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阿片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及其机制 ,用不同浓度甲硫氨酸脑啡肽 ( MENK)及抗 δ阿片受体单克隆抗体处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 NS- 1 ) ,然后测定蛋白激酶A( PKA) ,蛋白激酶 C( PKC)活性及三磷酸肌醇 ( IP3 )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NENK可升高细胞胞浆及胞膜 PKA的活性 ,且这一作用可被抗δ阿片受体抗体所拮抗 .MENK对 PKC影响呈双向反应 ,0 .1 μmol/L MENK可以升高胞浆 PKC活性 ,但却明显降低胞膜 PKC活性 ;在 MENK浓度为 1 0μmol/L时则情况刚好相反 .1 μmol/L的 MENK可明显降低胞浆及胞膜 PKC活性 ,抗体可拮抗这种下调作用 .MENK可降低细胞内 IP3 的含量 ,且这一作用可被抗δ阿片受体抗体所拮抗 .由此可以推论 :MENK在与 δ阿片受体结合后 ,可以经过多种信号传导系统来调节细胞功能 ,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NK)体外作用于人胃癌细胞BGC823后,探讨对其增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23,PCR检测阿片受体OGFr的表达;用不同浓度(0、1、2、3、4 mg/mL)的MENK体外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72、96 h后,MTS检测MENK对其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4 mg/mL MENK体外处理48、72 h后BGC823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显示,人胃癌BGC823细胞有阿片受体OGFr的表达;MENK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4 mg/mL MENK48 h处理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72 h处理组与48 h处理组结果一致(P0.05)。结果表明,MENK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NK)作为内源性物质,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发挥阿片样物质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MENK在成熟的骨组织和成骨细胞中均有分布,并且在成骨细胞表面发现了阿片受体。实验旨在进一步研究MENK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MTT方法检测MENK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7、10-8、10-9mol/L的MENK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5)。提示MENK可在骨缺损疾病中发挥促进骨组织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趋化因子配体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3,CCL3]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研究表明,CCL3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以及介导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的发生及维持。此外,CCL3还可引起μ型阿片肽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脱敏,从而影响吗啡等的镇痛作用,并参与阿片耐受的形成过程。该文综述了CCL3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疼痛和阿片耐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神经免疫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录一、前言二、应激与免疫三、免疫细胞上的受体(一)类固醇激素受体(二)儿茶酚胺受体(三)组织胺受体(四)肽类受体四、阿片肽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一)免疫细胞上的阿片样和非阿片样受体1.阿片受体(1)淋巴细胞(2)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6.
癌细胞表面能表达多种免疫抑制蛋白,程序性死亡分子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关键蛋白之一,可与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性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1)结合,激活PD-1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RAS/Raf/MEK/ERK、磷脂酶C-γ(phospholipase C-γ,PLC-γ)、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通路下调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协助癌细胞进行免疫逃逸。故近年来应用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手段。研究表明,PD-L1的表达受多种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转录因子的调控,故本文就PD-L1的表达调控进行综述,寻求PD-L1表达调控通路能否作为抗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唇腺组织及全血中潜在发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以及lncRNA与唇腺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通过GEO数据库获取SS唇腺组织及全血的表达数据,将唇腺组织表达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差异分析得到lncRNA表达谱,通过2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并取交集得到共同的lncRNA。基于CIBER-SORT软件计算唇腺组织中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关键lncRNA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全血中关键lncRNA与临床性状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关键lncRNA共表达编码蛋白基因,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共筛选出SS关键lncRNA 1个(HCP5),在唇腺组织及全血中HCP5表达上调。免疫浸润分析显示,在SS唇腺组织中,γδT细胞、巨噬细胞、CD4+ 记忆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浆细胞的比例在SS唇腺组织中比例减少。HCP5的表达与γ/δ T 细胞、CD4+ 记忆T细胞在唇腺中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在全血中,HCP5与ANA、IgG、抗SSA抗体、抗SSB抗体、ESSDAI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数据集中ROC诊断曲线结果显示HCP5的AUC为0.833和0.877;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唇腺与HCP5共表达的蛋白功能集中于抗原加工和呈递、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全血中与HCP5共表达的蛋白功能集中于代谢途径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HCP5可能通过影响SS患者唇腺组织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影响SS疾病的发病与进展,为SS潜在的诊断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方园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2):137-140
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在行为学、细胞受体、受体后第二信使以及脑内Fos蛋白的诱导表达等多个水平,对ACTH的中枢抗阿片镇痛效应、作用机制以及作用部位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结果表明,ACTH在脊髓水平可以对抗阿片μ和δ受体介导的镇痛,不对抗K受体所介导的镇痛。进一步研究表明,ACTH的这一效应可能不是直接发生在阿片受体上的对抗,而是在受体的cAMP和Ca^2+信使通路上与阿片相互作用发生在阿片受体上的对抗,  相似文献   

9.
