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磁阀是海水液压浮力调节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由4个二位二通海水电磁阀组成桥路,控制着海水注入或排出系统。介绍了该阀的功能原理、国内外现状及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插装式的四合一海水电磁阀,可完成三位四通阀的功能,并对该阀进行了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2.
海水液压电磁阀组是深潜器浮力调节系统中的关键元器件,控制海水注入/排除动作的切换。该阀组由四个双向电磁插装阀集合而成,当阀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电磁铁温度升高、推力下降。该文研究分析了导致海水液压电磁阀热态失效的若干因素,包括电磁铁温升对推力的影响、海水电磁阀开启过程中的自感效应及瞬态液动力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可变电压驱动,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和动作周期,增大电磁铁线圈散热面积,改善流道降低瞬态液动力影响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外海水可调压载装置控制阀集成度低、管路复杂、体积重量大等现状,提出了一种集成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分析了全海深集成阀组功能原理、结构及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海水可调压载装置是深海潜水器进行浮力调节的关键功能系统,由海水泵和控制阀组构成,其中控制阀组包括截止阀、平衡阀、安全阀等。基于接近甚至超过11 000 m海深的工作环境,开展了超高压密封圈摩擦力的精确测量、超高介质流速条件下阀口的寿命评估、超高压差硬质阀口的密封性能研究,研制出工作压力达到118 MPa的集成一体化可调压载集成控制阀组,成功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推广应用于一批深海重大装备。  相似文献   

4.
海水液压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可调压载系统实现方式之一,因其诸多优点,可调压载系统(WHVBS)被公认为是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浮力调节的理想方式。为提高现有WHVBS在较高采样频率下的流量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电磁阀特性补偿(SVC)的广义模型预测控制方法(GPC),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较GPC所提出的GPCSVC方法能实现较高频率下的小流量精确跟踪,并能避免流量控制元件非线性带来的辨识参数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5.
单柱塞泵开关式阀控系统为自动垂直钻井工具中使用的一种井下纠斜液压装置.通过对这种容积小、流量小且不连续的开关式液控系统压力流量特性的分析,指出了对该系统进行PWM控制的关键是合理确定脉宽调制周期内开关电磁阀的断电时间长度,并推导出与目标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针对该系统提出了一种对电磁阀断电时刻无严格要求的,且输出力连续可调的PWM方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正1.故障现象1台配装了四合一铲斗(具有铲斗开闭功能)的XG30100型滑移装载机,装配完成进行试机时,试机人员操纵动臂手柄使动臂升、降,操纵转斗手柄使铲斗收、放,操纵四合一铲斗手柄进行铲斗开、闭动作。这样操纵几次之后,发生动臂、转斗和四合一铲斗都不能动作故障。2.液压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1)组成该滑移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主要由工作泵1、多路换向阀2、调平阀3、转斗缸4、  相似文献   

7.
在对1台SCQUY55型履带起重机样机进行调试过程中,当驾驶员踏下行走踏板时,右边履带可以行走,左边履带没有任何动作。我们随即对该起重机行走液压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故障进行排查。 1.工作原理 该起重机行走液压系统主要由先导溢流阀1、Y3电磁阀2、行走先导阀3、Ⅱ主控阀组4、Ⅰ主控阀组5、中央回转接头6、梭阀7、减压阀8、行走制动器9、行走制动阀10、行走马达11等组成,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8.
VVP(主蒸汽系统)电磁阀测试平台,即:主蒸汽隔离阀上电磁阀测试平台,用于完成主电磁阀和试验电磁阀的电流特性试验、励磁及失磁密封性试验、电磁阀动作电压试验等性能的测试。通过对电磁阀性能的分析研究,该测试平台合理设计平台结构,并采用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试验的信息采集、数据记录、分析和回放等功能。该测试平台能有效验证电磁阀性能是否合格,避免盲目检修和错修,可作为压水堆核电站一项重要的检修专用工具。  相似文献   

