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于异体血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按是否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没有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分别统计两组术中或术后输异体血量、检测术后24小时血常规变化;观察组需统计自体血液回收量和回输量。结果:观察组的输异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血常规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Hb、Hct、Plt比术前明显降低;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血常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外科出血量较大的手术,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减少输异体血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值得在其它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液回收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应用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输血。记录术前、术后1d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中根据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及时补充各种血液成分和鱼精蛋白。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及回输浓缩红细胞量。结果 术中平均每例出血9145ml,平均每例回收血量6688ml,平均每例回输浓缩红细胞量3651ml。术中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仅术后24h血小板计数略低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为患者及时提供浓缩红细胞,避免大量异体血输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自体血回收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术前估计出血量大于800 ml的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20例,术中使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抗凝、回收、洗涤、过滤程序处理后的红细胞悬液回输给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及输异体血量自体血回输过程患者的变化,术后血肿及感染情况。结果:脑膜瘤手术患者出血量(1 572±721.03)ml,洗涤红细胞悬液(840.59±407.46)ml,占出血量的50.5%。2例未输异体血,18例输异体红细胞、7例输新鲜血浆。术后除1例因出血量多而发生颅内血肿须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外余均无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结论:自体血回收在脑膜瘤手术中,尤其是出血较多的巨大脑膜瘤手术,可以减少输注异体血量,缓解血源紧张、节约用血,还可预防过多输注异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血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IAT)在脊柱外科大手术中的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9例接受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为IAT纽,以同期49例常规异体输血手术患者为库血组.比较两组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X.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AT组中红细胞回收率为65.60%。术后IAT组49例患者中仅15例加用异体库血输注.回输自体血占总输血量的76.62%,平均异体输血量明显小于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5)。IAT组术后第1天Hb、HCT相对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T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5、5.09、4.51。P均〈0.05),IAT组术后第3天Hb、P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4、5.09,P均〈0.05);但库血组Hb、PT在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84,P均〉0.05);IAT组Hb、HCT和胛在术后第7天内亦能较快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3、0.98、1.12。P均〉0.05)。术后IAT组较库血组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结论IAT技术可达到较高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减少异体库2b.用量;术后并发症少,血液和凝血相关指标较快恢复,可安全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刘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17-261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112例,将患者按病案号尾数奇偶性分为两组,奇数为观察组57例,偶数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用血液回收机在术中进行血液回收回输,患者术中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自体血;对照组当血细胞比容(Hct)〈30%时输库存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对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失血量、及代血浆用量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色素Hb和血球压积Hct以及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1.26,0.25,0.31;P〉0.05),而术中自体血回输量、输库血量及代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8,7.18,1.92,3.29;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或不用库存血,既解决了节约用血,又减少了输血后并发症,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是脊柱手术中安全用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血引流回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12月同一治疗组初次行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9例,将单纯输注异体血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反应和发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计数、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发热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血输注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自体血引流回输患者的异体输血量明显低于单纯输注异体血的患者。目前国内血源紧张,自体血引流回输可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围手术期患者体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患者700名,随机分为异体输血组(AL组)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组(AU组)各350名。AL组输注异体全血600800mL;AU组术前经桡动脉取自体血400mL,术中经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400mL,手术后半阶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清晨空腹(术晨)、(异体或自体)输血前、术后d,和术后d3清晨抽肘静脉血2mL,检测静脉血中Na+、K+、C1-和Ca2+水平。【方法】两组患者Na+、K+、C1-和Ca2+水平术晨和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L组患者术后d1K+水平显著降低(P〈0.05),Na+、C1-水平显著增加(P〈0.01),而Ca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d3均回复正常;AU组患者术后Na+、K+、C1-、Ca2+水平与术晨和输血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d1,AL组的K+水平明显低于AU组(P〈0.01)、Na+、C1-水平AL组明显高于AU组(P〈0.01),但Ca2+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d3,电解质水平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电解质水平的影响较小,有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与回输自体血116例,监测术前及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测定红细胞悬液的Hct,记录每例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结果①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 l,回输血液1235m l,异体输血率为25.8%。②回输后HR、MAP、SpO2、Hb、Hct显著上升(P〈0.01),PLT无显著变化。③回输红细胞悬液Hct为0.41~0.49。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可显著节约血源和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脊柱外科手术中输血情况及特点,以便节约血源,更好地开展合理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498例脊柱后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自体血应用情况及异体血输注情况,分为两组,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组(z组)248例和输异体血而未应用自体血回输(C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值、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常规、血凝常规化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Z组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248例自体血回输患者回输洗涤红细胞103484ml(平均Hct=50%,相当于库血Hct=40%约129355ml),即每例患者回输自体血417ml,相当于节约库血522ml。Z组人均输少白红细胞(2.7±1.1)U;术后Hb(96.8±15.5)g/L。C组人均输注少白红细胞(2.9±1.3)U,与Z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Hb(106.3±15.1)g/L,与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出血量较大的脊柱后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可节约异体红细胞,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但应注意纠正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择期接受脊柱手术且符合输血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7例在手术过程中接受同种异体输血;B组48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C组47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术前和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电解等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引流、术中输血和术后输血量均以A组最高,在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方面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三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在Hb含量方面均显著低于A组( P<0.05);术后B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A、C两组( P <0.05),A组血小板(PL T )最高,B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术后 A组血浆钾和钙下降显著,且低于其他两组(P <0.05),B组氯离子升高显著(P <0.05),术后B和C组pH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对脊柱手术患者电解质影响小,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并降低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11.
