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辊型曲面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分解重构原理,把管棒材曲面在本身坐标系下离散后,将离散点转换到桥直辊坐标系下再重新构造出管棒材表面,再利用截面法求出辊型曲面。这种求解方法,可以求出管棒材在矫直辊中间为任意形状时,较为理想的矫直辊的辊型曲面。并且它适用于各种辊系的矫直机上的矫直辊的设计,也可以求二轧辊及斜轧辊的辊型。该方法是一种适用于CAD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共轭旋转曲面法求解线棒材矫直辊型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轭旋转曲面啮合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线棒材矫直过程中确定矫直辊辊型曲线的解析方法,并对矫直辊的曲面方程、轴向剖面方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设计、绘制矫直辊辊型曲线的方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平辊轧制棒材是一项以无孔槽轧辊生产棒材产品的新技术。它适用于生产棒材的粗轧和中轧机组。运用平辊轧制工艺时,必须分析金属流动,预测凸度值、宽展值,控制脱矩现象。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钢厂棒材矫直过程中二辊矫直机导板间距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导板磨损严重的情况,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棒材二辊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不同导板间距下矫直力、导板支撑力、塑性变形程度、矫后残余应力及最大挠度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导板间距取值范围。新的导板间距比之前实际应用的值有所增大,应用后导板更换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十五辊组合矫直机矫直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几何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板采用十五辊组合矫直机矫直过程中的变形演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板材在十五辊组合矫直机矫直过程中弯曲变形和曲率演化有别于普通矫直机, 可以得到更高的薄板矫直精度.平行矫直技术和张力矫直技术是与组合矫直机辊系相适应的技术,它可以提高矫直的精度,同时消除负扭矩对矫直辊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矫直机的矫直材料强度能力范围.同时,提出一种矫直过程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所得计算值与模拟值、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H型钢矫直辊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产品的矫直质量,主要论述H型钢矫直辊设计的一般思路,及实际生产中矫直辊设计对矫直质量的影响,并根据这些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利用,以提高产品的矫直质量.  相似文献   

7.
平行辊矫直机属于连续性反复弯曲的矫直设备,其力能参数直接决定了矫直机的能力,因此力能参数计算为平行辊矫直机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以攀钢冷轧薄板厂酸轧联机带夹送辊七辊矫直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辊式矫直机力能参数计算方法,给出了矫直力、矫直力矩和矫直机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该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矫直机在连续矫直时对微细铝丝材料的损害.文中根据矫直原理,通过分析原始曲率、反弯曲率及残留曲率对铝丝矫直的影响,利用辊式矫直的工艺参数设计了微细铝丝矫直机构.实验结果表明:在辊式矫直中采取辊数为9,辊径为15mm,辊距为17mm时,微细铝丝的矫直截面直径为0.35mm的精度可以满足≤5mm/20cm.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种新的铌酸锂反常声光器件的宽带设计方法,通过旋转坐标系使铌酸锂晶体o光折射率曲面同e光折射率曲面剥离.在新坐标系下通过求解铌酸锂晶体反常声光衍射的Dixon方程,得到了不同旋转角度下入射角和衍射角随超声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确定了铌酸锂反常声光偏转器宽带工作模式的设计参数.该方法可以通过旋转角度来控制器件的中心频率,同时可以有效地扩大器件的工作带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充分考虑二辊矫直机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矫直基本原理入手,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应用迭代法计算了轧件一次弯曲矫直时的弯曲力矩和相应的反弯曲率,计算给定方案下形成的残余曲率,给出了矫直精度的数学模型。对于一定的矫直方案,提出了矫直精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二辊矫直机调角方法,并对二辊矫直机角度参数进行了相应的模拟与计算,理论与实验比较一致,具有进一步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olling,cooling and shearing,the rolled bars will display variable degree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andinner residual stress because of suchfactors such as the inhomogeneity of plastic deformation,heat-ing,cooling,shearing,transportation and stockpiling. Therefore ,before application as qualified products ,theproduct must be straightenedin straightening machine .To straighten coil bar ,the straighteningscheme of cross rolls ,which madethe rolling material bein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工程结构中曲面与曲线之间最短距离问题,为工程结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以曲面、曲线上未知点坐标设计变量,以曲面和曲线方程为约束条件,以曲线和曲面距离为目标函数的约束优化方法来精确地确定曲面和曲线之间最短距离,同时确定获得最短距离对应的坐标点.结果进行波动路面和地下电缆之间最短距离的仿真分析并获得相应结果.结论研究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有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大尺寸复杂曲面特征点坐标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被测工件与测量系统进行坐标系统一时会存在较大偏差、被测工件在测量过程中易产生移动和深孔中心位置点无法准确测量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大尺寸复杂曲面特征点的坐标测量系统。首先,对手持框架和探针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使用iGPS定位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搭建了测量系统。然后,采用微平面法对探针测头进行了补偿。测量系统可同时实现对大尺寸曲面上特征点三维坐标的自动化测量和动态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平面法的测头补偿误差不超过±0.2mm,深孔中心位置点的测量精度在±0.2mm左右,测量系统不确定度为0.279mm。测量系统可实现大型复杂曲面坐标的动态跟踪测量,且适用于带有深孔特征的曲面测量。  相似文献   

14.