9.
针对核电站隔离阀驱动装置中使用的安全相关电磁阀,研制了电磁阀综合性能测试台.介绍了这一电磁阀综合性能测试台的气液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给出了电气控制策略.这一电磁阀综合性能测试台可以用于对核电站隔离阀驱动装置用安全相关电磁阀的动作电压、释放电压、响应时间、泄漏率、密封性、线圈允许温度、工作介质压力等进行试验,并可以进行循环老化试验,通过高频响应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试验数据的采集、记录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某种电磁阀式阻尼可调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拆解和对其结构原理进行分析,根据减振器节流孔油液流动及开阀压力,分别推导电磁阀式阻尼可调减振器在伸张行程和压缩行程的阻尼力计算公式。对拆解的电磁阀式阻尼可调减振对其阀口及阻尼孔进行测量,借助AMESim软件搭建减振器精细模型,并将该可调减震器AMESim仿真模型的力学特性与可调减震器实物的力学特性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此类电磁阀式阻尼可调式减振器模型的建立对研究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动型气动电磁阀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对直动式气动电磁阀测试存在的不足问题,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了电磁阀综合性能检测系统.测试项目主要有动态特性检测、密封性检测、疲劳寿命测试,并首次引入了最低先导压力的测试,突破了以往只针对单个参数测试的局限.为验证系统的准确性,设计完善了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磁阀动态仿真模型,可应用于电磁阀设计时的多参数仿真和优化设计.运用仿真模型和测试系统,测试、分析了气路压力条件对电磁阀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电磁阀测试或使用时的最佳气路压力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对电磁阀的综合性能进行评判,系统时间分辨率达到0.1ms,压力分辨率0.1 kPa.  相似文献   

12.
电磁开关阀是阀控液压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流控原件,其开关特性决定系统整体性能。传统驱动方式下,阀芯位移响应滞后于励磁驱动电流,阻碍频响的提高。提出通过建立位移反馈提升阀芯在阶跃励磁电流作用下的电磁力的响应特性,进而提升电磁阀位移频响的方法。对二位二通电磁开关阀建立了动力学与电磁学方程,搭建了阀芯电磁-动力学关键参数测量装置。试验验证了试验装置可行性并获得了阀芯位移响应的开环传递函数。结合试验数据,在Simulink中搭建了反馈对电磁开关阀开关特性影响的验证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电磁阀位移反馈,阀芯位移对励磁线圈的阶跃响应改善显著,响应时间相比开环阀芯驱动缩短了近53%。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传统液压电磁换向阀不能长期供电和油液对温升敏感等工况,以三位四通液压换向阀为载体设计一种新型三稳态电磁换向机构,机构快速换向性使得阀口迅速关闭导致管路产生液压冲击,故引入磁流变阻尼技术,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装置沿阀芯轴线串联,通过控制阀口关闭速率以缓解液压冲击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控制阻尼的换向过程随着阻尼力的增大而放缓,管路液压冲击峰值随之减小且振荡时间随之缩短,但由于换向时间较短,变阻尼装置响应能力有限,不建议其采用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4.
高速开关阀作为实现电液数字控制技术的关键元件,其工作特性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对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HSV高速开关阀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卸荷电路、载波频率、供油压力等对高速开关阀动静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阀具有较快的开关响应和良好的线性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5.
李军  田野 《汽车零部件》2014,8(4):78-79
介绍一种新型插装式电磁阀,它采用二级控制,将先导阀和主阀芯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插装件。与传统的插装式电磁阀相比,该电磁阀的电磁铁采用比例电磁铁,根据电磁吸力与弹簧力的平衡调节先导阀的启闭,使主阀芯出口压力保持恒定,应用于小流量恒压控制系统中,做大地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高频小流量高速开关阀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增压与减压的控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其可靠的动态特性是ABS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高速开关阀阀芯高频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到电磁力、液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液压力,建立高速开关阀不同温度、阀口两端压差、阀口开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温度、阀口两端压差和阀口开度不同时,高速开关阀液压力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得知,在相同的阀口开度和压差下,液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阀口开度越大,液压力受温度的影响越大;同一压差和温度下,液压力随阀口开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探寻温度、阀口两端压差及阀口开度大小对高速开关阀液压力的影响,为准确研究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提高汽车ABS响应特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双向切换电磁阀广泛应用于运载型地面供气系统,阀位直接影响供气系统的压力变化。利用试验和仿真方法对双向切换电磁阀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先放气后断电再供气时,常闭侧存在窜气现象,通过在常闭侧背压腔增加复位弹簧的方式对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常闭侧背压腔增加复位弹簧可以有效避免复杂工况下的窜气现象,常闭侧窜气量随着复位弹簧力的增加而减少。通过试验和仿真方法可以优化电磁阀的动态特性,对双向切换电磁阀的产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研究智能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技术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为目标,首先,在两辆混合动力汽车的跟驰环境中,针对领航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值网络算法的能量管理策略,实现深度强化学习对发动机与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的多目标协同控制;其次,针对跟随车建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分层控制模型,实现面向智能混合动力汽车的上层跟车控制与下层能量管理;最后,仿真验证分层控制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跟车控制策略具有理想的跟踪性能;同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在领航车与跟随车中均实现了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此外,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输出每组控制动作的平均时间为1.66 ms,保证了实时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