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畲族名医钟成瑞出生于畲医世家,专攻喉科,幼时耳提面命,17岁即开始行医,退休前曾任溪尾卫生院院长。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钟老在喉科的治疗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是闽东地区畲医喉科的代表人物。被畲族群众尊称为“溪屋哦先生”。(畲医的喉科被称为治“哦”)。畲族的...  相似文献   

2.
无锡黄氏喉科起源于清乾隆年间,黄氏喉科疗法是中医喉科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素以治疗喉科疾病盛名,黄氏响声丸更是名誉神州大地。黄氏喉科疗法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诊治咽喉口齿疾病,尤重喉科吹药的外治方法及喉科吹药的配制用药,具有专科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医喉科吹药.俗称“吹口药”。是将药物直接吹入咽喉部位,治疗咽喉疾病的一种重要外治手法。历代著名喉科专家,都十分注重外用药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祖传.交流甚少.甚至“传子不传媳”,严重影响了喉科吹药的研究和提高。现根据前辈经验和个人实践,对喉科吹药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4.
《喉科枕秘》是清代一部有实用价值的喉科专著,治疗喉疾主张针药并用,尤其推崇刀针、吹喉之法。本文从诊疾重视望诊,提倡喉症证因合参;详述喉症病因证治,图文并茂;外治疗法多样,尤重刀针、吹喉之法;内治主张分症,重视引药的运用;注重内外结合,强调针药并治五个方面介绍《喉科枕秘》的学术特色,以期为临床喉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1 吹药发展史 中医喉科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伤寒论>中治咽喉病提出用苦酒汤;<金匮要略>中的皂夹末吹鼻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均有吹药记载,如:治牙痛、口禁不开用附子、黄连、矾石三味为末吹口.此后,喉科吹药逐步发展,<圣济总录>在咽喉口齿病的治疗上广泛地使用了吹药,提出了许多吹药方.到了清明吹药更加成熟与普及.在<口齿类要>中记载着喉科吹药的配制、运用已有了较高的水平.清代尤乘<尤氏喉科秘书>及张宗良<喉科指掌>等均公开了一些吹药的秘方及配制,使吹药方大大增加;晚清郑梅间<重楼玉钥>记载吹药方28个.说明清代吹药已成为喉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此后李纪方<百喉全生集>也提出治白喉须内治与吹药并存;当代喉科名医张赞臣治疗喉痹使用内服药均配合吹药等等.  相似文献   

6.
吴瑞甫为近代福建及新加坡著名国医名家、教育家及中西医汇通之佼佼者,其《新订奇验喉证明辨》于近代白喉肆虐,时医多未知悉西医白喉血清疗法所作。重视喉科病脉证并治,强调辨疾病本质及整体诊查与局部辨证相参合。阐明广义喉痹阴阳与“四时五脏气化”之学理,从三阴三阳气化说阐释喉痹“一阴一阳结”。融会中西治白喉,在时疫的基础上提出“痰毒”病原说。阴虚白喉和虚寒白喉辨治、遣方用药重辨证及蒐集喉科民间治法与验方,针对华南“阳燠气泄,中虚湿盛”的体质特点,凸显地域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7.
旴江医家聂尚恒,擅儿、喉等科,善治喉症,不仅在儿科痘疹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在喉科方面亦颇有建树,擅治痘毒攻喉、痰火咳血、喉瘖声哑等急症,形成辨证严谨、随机应变、重视喉科局部用药、内外兼治的临床风格。其提倡用清凉润药和缓治咽喉“火性急疾”,足于启示后学。  相似文献   

8.
蒲黄一味治喉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父徐荷章系浙江省湖州市《西阳喉科》第五代著名中医喉科专家。以单味生蒲黄末外搽治喉痈,或以生蒲黄为主配制的喉科吹药治疗多种喉科疾病,更是得心应手,具有独到之处,今辑录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喉科本为外科的一門,自从古代分科以后,近来各医院亦有設立专科門診者。丹徒县大港区賈氏,吐代相传专治喉科疾病,历有年所,在治疗喉証过程中,常用內治、外治及手术治疗的針治、刀治与火烙治三种方法,根据病情不同阶段而給以不同处理,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历来对喉咙这个器官认识模糊,有如“花似雾里看”,中医没有真正的喉科医生,也没有喉科书。而真正的中医喉科学,实际上隐迹潜形于特具优势的中医外科学中。总结数10年的临床工作,所得治喉法则是用中医外科学来治疗发生在喉部的外科病。当然,喉部的功能性疾病宜采用内科学手段处理。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在天津、上海访书期间,发现王维德的清代木版画像和著作《咽喉证治》,为研究王维德生平增加了新鲜史料.天津图书馆藏王维德《永宁通书》为清光绪十二年扫叶山房刻本.全书4册,各有作者的一幅木版画像.画像还各配诗一首,表现作者一年四季生活.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喉科著作《喉证汇参》是一部喉科著作汇刻本.全书4卷.卷一是张介宾的《喉证汇参》,卷二是王维德的《咽喉证治》,扉页有“古吴林屋山人定定子王维德洪绪氏纂辑”.内容包括十余种喉科疾病的治疗和方药.书中重视全身辨证,诊断首辨阴阳,与王维德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学术特色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阎爱民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1):1006-1006
祖国医学对于咽喉病很早就有记载 ,如远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里有“嗌肿”“喉痹”[2 ]等记载 ;汉晋隋唐以来 ,历代医书均有喉病的病因、治法方药的叙述 ;唐宋时代的太医局即有“眼耳口齿”及“口齿咽喉”的专科设立。《宋史艺文志》中载有“咽喉口齿方论五卷”。《扁鹊心法》中已载有喉痈切开手术。清代的中医喉科有了更大的发展 ,大大地丰富了中医喉科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水平。喉痹在《内经》中早已有所记载 :“一阴一阳结 ,谓之喉痹”[1 ]。《喉科心法》指出“凡红肿无形为痹 ,有形是蛾”[1 ]。据此明确把喉痹范围缩小 ,专指咽喉部红…  相似文献   