μ型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的分子基础。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μ型阿片受体的cDNA,将其克隆至pcDNA31(+)中,用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检测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介导胞内信号转导的能力。通过与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信号转导分析证实,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可以用来作为高效镇痛低成瘾药物筛选平台的候选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C57 BL/6小鼠体内外单独应用MENK,或联合IL-2、IFN-γ后,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的表达量及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体外MENK单独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而体外MENK联合IL-2或IFN-γ与MENK单独作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上调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1.
μ型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的分子基础。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RT-PCR法扩增获得μ型阿片受体的cDNA,将其克隆至pcDNA3.1( )中,转染CHO细胞后筛选单克隆细胞株,检测重组细胞株表达的μ型阿片受体与激动剂慢性作用介导的胞内信号转导能力。通过激动剂慢性作用信号转导分析证实,DAMGO能够明显抑制吗啡慢性给药引起的重组细胞株胞内cAMP水平的上调作用,初步揭示了阿片受体与特异性配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μ型阿片受体在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一次反转录和两次PCR法扩增获得 μ型阿片受体的cDNA ,将其克隆至pcDNA3 1 (+)中 ,转染CHO细胞后 ,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制备膜受体 ,检测重组细胞株表达的 μ型阿片受体与特异性配体的结合能力 .通过饱和性结合和竞争性结合试验证实 ,重组细胞株表达的 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 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为进一步研究阿片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心脏可自身合成和释放阿片肽物质 ,同时亦存在阿片肽受体 ,κ 阿片受体是心脏阿片系统中主要的受体亚型 ,κ 阿片受体激动后对心肌细胞内的钙转运具有调节作用 ,其可通过激活PLC/IP3和PKC/Ca2 通路 ,耗竭肌浆网中的Ca2 而降低电刺激心肌细胞引起的钙瞬变。不同的细胞外液环境可能会对受体介导的作用产生影响 ,为了解酸中毒或碱中毒对κ 阿片受体后效应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pH在κ 阿片受体介导的 [Ca2 ]i反应中的作用。1 材料与办法(1)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 SD大鼠 (2 0 0~ 2 5 0g)处死后 ,迅速取出心脏并将其浸入…  相似文献   

14.
