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细胞生长肽治疗脑血管疾病45例,与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显效率(71.1%和50%)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bFGF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离血管疾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作用及机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视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 对住院108例(159眼)视神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bFGF、脑活素及对照3个组,按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加用bFGF或脑活素。以远视力作为判断疗效。结果 bFGF组废止复明率(61.11%)明显比对照组(32.14%)和脑活素组(31.01%)较高,P〈0.05。而脑活素组与对照间异差异无显著性(P〉0.90)。bFGF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视网膜增殖膜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PDGF和bFGF在20例视网膜前膜和1例视网膜下膜(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5/21(71.4%)例标本对抗PDGF抗体呈阳性反应,14/21(66.7%)例对抗bFGF呈阳性反应;②Eales病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引起的血管增殖性前膜(≥61个细胞/视野,1000×)较PVR引起的非血管增殖性前膜(31~60个细胞/视野)内细胞密度高,黄斑前膜(≤30个细胞/视野)最低。结论:PDGF和bFGF在PVR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VR膜上增殖细胞可产生bFGF,它是导致严重PVR时玻璃体内bFGF含量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杂种犬23只,分对照组(n=7)、ANP组(n=8)和bFGF组(n=8)。bFGF组犬复制ANP模型后,每日静脉注射bFGF(5μg/kg)。结果bFGF治疗后,ANP犬肠粘膜损伤明显减轻,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50%,细菌移位数量减少93.3%-96.7%,肠粘膜蛋白质、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bFGF可显著减少ANP时肠道细菌移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肠粘膜蛋白质合成,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肽(bFGF)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远期随访。方法:对126例HIE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7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预bFGF2000IU/d静滴,10-14天为一疗程,观察HIE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远期预后随访。结果:bFGF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高于对照组(P〈0.01及P〈0.05),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意义。结论:bFGF治疗HIE,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骅  李钰 《四川医学》1999,20(6):636-637
我院自1996年起与华西医科大学应用在技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现将我们使用bFGF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发病在72小时内的轻、中、重度脑梗死60例,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分为A组(治疗组)31例,B组(对照组)2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表1 A组与B组的一般资料组别例数性  …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无水乙醇栓塞后肾癌手术标本36例及同期单纯手术切 标本10全名微血管数目、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其受体(GFG-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前栓塞组的微血管数目低于手术对照组,用不着工异有显著性(P〈0.001),bFGF和FGF-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术前栓塞组bFGF和FGF-R阳性率为55.6%,手术对照组BFGF和FGF-R阳性率为60%,两组相  相似文献   

8.
以大白鼠复合伤为模型,探讨了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放射性复合烧伤创面愈合的因素。结果发现,烧伤创面早期切痂有利于bFGF的促进愈合作用,60天创面愈合率达91.3%,而未切痂愈合率仅为10.0%。肝素可增强bFGF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及DNA合成。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利于保护bFGF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测定甲亢病人血清甲状腺刺激抗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EG粗提血清中的IgG刺激鼠甲状腺细胞(FRTL─5)株,测定释入培养液中的cAMP含量表示TSAb活性。所测TSAb活性,正常组为100.1±48.8%(n=18,±s);17例未治甲亢病组为1442.8±1198.1%,全部(100%)TSAb阳性;16例甲亢病复发组为1145.7±1217.7%,其中14例(87.5%)TSAb阳性;10例甲亢病缓解组为124.2±82.5%,其中2例(20%)TSAb阳性;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2例在正常范围内,1例反应性增高。TSAb活性测定可作为甲亢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豚鼠的双侧鼓膜上制成机械性穿孔,右耳为治疗耳,每d滴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0.48μg,左耳为对照耳,滴生理盐水,21d处死。病理切片显示:在穿孔愈合处,bFGF治疗 组的鼓膜中层厚度(415±36)μm,对照组(125±30)μ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鼓膜 中层成纤维细胞、胶原明显增多。提示:bFGF可有效改善鼓膜穿孔愈合的质量,使穿孔的鼓膜得到 最佳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以探讨EGFR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抗EGFRPcAb对42例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标记。结果:42例乳腺癌标本中,19例病理Ⅲ级的EGFR表达阳性率为73.7%,明显高于23例病理Ⅰ~Ⅱ级的39.