搅拌器叶片曲面及其轮廓曲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搅拌器设计绘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搅拌器叶片曲面的形成条件,提出了一种建立曲面数学模型的新方法,即先求出直母线上两动点的动坐标,再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确立搅拌器叶片曲面的数学模型,该方法适合于任何直纹曲面,建立了圆锥曲面的数学模型,求出叶片曲面和圆锥曲面交线的数学模型,即叶片曲面轮廓曲线的数学模型.为计算机准确绘制搅拌器投影图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在曲面体表面的展开图中确定截交线上各点位置的极坐标法,从而克服了直角坐标法中实际放线时由于画垂直线或平行线而产生人为的偏差,而且便于在现场实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绕坐标轴的回转矩阵出发,推导了向量回转时回转变换张量所对应的矩阵式;定义回转可变向量和等效回转定长向量,以及它们对几何体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以曲面体与曲面体相交和曲面体与平面相交为例,说明如何建立含有回转变换张量的空间向量方程、求解等效回转定长向量的方法、方程及相贯点的解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元技术和仿真手段,对公路圆管涵在压路机填土碾压时涵管的受力状况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既定压路机下,针对碾压时填土越深碾压效果越差和填土越浅碾压越容易造成涵管开裂这一施工矛盾,得出了碾压时涵管的最优埋深.对每一埋深,研究了涵管施工的最佳碾压力.为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把仿真结果与传统方法及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合相关实测研究的结论,证明仿真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槽形托辊组、万向节式托辊组和单长托辊进行结构、运动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几种托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本文在论述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本文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正确地研究和选择托辊,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是一种承载能力强,精度高、寿命长的直线传动机构。目前国内外对该机构的研究较少且不能综合分析不同承载条件下各结构参数对载荷分布及疲劳寿命的影响。因此,作者建立了其载荷分布、轴向变形和寿命的计算模型。在柱面坐标系中分别建立丝杠、滚柱和螺母的曲面方程;利用曲面啮合理论求出IPRS一个节距内滚柱分别与丝杠和螺母的啮合点;依据曲面方程和啮合点位置,利用赫兹接触理论建立啮合面接触变形的精确计算方式。根据赫兹变形、组件轴向变形及螺牙变形的几何关系建立载荷分布计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得出特定参数下IPRS承载端的轴向变变形;依据求出的载荷分布、基于Lundberg-Palmgren方程建立寿命评估模型。将承载端轴向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关键参数于IPRS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载荷分布主要受螺牙数目、滚柱数目和螺旋角的影响,偏载率随着三者增加而增大;轴向刚度受滚柱数目、螺牙数目、螺旋角和螺母外径影响较大,其随滚柱数目和螺母外径的增大而增大,随螺牙数目和螺旋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接触疲劳寿命受滚柱数目、牙型半径、螺牙数目和接触角影响较大,其随着滚柱数目、牙型半径、螺牙数目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接触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new rolling-sliding compound bearings,the wear between the one-way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 and the rib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 of rolling-sliding compound bearings is reduced by innovational structural design. A new left-right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 i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one-way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s of ordinary cylindrical rollers,one-way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s and left-right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s a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by ABAQUS.The axial displacement of their center mass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left-right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oretical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left-right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 not only inherits the advantages of one-way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s,but also avoids the axial offset and the serious wear of the one-way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 And the theory research conclusion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 The left-right spiral hollow cylindrical roller has the advantages to overcome boundary stress concentration like logarithmic convex roller. The rolling-sliding compound bearings equipped with the new rollers can be better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