13.
治烂喉痧刺吐刮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研习烂喉痧专著的过程中 ,发现古医家对外治法颇为推崇 ,因其能解危于顷刻。喉科名家夏春农在其所著的《疫喉浅论》中 ,开篇即讲“疫喉痹至危证宜先用刺刮吐三法”,这种编写体例与一般著作的先内治后外治 ,甚至将后者略去的写法迥然有别。吴鹤龄曾讲 ,“凡遇烂喉痧症 ,先针法 ,次吐法、吹法 ,以补汤剂之不逮 ,如是治疗 ,得生者多矣 ,故敢忠告海内医学家以共研究”。现将笔者在喉痧专著中发现的外治法总结如下 ,不惟治疗本病 ,其他喉科急症亦可斟酌用之。一、刺法对于咽喉肿痛的患者 ,可仿《内经》“火郁发之”之意 ,刺少商穴出血 ,以…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旴江名医陈自明,精于内、妇、外、喉科,善治喉喑、咽痛、喉咳、咽喉口舌生疮、梅核气等喉科疾病,是旴江喉科流派的主要创始人。撰有《管见大全良方》、《妇人大全良方》及《外科精要》,有关喉科辨治思想独到,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对后世旴江喉科流派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有关声病喑哑的未病先防思想和经验甚为可贵,在我国医学史上首先提出了备孕预防小儿聋哑观,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江西旴江医家谢星焕通晓诸科,精内科、喉科,善治各种喉风、喉痹、梅核症等,是旴江喉科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谢映庐医案》。故就该书中谢氏治疗喉科危急难症的验案进行探讨。谢氏辨治喉风急疾,善于阐发经旨,灵活运用散火、甘缓、涌吐等法,救急救危;辨治梅核症,提倡察其因、乘其机,治以理气、清火、消痰、平肝等法,并重视精神调治;辨治喉痹,仿喻嘉言之法,议病必分阴阳虚实,不仅关注肺肾更注重脾胃。其辨治喉症的独特临床风格及学术经验,足以启示后学。  相似文献   

16.
对<本草纲目>中所涵有关喉科论治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李氏对前人及民间有效医方和治法的广罗博采,丰富了喉科辨治理论和方法;对李氏"喉证以火热为主"的观点和"降火清热为先"的具体治法进行了挖掘整理;并认为风痰肆虐、火热兼夹,亦为喉科疾患不可忽视的重要病理机制,故对李氏"清火勿忘祛风化痰"和灵活变通的辨治思想进行了阐述分析.指出,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关喉科疾病之论述,对当今探讨喉科疾病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仲景对喉科疾病虽未专著论述,但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关咽喉疾病的38处(《伤寒》20处、《金匮》18处)条文中,指出了喉科的辨证论治法规。一、咽喉与脏象咽喉要路,仲景至为重视。他把咽喉同人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紧密联系,作为辨析病机和审因图治的基础。咽喉为手太阴肺所系,行呼吸而发语声。从桔梗汤开提肺气治“喉痛”,麦门冬汤清养肺胃治“咽喉不利”等可见,仲景把咽喉系之于手太阴肺。《金匮·肺痿》云:“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外邪客肺,咽喉也病,这种“喉为肺系”的理论,与《灵  相似文献   

18.
《重楼玉钥》的病证辨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西医诊疗疾病 ,辨证与辨病的方法 ,论证多年 ,各述其长短。其实辨证与辨病论治的统一观 ,在中医经典论著中早有规范 ,《伤寒论》、《金匮要略》就是典型代表 ,清代喉科专著《重楼玉钥》亦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今从耳鼻喉科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中可窥及病证辨治的统一性 ,体现以法统病的治疗特色。《重楼玉钥》为清代郑梅涧所著 ,道光十九年 (公元 1 839年 )初刻本面市。郑梅涧以其父郑子丰所得喉科秘本加以编撰 ,又经其子郑翰补充而成。郑家世袭喉科 ,有“南圆喉科”之称。郑氏几代为医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并在医学理论上有较…  相似文献   

19.
清喉消毒饮是清代喉科世家尤存隐所创,此方见于《尤氏喉科秘书》煎剂章中,是尤氏临床常用内服药方之一,其制方严谨,配伍巧妙,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笔者几年来,用此方治疗一些耳鼻喉科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兹将一些治案及体会报导如下:一、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旴江喉科灼烙法辅治慢性扁桃体炎(CT)的疗效。方法: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旴江喉科灼烙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旴江喉科灼烙法辅治CT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