何宾 《护理研究》2006,20(11):2870-2871
[目的]评价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52例国际麻醉分级(ASA)Ⅰ级~Ⅱ级的剖宫产孕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后采全血400mL-800mL,采血至150mL时快速静脉输注采血量2倍量的稀释液,手术临近结束或出血量超过300mL回输自体血。[结果]血液稀释后、回输后及术后24h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与血液稀释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是安全可行的,对血红蛋白〉110g/L、体重〉70kg的孕妇安全采血量为400mL-800mL并进行自体输血,可减少手术中血液成分的丢失,降低产妇对同种异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决血源紧张以及减少输血并发症,应用Medtronic autoLog^TM血液回收机共对121例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预计出血量〉600ml,无自体血液回收禁忌证和急诊大出血患者121例,术时接好血液回收机,在术中或手术结束时将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结果 (1)98.4%的患者术后Hb及Hct测定趋于正常,WBC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2)77.8%的患者术中不用再输库血,121例患者总共回收浓缩血量达56222ml,自体血回收率为40.2%。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异体血液回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浓度状况(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622.8±123.4) ml,低于对照组的(650.7 ±64.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8,P<0.01);观察组无一例输血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寒战、发热症状,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HB、HCT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结论 自体血回输可满足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液补充的需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及血液流变性,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及经济负担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脊椎外科手术时血液保护效果及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椎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自体血回输组(Ⅰ组)和异体血输注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全麻诱导插管前(T1)、诱导结束后30min(T2)、术毕(T3)、术后24h(T4)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表达。【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异体血输注量增多,Ⅱ组在T3、T4时点I-FABP与D-乳酸表达增高。【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以有效减少脊椎手术异体血的输注,对小肠微循环灌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周琴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2-173
目的 评价术前12 h内自体储血在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择期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自体储血组)各20例,实验组术前1日晚、麻醉后手术前肘静脉采集适量自体血,术中适时回输,酌情追加输注库血,对照组视手术出血量、病情需要输注库血.记录术前采集自体血总量、手术时间、手术期间血压、手术出血量、库血输注量、术前及术后Hb值、输注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血压平均值、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b值、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库血输注量明显大于实验组,排除输血影响,实验组推算若不输库血,术后Hb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输血并发症.结论 术前12 h自体储血用于肿瘤患者手术,有利于保持血红蛋白浓度,可明显节约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黄菊 《全科护理》2012,(35):3293-3294
[目的]观察对脾破裂病人手术过程中实施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脾破裂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自体血回输方式输血,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方式输血,对术后两组病人异体输血量及术后24h内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钠离子(Na^+)、钾离子(K^+)等进行检查,并对两组病人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中42例(71.19%)病人通过自体血回输完成治疗,异体输血量为288.14mL±35.26mL;对照组病人异体输血量为1020.45mL±72.49m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人Hb、PLT、N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异体输血的病人中仅1例出现高热,未接受异体输血的病人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高热2例,荨麻疹2例。[结论]脾破裂病人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并配合适宜的护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还可减少异体血的输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软包装袋回收自体血液回输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手术中需要回收血液的患者70例,分为软包装袋组和传统方法组各35例。软包装袋组采用软包装袋回收自体血液后回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血瓶回收血液,比较两种方法收集血液的量,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软包装袋组应用软包装袋回收血液均得到成功,两组收集血液的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包装袋回收自体血液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易于实施的血液回收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交叉配血,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出血总量21800ml,自体血回输10 200ml,均未发生自体血回输并发症。结论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异体血输注,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骨科大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用国产BW-8100A型血液回收机对37名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血液回输,并对其中30名患者手术前术后24h的血压、心率、血常规和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0名手术患者共回输血量20005ml,平均回输血666.8ml,各项检测结果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输注异体血,是1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IOAT)在脑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推广其在各种外科大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3~2009年间脑外科患者120例,术中使用美国Haemonetics Cell Saver 5型血液回收仪对出血进行回收,血液经过过滤、离心、洗涤等处理回输给患者,记录其回收血量和回输血量并进行分析。分别检测术前和回输后1 d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输自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术中共回收血液228 310mL,平均每例回收1 902.6 mL;共回输血液56 056 mL,平均每例回输467.1 mL,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未出现1例输血反应,患者术后1 d未出现凝血功能的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脑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的输注,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节约血液资源。自体血回输后未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一般认为回输血量大于1 200 mL可考虑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