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6例EGFR阳性率为69.2%,高于无转移的16例(31.3%);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24例EGFR阳性率明显低于ER-的18例(37.5%与77.8%);在转移淋巴结中EGFR阳性率高于原发灶(92.3%与69.2%)。通过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乳腺癌EGFR过度表达可做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估计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常大鼠在体内应用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二者联用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从正常大鼠肝内分离出大颗粒淋巴细胞(LGL),体外分别受IFNα-2b、BCG或二者联合作用后,以3H-TdR掺入实验测定生物免疫刺激剂(BIS)对LGL抗肝癌细胞作用的影响。结果:(1)单用IFNα-2b对大鼠淋巴细胞母细胞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1.7%;单用BCG使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27.9%,二者联用则可消除IFNα-2b对大鼠淋巴细胞母细胞化的抑制作用。(2)IFNα-2b、BCG或二者联用均使大鼠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中BCG作用强于IFNα-2b(P<0.01),以IFNα-2b和BCG二者联用的效果最强。(3)IFNα-2b、BCG均可显著增强大鼠肝LGL的抑肝癌细胞增殖作用,BCG作用较IFNα-2b强,二者分别使肝LGL抑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提高了50%和22.4%,IFNα-2b和BCG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强,使肝LGL的抑肝癌细胞作用提高了63%。实验结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最佳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豚鼠的双侧彭膜上制成机械的穿孔,右耳为治疗耳,每d滴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0.48μg左耳为对照耳,滴生理盐水,21d处死,病理切片显示:在穿孔愈合处,bFGF治疗组的鼓膜中层厚度(415±36)μm对照组(125±30)μm两组间差异显(P〈0.01),治疗组鼓膜中层成纤维细胞,胶原明显增多。提示:bFGF可有效改善鼓膜穿孔愈合的质量,使穿孔的鼓膜得到最佳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刺激型及阻断型抗体共存情况,检测了427例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及106例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ditis,HT)患者血中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及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TSBAb),结果:GD组及HT组TSAb,TSB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7%及14.2%,37.7%,GD患者TSAb及TSBAb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TGF-β1在肾癌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微波抗原修复和流式细胞技术,对52例肾癌及14例癌旁正常组织的凋亡率及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cl-2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测定,并就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TGF-β1在正常肾组织和肾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21.14%,53.84%;阳性蛋白细胞率分别为(18.07±6.52)%,(40.84±18.67)%。TGF-β1、bcl-2在肾癌组织的阳性率和相对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TGF-β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凋亡率随TGF-β1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TGF-β1促进肾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肾癌发生、发展的负调因子。但其调节细胞凋亡的机理与bcl-2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SFS)的发病原因。方法:对48例SFS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FPG),C-肽(FC-P)进行回顾,并对入选SFS后的患者测定了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结果:48例SFS患者GAD-AB阳性者9例(占18.75%),ICA阳性者6例(占12.50%),6例ICA阳性者其GAD-Ab均为阳性。48例SFS患者初诊时FPG≥12mmol/  相似文献   

17.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水云 《中原医刊》1999,26(10):23-24
通过测定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评价它在Graves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6例Graves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测定TRAb。结果表明,未治组和治疗未缓解组血清TRAb阳性率分别为91.6%,90%,TRAb活性为43.5%和41%,大大高于治疗缓解组和对照组(20%,0.0%)和(22%,0.0%)甲亢复发时TRAb阳性率和活性分别为90%,46.95%,高于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bFGFR)与血管瘤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9例血管瘤和3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进行了bFGF,bFGFR表达的测定。发现:(1)bFGF和bFGFR在血管瘤中高表达,血管畸形中低表达或不表达。(2)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及机理,采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bFGF含量,并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肺、心、脑、肾等器官bFG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氧组血清bFGF含量(35.9±23.5p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6.30±0.97pg.ml-1,P<0.005);低氧组肺小动脉bFGF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心、脑、肾bFGFmRNA表达无变化。提示bFGF参与了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重建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