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成为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阵地.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定调为"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等重大决策,2016年2月发布的《国务国务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意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推进健康城镇化,并提出着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是当前中国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各地在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进程中,对统筹城乡、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推进健康城镇化,并提出着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是当前中国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各地在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进程中,对统筹城乡、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李兵弟在谈到健康城镇化推进问题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大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讨论了房地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特大城市人口承载极限、新型城镇化需要突破的主要瓶颈等问题.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有力支撑、近期不应当将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城镇化主要依托“社会性投资驱动”而非传统的“房地产型投资驱动”等观点及其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波 《城乡建设》2014,(10):1-1
正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确定在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可以预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坚实载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因此加快小城镇生态规划编制工作,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出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透视城镇建设中的不足,从而为城镇建设提供一些对规划编制工作的认识,以期能促进城镇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兴和 《中州建设》2011,(23):94-95
在当前全省上下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热潮中,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相似文献   

8.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湖北省有5个小镇入列,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成为宜昌市惟一一个上榜的“中国特色小镇”.本刊记者在参加第三届新型城镇化暨中小城市发展大会期间采访了龙泉镇副镇长王庄.王庄向记者介绍了龙泉镇近年来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龙泉镇地处宜昌市城区东北部,距宜昌东站14.5公里,镇域面积257平方公里,辖20个村(社区),142个网格,常住人口7.2万,城镇面积5 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8%.因“稻花香”系列白酒和“晓曦红”宜昌蜜桔而享负盛名.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涉及到城镇可持续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传统城镇化道路逐渐显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推动下,城镇化转型发展成为必然,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新时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城镇化发展新动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包容性城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推进体制创新,关注小城镇发展,提升小城镇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当前对我国城镇化的高度关注,首先,从城镇化的初步认识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充分论证了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其次,从现状城镇发展概况、新型城镇化下的城镇地位提升(承上的“分水渠”和启下的“蓄水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城镇”主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新型城镇化下的城镇发展思路进行初步探讨,在城市圈(群)的各层级主体重点衔接的基础上,对城镇自身发展进行重点引导.最后,以常州市区小城镇发展作为具体案例,结合其现状概况、区域分析和自身特征,对新型城镇化下的常州市区城镇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化探讨,包括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区域城市(镇)发展差别化“两种模式”、城镇自身发展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12.
张道军 《中州建设》2011,(23):111-113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丰富、地位重要,它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在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只要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牛鼻子”,驻马店的“三化”建设就能科学发展、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召开的"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研讨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首先,中小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十六大要求"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河南提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新型城镇化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承诺,是探索,更是创新,与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相契合。这是未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一次重大机遇。现状与现实,国情与省情,都决定了城镇化要新型的,家园要生态的,美丽的。近期中国不少地方中了“霾”伏,反衬了这一决策的必然。何谓机遇?机会来了,可遇而不可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来了,我们怎么办?既要从大处着眼,高处站位,更要从细处落实,立即行动。  相似文献   

15.
政策速递     
正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确定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新型城镇化贵在突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肖莉)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全国各中小城镇的联系与合作,由中国建设报社、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主办,桑德集团、山东东信塑胶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新型城镇化暨中小城市发展大会"于11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刘贺明副司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武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赵宏彦副司长等领导出席会议致辞并做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沈迟 《小城镇建设》2006,(12):75-78
一、从20世纪80年代到“十一五”:小城镇发展正在走出困惑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22字方针”。“十五计划”更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党的十…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理念下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中州建设》2014,(16):1-1
今年6月7日-8日,由国家发改委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密模式)座谈会在新密举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十余部门现场观摩、座谈研讨,充分肯定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密模式”。近年来新密市立足县域实际,以煤炭沉陷区搬迁安置为契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以交通路网建设为先导,统筹发展,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的特色城镇化路子(见本刊记者报道《新型城镇化绘出新密新画卷》)。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力群 《小城镇建设》2006,(3):50-51,56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的“互促互动”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稿)对今后五年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自四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倡“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来,对城镇化建设中协调发展的和谐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庞大的城镇化,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