿刺和穿刺误伤心肌 ,操作安全、快速、简便。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为 1 997年以来住院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 9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共穿刺置管 1 1例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4例 ,结核 3例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 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1例。1 2 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前先行二…  相似文献   

18.
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床旁超声定位下,采用Seldill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用时1~5分钟。引流管留置时间1~40天,平均22天。对于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积液由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效果良好,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立华 《微创医学》2005,24(1):57-58
心包积液常因积液过多或积液增长过快,极容易引起急性心包填塞.传统常采取反复穿刺放液缓解症状,但反复穿刺放液易引起致命并发症,且需要两人操作.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引流30例,疗效满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8例中、或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施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置管3~7天,术前、术后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有效地解除心包填塞征。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尽量排空心包腔积液,并可以减少心包穿刺的次数,使损伤心脏几率大大降低,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取材便宜而又实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