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针灸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玉芳  蒋建章 《现代康复》2000,4(4):520-52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早期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康复组加康复训练,康复针灸组加针灸,对照组不进行康复和针炙。结果:早期康复组、康复加针灸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时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入组后6个月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劣;偏瘫患者的自然康复过程大概3个月,故康复训练宜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将阻碍肢体功能的恢复。探讨早期康复和抗抑郁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3组,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组进行比较分析。早期康复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早期康复加抗抑郁组在早期康复组治疗基础上加氟西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周进行评定。采用Brunnstrom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3组在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早期康复加抗抑郁组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加抗抑郁的联合治疗是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30例),早期康复组(32例),体外反搏组(30例),对照组(31例)。应用Bobath疗法、Carr的运动再学习和体外反搏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I-Meyer评分(FMA),BartheI指数评定(MB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体外反搏治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语症早期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60例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延迟康复组、对照组。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进行1个月的治疗。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Chineserehabilitationresearchcenteraphasiaexamination,CRRCAE)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进行3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CRRCA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早期康复组和延迟康复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肯定疗效。(2)早期语言康复较延迟康复,康复效果更明显。(3)合理组合语言训练手段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针灸理疗,并增加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间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运动康复+针灸组,对照组三组,每组各50例,运动康复+针灸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运动及针刺疗法治疗;运动康复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康复组及康复+针灸组经治疗后,在运动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过运动康复+针灸组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用现代康复的易化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0 d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结果:治疗后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 40例与对照组31例 ,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 ,康复组早期还加用肢体的运动、物理及电针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0天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法 (FIM)评定疗效。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物理、电针等康复治疗可大大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颅脑外伤恢复期的疗效。方法48例入选病例分为康复组(24例,接受针刺加现代康复技术)和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后用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定疗效。结果两组FI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有助于颅脑外伤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2.
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丁宇  吕祺美  严勇  李焱 《中国康复》2007,22(2):90-9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30d后,洼田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且观察组疗效更明显(P〈0.01)。2组中脑出血患者疗效优于脑梗死,大脑半球损伤优于脑干损伤患者。结论:针刺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3DHR-ARM)观察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NBD)的疗效。方法:选取外伤致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肠道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肠道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针刺治疗,应用3D HR-ARM、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肛门括约肌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便意阈值、神经源性肠道(NB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静息压、高压带长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肛门括约肌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便意阈值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肛门括约肌收缩压、BI评分与ASIA评分成正相关(P<0.05),便意阈值、NBD评分与ASIA评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与量表评定具相关性,有望成为神经源性肠道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oreleasetheupperextremities(UE)spasmofstrokepatients,weperformedrehabilitationtherapycentralizedonfacilitationandacupunctureon28strokepatien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28cases),thetreatmentgroupobtainedbettertherapeuticeffect.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56inpatientswithstrokerecruitedfromJanuary2001toOctober2002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byrandomscales,eachgrouphaving28cases.Patientsintreatmentgroupwere50-72yearsofage(meanage:64years)includin…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长宁区三个社区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区域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程分为软瘫期(BrunnstromⅠ、Ⅱ)、痉挛期(BrunnstromⅢ、Ⅳ)、恢复期(BrunnstromⅤ、Ⅵ)、后遗症期;康复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针灸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分别在治疗后2个月月末和5个月月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规范针刺结合功能训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电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效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电信息采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 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 UE)、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分期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对脑电指标与康复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C3、C4以及O1、O2导联α波平均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FP1、FP2以及C3、C4导联δ波平均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MBI、FMA UE和WMLF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C3、C4以及O1、O2导联α波功率值与MBI、WMFT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FP1、FP2以及C3、C4导联δ波功率值与MBI、WMFT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脑电指标可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物理治疗加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机能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程序,采用物理治疗中加针刺8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物理治疗与针刺的有机结合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组与对照组康复效果比较;根据Brunnstrom分期一时导康复治疗,尤其2是发病早期介入运动疗法和针刺,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和足下垂等继发障碍,对偏瘫肢体功能的中远期康复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提示综  相似文献   

19.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84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针灸、中药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针灸、中药和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刺和中药治疗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和中药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46例基底节区出血(〈30m1)患者,治疗前神志均为浅昏迷以上,患肢肌力≤3级,随机分为2组各23例,均按急诊常规处理及配合康复手段。针药组同时按中风急诊治疗与抢救方案给予内服中药,并在合理时机增加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和AD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改善(P〈0.05),2组问比较,针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合理掌握时机配合针刺和中药等综合治疗,有利于稳定病情,保护和恢复病损脑组织。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