IL-27:保持免疫平衡的重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EBI-3和p28组成的IL-27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主要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泌。当DCs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受到外界信号刺激的时候,通过激活下游因子MyD88、IRF3、c-Rel以及JNK等通路介导IL-27表达。IL-27受体由WSX-1和gp130两个亚基组成,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表面。IL-27对这些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IL-27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下游的STAT1/STAT3途径诱导na?ve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同时抑制其向Th2、Th17和Foxp3+Treg方向分化。B细胞抗体类型的转换、DCs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和促进Th1反应的能力也受到IL-27的调节。另外,IL-27还可以诱导一些非免疫细胞的表面表达MHC分子,使其具有抗原呈递的功能。更具有临床意义的是,IL-27在许多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肿瘤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潜在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GFR/AK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GFR抑制剂AG1478处理人结肠癌细胞LoVo;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EGFR及p-AKT蛋白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用Transwell小室观察体外细胞迁移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合Matrigel胶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AG1478(20μmol/L)处理后p-EGFR及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EGFR与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性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AKT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人结肠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血清通过调节mGluR1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因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细胞培养基中血清存在与否,研究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PKB/AKT)通路的活化及其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在过量表达mGluR1的HEK293细胞中,血清饥饿促进了mGluR1对ER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细胞凋亡剂STS应激损伤时,受体激动剂DHPG可降低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在大鼠胶质瘤细胞中,与过表达mGluR1的HEK293细胞的结果相反,血清有助于mGluR1对ERK,AKT通路的活化作用;STS应激损伤时,内源性mGluR1的活化抑制了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血清中存在的细胞因子,通过细胞中表达水平不同的mGluR1受体,调节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生长与凋亡.本文可能揭示了一种血清调节细胞生长与凋亡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s)向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 DCs)分化的过程中,细胞骨架的调控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理解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迁移能力和免疫学相关功能的改变。利用CEO数据库获得经CD14+单核细胞(monocytos,monos)诱导而成的im DCs和m DCs的m RNA的表达数据(芯片编号:GSE15076),通过R语言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Log|FC|≥2,p0.05),利用STRING online-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筛选(可信度≥0.4);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通过Cluster ONE对筛选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功能相关性密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DAVID在线分析进一步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m DCs相对于im DCs差异表达的基因共3 351个,上调基因1 801个,下调基因1 550个,其中C-C趋化因子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的嘌呤核苷酸受体活性和异源三聚体G蛋白复合物等与细胞骨架调控密切相关。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其中的相关基因与细胞骨架的调控关系密切。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迁移能力和免疫学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人们已成功克隆了μ,δ和κ三种经典阿片受体的基因。最近克隆的孤儿(orphan)受体,其结构特征与阿片受体基本相同,并有高度的同源性,又被称为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receptorlike,ORL1)。进一步通过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出每一种受体可能有不同的亚型,并发现了一些新型的ε、λ、ι和ζ阿片受体,而σ受体药理学特性与其它阿片受体明显不同,应不属于阿片受体的范畴。1.阿片受体1.1 μ受体亚型μ(MOR1)受体的基因与编码δ、κ受体和ORL1受体的基因大约有50%~70%的同源性。μ受体的两种剪接变异体(…  相似文献   

19.
δ阿片肽受体分子药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成功地克隆出δ、μ、κ阿片受体 ,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 ,有 6 5 %同源序列 ,仅 35 %序列决定其特异性。阿片受体最大的同源区是跨膜区 (transmembrane ,TM)和细胞内环 ,变化最大的区域在细胞外环及其氨基、羧基末端。近年来应用反义核酸技术、基因剔除、构建嵌合受体、基因定位突变、截短或缺失氨基酸突变等方法对阿片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1 .内源性与克隆δ阿片受体δ阿片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 ,但在不同的脑区其分布密度不同。体内药理学实验证明 ,δ阿片受体有两种亚型δ1和δ2 [1] ,但是其亚型没被…  相似文献   

20.
在外加直流电场(electricalfields,EFs)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膜表面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影响细胞形态、迁移的特性。通过EFs干预装置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s,记录和分析细胞图像,研究不同强度电场、不同作用时间下VSMCs迁移和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与VSMCs迁移相关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等受体的表达情况,研究EFs影响VSMCs形态及迁移的机制。研究结果提示,在EFs干预作用下,VSMCs膜PDGFR表达增加,部分细胞呈不对称分布,在EFs阴极面较集中;细胞中AT1R表达亦增加,但无明显不对称分布现象;AT2R表达没有改变;EFs长时间作用下,培养的VSMCs有明显的电场趋化性,细胞向阴极迁移的距离明显高于无EFs作用对照组,细胞膜向阴极方向伸展,发生形状改变,定向迁移依赖于EFs强度。EFs作用下,部分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上调和重分布,可能与细胞定向迁移的启动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