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吕北京 《电力建设》2005,26(3):45-0
新提出了3种多专业协同设计的理念及方法:网上集中设计、网上协同设计、电厂虚拟设计(三维设计), 其协同程度及实现难度逐步增强。网上集中设计的协同成分较少,但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完成,是简单、实用的协 同设计方法。网上协同设计的协同程度较高,是传统设计流程的网络化模拟。电厂虚拟设计(三维设计)是协同设计 的最高境界,它将引发设计企业传统的设计流程和归档模式的彻底变革,最终导致设计企业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搔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忱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工业发展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工业设计,与其它艺术、生产活动、工艺制作等都有明显不同,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  相似文献   

3.
王志毅 《华东电力》2011,(5):750-752
介绍了变电站设计中智能化三维设计平台的应用,分析应用智能化三维设计平台进行变电站设计的优势,同时介绍应用设计平台进行设计的方法和过程,阐述应用智能化三维设计平台对提高变电站设计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电网企业与输变电设计单位的数字化设计需求,建立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以需求推动国内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确定规则引导设计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实现设计信息在电网工程全寿命期的共享,确保信息的确定性、完整性、唯一性。以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为依托,提高设计单位的劳动生产率,保证设计成品质量,促进输变电设计与电网建设、管理的协调发展,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5.
现代机电产品造型设计与CA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巧英 《电力学报》2000,15(1):53-56
介绍了在现代机电产品造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的时代性 ,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的设计原则等 ,分析了产品造型设计的传统设计方法和CAID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实用性,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思想.阐明了交互设计应包括的概念设计、行为设计和界面设计的概念,介绍了交互设计应经历的角色设计、目标设计、任务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等几个过程,并指出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正确运用交互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整定软件的实用性,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和成本,保证软件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实用性,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思想。阐明了交互设计应包括的概念设计、行为设计和界面设计的概念,介绍了交互设计应经历的角色设计、目标设计、任务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等几个过程,并指出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正确运用交互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整定软件的实用性,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和成本,保证软件开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变电数字化设计的概念,以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化设计在±400kV拉萨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各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在进行工程数字化设计的同时,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初步实现了专业内的流程化设计和专业间配合等工作。通过拉萨换流站工程的数字化移交,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应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设计”是相对于过电力设计行业传统的设计内涵而言的。电力设计行业的主营业务是电力工程咨询、勘测、设计等,设计工作边界相对固化,设计价值体现不直接,设计与项目投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营等环节工作脱节。“大设计”理念的是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衡量出发,在电力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对新技术、新模式完全开放基础上构建的设计工作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领域、跨界的综合化和创新集成的设计理念。本文分析了电力设计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和行业新生态的市场环境下,建立“大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探索电力设计企业开展“大设计”项目实践的途径,加快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面临设计深度不足、设计过程不直观及设计校核纠错难等问题,当前设计方式及支撑工具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流图层层深入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可视化的手段实现设计内容直观展示,设计过程图形交互,设计结果相互校核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本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满足当前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要求和工作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11.
低压配电监控装置在用电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锋 《江苏电器》2008,(9):58-59
电力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一套负荷侧电能管理系统。介绍了低压配电监控装置在负荷侧电能管理中的应用;给出了装置的硬件构成与工作原理;对装置的各种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归纳出该装置在电能负荷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利用监控装置对低压配电网实时监测与信息采集,为供电企业的负荷侧电能管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原理、分类、接入系统的原则,以及该装置应用于供配电系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利东 《低压电器》2011,(24):61-63
简述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切的一般接线方案和运行方式.讨论了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应遵守的原则,从而保证电网可靠、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电网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农村电网无功严重不足的现状,研发了一款新型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和运行可靠等优点。通过长期挂网试验表明,该无功补偿成套装置能够快速跟踪负载无功功率的变化,动态投切电容,同时可以很好地防止过补偿和投切振荡,有效地抑制电压闪变,降低了线损和变压器损耗,特别适合我国农村电网无功补偿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周洪  蒋燕 《中国电力》2016,49(5):111-115
电力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的持续稳定供电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针对这个问题,结合高压取电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磁场共振耦合的无线供能装置,受天气影响小,基本无需维护,实现对在线监测设备的可靠供电;为保证装置有足够的电能输出,通过分析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采用最大功率点控制实现电能的稳定输出。经国家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了工频耐压、电能稳定输出和调谐控制专项测试,工频耐压测试后系统工作正常,模拟导线电流在200~1 000 A时能保证发射端的稳定输入,增加频率调谐控制后可使输出功率提高2倍以上。测试结果表明装置能在1.1 m传输距离内实现稳定的电源输出。  相似文献   

16.
火力发电厂厂用6kV系统快切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电力建设》2013,34(3):72-75
随着火力发电机组容量不断增大,为了达到机组稳定运行的目标,对厂用6kV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厂用电的快速切换在电厂安全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尤显重要。新装发电机组普遍采用快切装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发电企业大力推进由厂用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向快切装置过渡的工作。以陡河发电厂5号机组采用的MFC-2000型快切装置为例,论述了厂用电6kV快切装置改造过程及改造后的实际效果,为同类电厂厂用电快切改造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测试和考核是保证装置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以及故障条件下能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而不损坏和影响系统的运行。笔者介绍了一种用于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试验的高功率试验系统,详细说明了该系统的组成和试验能力。根据该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试验系统的功能需求,高功率试验系统将划分为三个功能试验区即功补试验区、变频试验区、整流试验区。各功能试验区将能够满足各类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该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试验系统将具有硬件结构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吴蓉  杨军  李晓东  王良之 《电源技术》2012,36(5):709-710,737
目前在输电线路的自动化改造中,由于监测设备一般安装于野外,使得设备工作电源的获取和现有的低压监测设备有很大的不同。现阶段流行的光伏电源系统系统由于材料稳定性的原因,使其在使用上完全不能满足设备长期可靠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几种主要的取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感应取能为基础的新电源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但在设计原理上克服了光能和风能取电的弱点,同时还克服了常规耦合取电方式中电源适应面过窄,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受输电线路工作状态影响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适应安控系统的微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策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由安全稳定控制(简称安控)装置动作远切110 kV终端站使主供电源失电时,110 kV侧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不应动作,但由其他原因使主供电源失电时,备自投应正确动作,常规备自投无法区分这2种情况.文中介绍一种适应安控系统的微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策略,提出电压不平衡度启动备自投,电压、频率异常闭锁备自投,能够有效地区分上述2种情况.实验测试结果和现场运行情况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崔勇  黄毛毛 《供用电》2010,27(1):67-69
调压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近年来已在220、110 kV变电站中应用。结合某农村电网35 kV变电站原有无功补偿装置的不足,分析了调压型无功补偿装置的特点,介绍了采用这种补偿装置的具体运行方案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